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81)
近年來,伴隨著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學術研究迎來了發(fā)展的新時期,學界對于諸多發(fā)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問題的研究就是典型例子,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熱點。學界圍繞著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概念、研究范圍和對象,以及如何在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指導下推動中國婦女運動發(fā)展和婦女問題研究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本研究綜觀學界研究現狀,發(fā)現研究中的不足,找出可能的解決辦法,以期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及婦女運動的發(fā)展提供某種啟示。
在閱讀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西方女性主義理論著作的基礎上,學界一致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著作,如《共產黨宣言》《神圣家族》《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中蘊含著豐富的女性主義思想,為中西方學者研究女性主義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思想啟迪。這些著作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為:“通過階級分析的方法探討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婦女受壓迫的基礎,指出了婦女解放的條件和途徑,提出了婦女組織以及婦女運動與馬克思主義運動的關系等問題,為婦女解放問題提供了唯物主義的科學分析基礎?!盵1]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是解釋婦女的從屬地位及其所受壓迫的重要思想武器,以此為指導,學界認為婦女受壓迫不是因為思想觀念和生物因素,而是資產階級私有制[2]。學界認為,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是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狀況的重要理論,工人的異化、婦女的異化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和父權社會中形成的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改變婦女這種狀況的一種辦法就是擴大社會生產領域的范圍,將婦女的家務勞動納入其中。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階級分析方法與女性主義性別分析在概念基礎、批判意識、政治目標三個方面具有對等性,這種對等性為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可能融合奠定了基礎?!盵3]
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表明,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理論維度的構建,首先必須解決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關系問題。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和觀點出發(fā),認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不僅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出現的新思潮,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全新的解讀,“女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是建立在批判基礎之上的開拓性、創(chuàng)新性解讀,是立足于當代世界實際和學術前沿對馬克思主義內在價值的提取和闡發(fā),也是一個開辟新領域、創(chuàng)新新知識、構建新理論的過程”[4]?!榜R克思主義一貫致力于反抗私有制、經濟剝削、勞動異化。女性主義從追求男女平等入手,逐漸過渡到反思人類男權文明,當女性主義注意到私有制和男權社會的緊密聯系時,馬克思主義就對女性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盵5]有學者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fā),重點強調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對女性主義提供的幫助,“為了進一步有效地發(fā)展女性主義理論,一些學者不得不尋求新的理論泉源,以圖科學地建造新的女性主義大廈。一些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視,就是因為這種情勢而導致的”[6]。有學者認為,女性主義者“把視野從經濟因素轉向政治、歷史、文化、生理等多種因素,以更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女性主義,使馬克思主義能夠破天荒地與女性主義結合起來”[7]。女性主義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概念、范疇和命題的理解,賦予其很多女性視角的特征,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形成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理論主張。
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是西方的各種理論和思潮進入中國,以此為契機,國內學術界有機會通過閱讀和翻譯等手段對西方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女性主義思想家進行研究,這個過程事實上是一個引入、翻譯、梳理和形成認識的過程,代表性著作包括《婦女:最漫長的革命》(李銀河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艾曉明譯),《性別政治》(王逢迎譯),《資本主義的終結——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陳冬生譯),《女性主義簡史》(朱剛、麻曉蓉譯)等。圍繞著經典文本的閱讀,國內學者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如趙凱通過對《資本主義的終結——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的閱讀指出了書中的反本質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女性主義者的基本立場,發(fā)現書的作者立足于女性主義的角度對資本主義話語中的資本主義與非資本主義的關系、經濟有機體理論和全球化理論進行了解構[8]。易顯飛認為,米切爾的《婦女:最漫長的革命》把女性受壓迫的原因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認為生產、生育、性關系和兒童的社會化等四類機制導致女性受壓迫,要徹底解決這種受壓迫的局面,就必須依靠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9]。在閱讀《性別政治》后,戴雪紅認為,“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是一體的,既不能把它們看作是有著明顯區(qū)分的、相對獨立的兩個系統,也不能把它們看作是僅具有一種密切聯系的互補關系,更不能把父權制關系看作是居首位的。反對父權制的斗爭是反對資本主義斗爭的一個方面,只有摧毀資本主義,女性才有可能從父權制的社會結構中贏得徹底解放”[10]。與此同時,國內學者也逐步形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整體性的認識,標志性事件是《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一書的出版,該書是國內學術界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第一本專門性的著作,此書立足于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發(fā)展的背景,通過對具有代表性著作的介紹和評述,思考了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中的主要問題。
理論界認為我國婦女理論的發(fā)展和實踐受到了兩種理論的影響:一是20世紀初傳入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為中國婦女的解放和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二是女性主義思潮的傳入,為中國婦女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新視角,且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的傾向??蹬嬷裾J為:“對于西方女性主義理論中的合理性因素,我們要采取魯迅先生提倡的‘拿來主義’態(tài)度,使其成為建立有中國特色女性學的一個思想資源。當然,對域外女性理論文化的吸收,我們要通過自己的理論眼光和理論思維來進行過濾和選擇,既不能全盤照搬,也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進行推演和運用,而要取其所需?!盵11]束佳等認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為中國女性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中國女性學借鑒和吸收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合理思想,使其與中國本土化女性學相結合,不僅可以使西方女性主義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也可豐富中國女性學學科理論。”[12]學界認為,當前我國婦女理論的發(fā)展和實踐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根據我國不同階段女性面臨的實際問題,探索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原則解析和論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的女性話語體系和女性學說,推動我國婦女理論的發(fā)展和實踐。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理論自傳入我國以來,一直備受學界的廣泛關注,逐步形成了討論問題的場域,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夠清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直接指向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本身。因此,當前及下一階段的研究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在反思總結中認識和解決問題。
