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書香
包辦、代替向來不是荷蘭人崇尚的育兒經(jīng)。相反,荷蘭人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荷蘭父母的努力結出了碩果,因為荷蘭兒童不僅獨立性強,還被評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
在荷蘭,強制性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家長一般會在孩子滿4歲時將他們提早送入校園,接受自主、獨立的校園生活。小學前兩年,孩子處于轉化期,老師會帶領他們在玩耍中學習讀寫等知識。如何獨立也是學校的重要課程之一,學校要求5歲以上孩子自己進教室,家長不許在門口徘徊,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自己騎自行車上學。在學校,老師會鼓勵孩子們主動并積極地表達自己,無論是個人觀點還是服裝、發(fā)型都是如此,這能讓孩子更有信心地把最好的自己展現(xiàn)出來。
荷蘭家長十分配合學校工作,在家也注意幫孩子們養(yǎng)成獨立的好習慣。孩子要獨立吃飯、穿衣服,周末郊游自己騎自行車。而且,荷蘭父母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去實現(xiàn)父母的愿望,比如讀一所父母期望的大學,成為父母希望的大公司高管等,更不會逼孩子學習某種技能,也不會把孩子跟他人做比較。一位荷蘭媽媽說:“我不在乎鄰居家的孩子是個小提琴手,只要我的女兒快樂,她可以不參加任何學習班,長大后可以在最普通的崗位工作?!边@種放任的想法也奠定了荷蘭孩子成功的基礎,因為他們沒有壓力,有更自由的發(fā)揮空間,在興趣的驅使下走向快樂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