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鄭海棠
果樹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的大量或不合理施用導致農藥化肥面源污染加重,加之反光膜、地膜等固體雜物的污染,果園生態(tài)劣化。
果園病蟲害防治應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政府應該加強監(jiān)測、檢疫力度,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優(yōu)先選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保護和利用天敵,充分發(fā)揮天敵的自然控害作用,有選擇地使用化學農藥,科學合理用藥,最大限度減少農藥使用量和次數。
1)加強農業(yè)防治。通過合理栽培、強壯樹勢、提高樹體抗性、清園、修剪等手段減少病蟲害基數,以達到減少用藥的目的。
2)提高生物防治技術。充分利用和保護自然天敵,或在果園大量釋放天敵,以蟲治蟲;二是利用生物農藥真菌、放線菌、病毒、線蟲等或其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害。三是利用昆蟲激素誘殺昆蟲。
3)開展物理、機械、人工防治。根據某些昆蟲的生物學特性,綜合應用燈、板、帶、芯、撲食螨、糖醋液、誘捕劑等防控措施進行防治。
4)進行化學防治時要科學安全規(guī)范。一是推廣石硫合劑、波爾多液、苦參堿等礦物源、植物源用藥。二是提高農藥使用效率,減少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彌霧機等新型高效機械噴施農藥。三是掌握用藥關鍵期,注意用藥間隔時間,禁止果品采收前1月內用藥,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殘留量,一般果農在8月中旬以后不再噴藥。四是適量用藥,根據病蟲情況合理用藥。五是專性用藥,一些殺螨劑、殺蚜劑僅對螨或蚜有毒殺作用,對有益生物無害或毒性很小。六是混合用藥與輪換用藥,同一時期發(fā)生幾種病蟲害,需科學采用兩種或幾種農藥混合施用,可同時兼治幾種病蟲害,可抑制或延緩病蟲害的抗性,但注意要輪換用藥。
1)廣開有機肥源,增加有機肥的施用。完善資源循環(huán)利用制度,積極開發(fā)推廣果園廢棄物的利用技術,如將果樹枯枝落葉進行堆漚處理,制成有機肥。大力推廣豆菜輪茬、綠肥種植、秸稈覆蓋等技術,增加肥源。與附近養(yǎng)殖大戶建立聯(lián)系,實行種養(yǎng)結合,增加有機肥源。積極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指導果農實施秋施基肥。果園基肥的使用必須以腐熟的羊糞、豬糞、牛糞、沼液等農家肥為主,嚴格控制化肥施入量和含有重金屬的有關肥料,嚴禁未經發(fā)酵的糞便施入果園。政府扶持,加大對有機肥施用的補貼力度。
2)全面推廣測土配方、全營養(yǎng)診斷施肥技術,保證肥料按需供給。測土配方施肥就是取土樣進行化驗分析,掌握土壤養(yǎng)分含量情況,根據種植作物的需肥特點和肥料釋放規(guī)律,確定施用肥料種類、施用量、施用方法。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建議有關部門與高?;蚱髽I(yè)聯(lián)合,提高測土施肥方面的技術。
3)注意施肥時機,提高肥料利用率。掌握施基肥、土壤追肥、葉面噴肥的關鍵時期,有條件的果園進行水肥一體化管理,水源較差的果園推廣偏位穴施肥水技術。
1)加強環(huán)?;A設施,建立廢棄物回收機制。借助現代果業(yè)項目,加強對果園環(huán)?;A設施的投資力度,同時鼓勵社會資本的進入,在果園實施廢棄物清理制度,建立廢棄物堆放池,對果園套袋、反光膜、地膜及化肥農藥等廢棄物集中回收進行循環(huán)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理。
2)加強對果農環(huán)保意識的宣傳教育。喚起果農的生態(tài)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增強果農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