近年來,理論界思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這表明學界在探討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發(fā)展趨勢,但對二者所討論的具體問題在認識上存在分歧,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內涵和外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秦美珠等認為,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統稱,國內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界定,在不同的背景下通過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顯現出來[13]。這種理論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fā)關注馬克思主義人類的解放、人的全面發(fā)展等婦女解放理論,同時還注重用女性主義性別分析方法解構資本主義和父權制社會等,其主要目標是提出女性主義問題,給予馬克思主義的解答。朱進進將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分為三個流派,“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單一的理論體系,而是包括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唯物主義女性主義三種理論在內的理論流派?!盵14]而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念、方法,將資本主義與父權制以及二者的關系作為背景,討論資本主義社會給婦女發(fā)展帶來的壓迫的表現及其原因等,“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可以看作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范疇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以符合馬克思主義邏輯的方式向女性主義論域的延伸”[3]。董金平認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在一般意義上代表著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審視女性問題,當前對其存在的一種誤解是僅僅從階級的視角出發(fā),希望女性在認清自己處境的同時對資本主義進行總體性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的內涵應當是指,從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入手,對資本主義體制之下的女性地位和狀況進行分析?!盵15]因此,學者們普遍認為,在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聯姻的過程中,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從政治立場上對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考察成為首要命題。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相關理論是研究的基礎,可在借鑒西方女性主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兩種生產理論、社會分工理論、階級理論和社會性別理論等的研究,剖析造成婦女受壓迫的根本原因。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異化問題、意識形態(tài)問題和認識論問題對女性主義研究的意義關注不多。事實上,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已經通過對異化概念的詮釋揭示了現代工業(yè)資本主義對婦女地位的影響,以為其導致了人類兩性關系的變化,出現了支配與被支配、從屬與被從屬的階級關系,馬克思認為“把婦女當作淫欲的俘獲物和婢女來對待,這里表現了人在對待自身方面的無限的退化,因為這種關系的秘密在男人對婦女的關系上,人對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就是男人對婦女的關系”[16]155。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通過家庭、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再生產三者之間的關系,思考了家庭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觀念載體在不同階級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狀況和矛盾。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從人類歷史的進程中闡釋了人類的解放同時包含著女性的解放。以哈索克、史密斯、羅斯、哈丁、賈格爾和哈拉維等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將社會認識論的有關理論引入自己的研究中,“主張從女性生活境遇及其經驗出發(fā),以女性認知優(yōu)勢為載體,建構女性主義認識論,促進女性全面自由發(fā)展。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將歷史唯物論視為建構女性主義社會認識論的方法論原則并力圖從性別維度補充與發(fā)展歷史唯物論”[17]。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問題因為其帶有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傾向而受到了哲學工作者的關注,從馬克思主義維度出發(fā)的研究在國內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早期介紹西方女性主義者的思想,到后來建構國內研究的話語體系,再到對我國婦女運動的思考與實踐。同時,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學批評和政治學等傳統領域,總體來看,存在著研究視角單一、學科交叉不強、研究盲點多等問題。反觀國外女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則呈現出多視角、多學科交叉發(fā)展的良好趨勢:除了關注傳統的研究領域之外,還出現了將社會認識論引入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而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認識論,將女性主義納入到世界主義的范圍之內,思考女性主義的現代性,女性主義與權利、正義等問題,將女性主義與法蘭克福學派等哲學流派結合起來,對西方主流規(guī)范框架進行批判,將女性主義的研究納入到整個西方文明,特別是在西方哲學的宏大背景下,尋求豐富的思想資源和理論張力,將后現代主義的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相結合,思考后現代女性主義的問題等等。這些研究的方法為我國女性主義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視角。
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而對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研究是首要的和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這一階段從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我國開始,一直持續(xù)到現在,學界認為這一理論對我國婦女運動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其次是在評價西方女性主義學者思想的同時,研究女性主義思潮,試圖在借鑒吸收中構建中國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場域。最后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涉及的領域包括性別平等理論、兩種再生產理論和女性解放理論等等。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逐步向著縱深化方向發(fā)展。與此同時,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一是國內對女性主義發(fā)展中三次浪潮的著作翻譯出版得較少,特別是后現代主義時代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發(fā)展的前沿性成果不多,影響了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和跟進。