張時雨
那是鄉(xiāng)村樓房之間的一條小路。與其說是路,其實不如說是一片雜草地,是人們習(xí)以為常的便捷通道。因為是草地,平日里倒還好,一遇到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地勢低凹處還成了盈滿水的小水洼。我每次在雨天經(jīng)過那里,心里都很是無奈。
父親經(jīng)過小路時,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又是一個雨天,我與父親走向小路。父親忽然把傘遞給我,默不作聲地沖進(jìn)雨里。他的身影在煙雨蒙蒙的草地里快速移動著,時而彎著腰,時而蹲下來。過了好一會兒,他直起腰板,邀功似的向我展示他的“成果——那是些什么呀?只見一堆陷在泥土里無人問津的廢棄磚瓦,父親徒手將它們?nèi)挤鰜砹?。他的指甲縫里嵌滿黃黑色的泥土,雨水一沖刷,指尖滴落著渾濁的泥水。他的頭發(fā)完全被雨水打濕了,濕淋淋地貼在額頭上。父親從小路的盡頭開始,將那些撿來的磚瓦一塊接一塊仔細(xì)地鋪好。我要為他撐傘,他笑著拒絕,說我妨礙他做事。小路終于鋪好了,父親直起身,回望他的“杰作”,欣慰地笑了。那條小路鋪得并不精致,歪歪扭扭,卻足以讓我走過泥濘。雨水在磚瓦上跳躍,發(fā)出有韻律的聲音,像一首贊歌。磚瓦有的是黛色,有的是棕紅色,它們錯綜排列,有一種獨特的美。父親笑著說:“這樣就好了,不僅我們可以走這條小路,大家都可以走了。”我走上父親親手鋪設(shè)的小路,感受到了一種特別的溫暖。
以后,每逢雨天走過這條小路,我們不再愁眉苦臉,反而異常高興,因為這條小路,給雨天的行走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情韻。
又是一個雨天,我正要走向小路時,卻意外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多次的踩踏,一些磚瓦早已不知散落到了何處。晴天里大家并不留心這些黛瓦紅磚,到了雨天才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我嘆了口氣,只好再次挽起褲腳,小心翼翼地走上泥濘的小路。
天晴了,大家各自安好在自己的生活里,都漸漸淡忘了那條磚瓦小路。陰霾的雨天再次到來,我嘆著氣,走向小路,抬眼一望,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黛瓦紅磚一字排開,直到泥濘的盡頭。從前的磚瓦小路又回到了我的視線,像一只溫暖的小手突然觸及我冰冷的內(nèi)心。我不知是誰鋪設(shè)了此路,但我想,那一定是個慈眉善目的人。他彎著腰認(rèn)真鋪磚瓦的樣子,一定很可愛。無論是誰鋪的路,都會讓這條路保留著溫度,讓冰冷的雨天不再有失望與煩惱。
黛瓦紅磚的小路,如今仍安靜地躺在那里。它常常被踩壞,但總會在雨天里恢復(fù)原樣。平靜的歲月里,總有人在默默守護(hù)那觸手可及的溫暖。
編 輯 絮 語
一條泥濘的小路,經(jīng)作者的描寫,變得詩意氤氳。一個個濕冷的雨天,經(jīng)作者的渲染,變得溫暖美好。這就是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