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鋒/LI Shaofeng
學校項目的建設(shè)用地通常都是緊張的,特別是小學和初中。隨著目前入學適齡兒童數(shù)量快速增加的情況日益顯著,除了新建學校外,老學校的改擴建也成為了解決問題的普遍適用手段,特別是對于一些在所處城市中已經(jīng)有一定教育質(zhì)量口碑的老學校來說,原址上的擴建往往更能現(xiàn)實有效地解決義務(wù)教育層面上的社會綜合矛盾。
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東校區(qū)擴建工程項目,就屬于上述類型中的一個案例。在原址校園中進行擴建,這個項目所面臨的問題極為典型,矛盾也非常集中,那就是:空間有限,需求多樣。
這所初中在蘇州高新區(qū)有著極高的口碑,教學質(zhì)量名列前茅,所處位置也是在區(qū)域中心。但是由于老校舍建設(shè)時期較早,教學容量已不能滿足需求,校園中也沒有建設(shè)標準跑道操場,校舍原有空間形式和設(shè)施也無法滿足目前新增的必須的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因此需要擴建。這次擴建,校園西側(cè)圍墻外的拆遷場地,會作為增補用地,擴充到校園用地范圍內(nèi),但無法作為新校舍的建設(shè)用地,因為新增用地面積只足夠為學校提供一個必須的300m跑道操場和幾片籃、排球場地,再沒有可能容納新增建筑。因此,學校計劃增加的約20,000m2的教學用房,只能在校園原有唯一的一片空地上展開謀劃。
這片空地,準確地說,應該算是一條通道,它東西寬45m,南北縱深逾200m,位于校園南側(cè),連接南校門和原有教學樓,是上學放學時師生的必經(jīng)之路。道路東、西兩側(cè),分別是兩片完整的籃球場,和一條百米跑道,道路和運動場地并列貫穿空地南北。因此,擴建工程需要在一條200m長的通道中展開,這條通道東西兩邊封閉,新建建筑限高5層,相當于向上的空間也被限制住了,向下不做地下室,也是封閉的。所以,我們形容這個擴建場所是一條“管道”,管徑四周封閉,南北兩頭開放,連接校園內(nèi)外。接下來,我們就要把計劃新增的各部分校舍空間各得其所地裝進“管道”,這其中的謀劃是擴建工程的重點。
1 校園入口
2 “管道”
3 建成校園全貌
4 一層南北通廊
擴建需要為學校擴充以下5大部分功能空間:能容納1000名學生同時就餐的食堂和相應的廚房等配套用房;能容納兩個標準籃球場并包含表演舞臺的體育館,藝體、特色活動室,校史展室;1000m2的圖書館;2800m2的行政教研辦公樓;15個普通教室。
這5個部分功能空間,體量各異,要求不同,想要以節(jié)省空間并且符合規(guī)范和使用要求的方式,經(jīng)濟地裝進“管道”里,我們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由于“管道”空間有限,對于功能布置的最大限制便是尺寸擺布:南北方向的尺寸約束小,東西“管徑”方向上空間有限,尺寸約束大。因此我們把必須沿東西方向布置的功能,和可以沿南北方向布置的功能做了梳理和區(qū)分:行政教研辦公樓和新建教室,是屬于師生日常使用頻繁的用房,必須保證充足的日照和防干擾間距,因此這些功能空間需要沿東西向布置,保證南北面開窗,采光通風,并相互保持一定間距排列。而餐廳、體育館、藝體、特色活動室、校史展室和圖書館,屬于大空間功能,并且不是師生保持長時間使用的房間,因此空間形狀和朝向沒有特定的要求,可以相對靈活布置。
我們將餐廳“墊”在最底層,因為餐廳要求的空間大,同時對采光的要求不高,可以“攤開”碼放,最大程度地利用各個方向的空間。而且為避免餐食味道對教學的干擾,我們把餐廳放在“管道”最南側(cè),遠離北側(cè)教學樓區(qū)域。餐廳西側(cè)并列布置一條寬敞的南北通廊,把剩下的空間填滿,同時保證原有的校園流線通暢。在餐廳上方的二層,布置12間特色活動室,東西尺寸和一層的餐廳一樣,但可以并列做兩排房間,之間夾一條內(nèi)走廊。一層大通廊的上方同樣疊放二層通廊,西側(cè)房間通過二層大通廊采光,東側(cè)房間通過東側(cè)外墻窗采光。再上方3層布置體育館大空間,東西尺寸覆蓋“管徑”的總尺寸,因為要求無柱空間,而且需要大尺寸層高,所以正適合“碼放”在最頂上。這樣一來,“管道”的南半部分就碼放完成了。
“管道”北半部分與校園已有教學樓相接,適合碼放需要與學生頻繁聯(lián)系的功能部分。圖書館對采光要求不高,并且需要大空間,我們把它“墊”在底層,可以充分利用“管道”各個方向的空間。在上方二到五層,我們碼放3排東西方向布置的板樓,和3個庭院,分別嵌在3棟板樓之間,和南半部分的體育館之間。這3排板樓和一、二層通廊一同撐滿“管徑”東西方向空間,與3個庭院一起,碼放滿“管道”北半部分的南北方向空間。最北邊一排板樓容納15間教室,和已有教學樓連在一起,南邊兩排容納行政教研辦公房間。
完成上述的一系列動作之后,我們就將約20,000m2的擴建功能用房,妥當?shù)匕卜胚M了像管道一樣的校園空地里。
完成各個功能區(qū)的碼放之后,我們看到了時空疊加的場景:
5 首層平面
6 二層平面
7 三層平面
8 西立面
舊時師生們行走的南北通道,變成了串聯(lián)各個新增功能區(qū)的雙層通廊,這塊場地上往日的交通功能還在,又疊加上了今日嶄新的學習生活場景;舊時同學們揮灑汗水的露天運動場,變成了如今寬敞舒適的室內(nèi)體育館,既能進行正規(guī)的體育教學和比賽,又能讓師生們在此載歌載舞,節(jié)慶聯(lián)歡。
“管道”中各功能區(qū)的縱橫交錯,也形成了多維度的空間場景:一層的大空間功能房間把空間占滿,只留下一條南北通廊,但通過樓梯由一層升至二層,便能感受到視線由封閉立刻變?yōu)殚_敞,二層的多個庭院和架空空間,都造就了豁然開朗的場景空間。這些開敞空間,被同學們自發(fā)地開發(fā)成為了容納各種室外活動的場地,仿佛把擴建前這片場地上的室外運動場景又回憶回來了。
二層通廊是露天的空間,西側(cè)向新增的操場敞開,站在二層通廊上,可以對操場上的運動場景一覽無余。二層通廊成為擴建校舍和新增操場的空間連接面,把新增的操場用地和原有校園建設(shè)用地的界限打破,讓新建的校舍從“管道”西側(cè)突破限制,獲得嶄新的校園空間感受。擴建的謀劃,終于在校園全部完成時,超越了場地的束縛,成為了時空疊加、新舊融合的整體?!?/p>
9 四層平面
10 五層平面
11 南立面
11 1-1剖面
12 2-2剖面
項目信息
業(yè)主: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建筑設(shè)計:啟迪設(shè)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李少鋒
設(shè)計團隊:蔡爽,張穎,張筠之,陳方,方彪,朱愷,夏雨
總建筑面積:17,900m2
設(shè)計時間:2016.05
建成時間:2018.08
攝影:章勇,張超
13 界限打破
14 體育館
15 階梯教室
16 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