二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婦女運動的理論和實踐獲得了重大的發(fā)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此為基礎,如何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與中國婦女運動的結合,既體現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科學性、時代性和價值性,又反映我國女性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矛盾等,立足中國國情,形成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話語體系,服務于當前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是需要學者進一步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有著很強的問題意識,在對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之后,找到可能的解決路徑成為關鍵,這些路徑既包括對一些根本性和前提性問題的解決,也包括對這一主義本身蘊含的理論作用和實踐作用的探討。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中的前提性、基礎性、根本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的核心,也是探討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本體論基礎、認識論途徑和價值論意蘊的關鍵,加強對這些基礎性問題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和深化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我國學界目前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等問題的認識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在涉及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基本概念、言說語境等問題上認識不統一,從而影響了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整體性的理解和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因此,需要加強對女性主義發(fā)展中三次浪潮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婦女解放運動相關理論的研究,對西方女性主義作家文本的研究,以及對女性主義產生和發(fā)展的社會背景等等的研究,將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發(fā)展看作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而不單單是理論性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兩個維度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概念、范疇、命題等的認識,使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研究獲得更為廣闊的思想空間和發(fā)展前景。
馬克思、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神圣家族》《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關于婦女的論述具有深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應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研究中的重要理論來源。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拓寬研究視角和問題域,將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與第一、二、三次女性主義思潮相結合,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思想相結合,與現階段我國女性學的發(fā)展實踐相結合,在對階級分析方法、家務勞動、兩種再生產理論、性別平等理論等傳統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對婦女勞動中的異化問題、意識形態(tài)問題、女性主義與后現代主義問題、女性主義的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等的研究,進一步豐富研究視角,強化問題意識。
學科交叉和多元化視角已經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力地推動著各學科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自出現以來,就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問題,囊括了哲學社會科學中的諸多領域,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女性的特性及其關注問題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決定的,與女性學的多學科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還表現為研究女性主義理論的多元性,這種多元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研究流派的多元性,如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女性主義等等;二是這些流派之間相互吸收和借鑒而獲得發(fā)展,這種趨勢不僅有利于各流派自身完善自我的理論,更重要的是直接推動了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因此,多元性與交叉性是一體的,二者的統一有助于建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框架和邏輯體系。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在解決傳統問題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盲點”: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性別盲點問題?如何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思想理論前提進行自覺反思?如何對待研究中的現實性問題的價值取向?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重視對女性主義存在的歷史邏輯、思想理論前提、思維方式和價值趨向等背景的研究。工業(yè)革命是婦女解放運動出現的重要歷史邏輯,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的改變,而對現實社會中各種文化和心理結構的批判是她們表達訴求的直接手段。在運動和斗爭中,希望建立平等的社會以滿足女性的各種權力。女性的解放首先必須將她們自己置于一定的社會發(fā)展、思想文化等背景下,尋求到最直接的思想理論和現實基礎,“從古典自由主義到歐洲啟蒙運動,再到馬克思主義和各類社會及人文理論流派,從現代主義到各類后現代主義流派,它們對女性主義理論都有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說要真正理解西方女性主義,就必須對其產生和發(fā)展的復雜的歷史和理論背景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的原因”[18]。
我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從起步階段開始就面臨著理想性與現實性的關系。過去的研究強調了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論的建構性,“使得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異問題、女性與男性的心理分析問題、女性與男性的社會能力問題等經驗知覺層面的問題成為社會制度立法者和研究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盵19]因此,我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研究要集中在現實問題的價值取向和理論問題的價值追求上,使得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理論研究既具有理論的當下性,即現實主義路徑,還具有理論的前提性,即理想主義路徑。關于理論與現實的關系,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有說服人,才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6]11?!吨袊鴭D女發(fā)展綱要(2010—2020)》中指出:“未來十年,經濟全球化將深入發(fā)展,國際競爭會日趨激烈。國際社會在推動人類發(fā)展進程中,更加關注婦女發(fā)展和性別平等。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既為婦女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促進婦女全面發(fā)展,實現男女平等任重道遠?!?1)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1/t20181109_1632537.html。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構建適合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婦女理論和話語體系,促進男女平等和諧發(fā)展,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