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憶文
《國家寶藏》第一季在開播以后一躍成為2017年年末綜藝節(jié)目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由此文化類節(jié)目在制作中的創(chuàng)新被不斷關注與鼓勵?!秶覍毑亍返诙驹谌f眾矚目下于2019年春節(jié)期間隆重回歸,其中精良的制作、充實的內(nèi)容和非凡的意義都讓《國家寶藏》第二季成為了綜藝節(jié)目的標桿之作??梢哉f,這樣一個既有顏值又有言值的節(jié)目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文物所有的好奇與想象,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回歸與發(fā)展。
所謂“文化”在人類學上來說,是指某一社會群體成員習得、共享并傳遞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模式及背后的價值、信念的綜合體。因此多元文化可以理解為是文化多樣性的結果,它包括種族文化、地域文化、性別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式。《國家寶藏》第二季通過地域文化、種族文化等文化差異,努力找尋不同民族之間的共鳴感,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溝通和交流的能力,構成不同族群的相互聯(lián)系,讓多元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中不斷向前發(fā)展,讓整個社會擁有共同的文化記憶,呼吸著同一片文化氣息。
“我們究竟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只要這一句話出來就知道《國家寶藏》第二季真正地開播了。上下五千年說長不長,說不長卻又有太多的歷史記憶留在了不同民族不同人的腦海當中。守護國寶就是守護歷史,也是守護這五千年的文化氣息?!秶覍毑亍返诙狙永m(xù)了第一季的演繹風格,繼續(xù)采用明星當國寶守護人,提高了國寶文物對社會的影響力。當然,在第一季的高起點上,第二季的《國家寶藏》在“前世今生”的環(huán)節(jié)上演繹得更加生動明了。第二季節(jié)目通過融入音樂劇、舞劇、民族器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甚至在舞臺設計、燈光上也是運用了大量的道具,這樣的場景使得國寶不僅“活”起來,更是“燃”起來了,這樣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由此在守護中熠熠發(fā)光。
《國家寶藏》所啟用的明星都是與自己守護的國寶有一定聯(lián)系,明星守護人佟麗婭所守護的是出土遙遠的古西域的彩繪木俑,被收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并且這三座木俑也是三個會跳舞的木俑,這和從小出生在新疆地區(qū)、學習跳舞的佟麗婭是不謀而合的,因此,佟麗婭是這件文物最合適的守護人。當然,除了佟麗婭,還有黃軒、鄭愷、吳磊、林心如等,他們都與自己所守護的國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正是通過他們不一樣的演繹,再次賦予了文物自身獨有的意義與魅力,讓不少觀眾都認為他們就是這些文物真正的守護者,是文化真正的傳播者。在這一場場表演中,明星們成為了文物與平民溝通的橋梁,為中國多元文化的傳承貢獻了一份力量,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國寶的美麗,了解到國寶真正帶來的精神價值與文化財富。
節(jié)目中曾經(jīng)說到文物不僅是歷史的痕跡,也是民族文化的記憶。文化的遺失讓人痛心憤怒,歷史的守護更是讓人感觸與感動。在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之后,在我國各個民族的不斷努力下,那些殘留在不同民族人民的腦海中的文化記憶編織形成了一種文化信仰、期望,從而喚醒了一個“多元化社會”,一個多樣化的未來?!秶覍毑亍返诙炯尤肓? 個新的博物館,把視角聚集到更多元的中國文化,選擇了更豐富的地區(qū),更加擴大了中國文化版圖。除了故宮博物院,河北、山西、山東、四川、廣東、云南、甘肅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八大博物館的加入成為了第二季《國家寶藏》成功的關鍵,更是多元文化記憶的開啟之門?!秶覍毑亍返诙荆弑橹袊鴸|西南北,讓多元文化融合進華夏大地,讓社會更加和諧,讓中國文化更加豐厚與繁榮。博物館是開啟新一代文物的金鑰匙,但是真正喚醒文化的是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在第二季的今生故事講述中,講述者和文物的關系十分密切,他們對待文物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文物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件國寶在這些人的講述中不斷地被喚醒,文物的真正價值得以充分展現(xiàn)。一件件精美的國寶,幾百年的兜兜轉轉就是為了讓多元文化不斷融合,不斷延續(xù),不斷發(fā)展。正如亞當和夏娃,神話與文化的聯(lián)系、歷史創(chuàng)就的文化成為了多元文化回歸的關鍵一筆,也大大提升了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進程。
如今在細分受眾的時代下,《國家寶藏》做到了全家收看、全齡收看,它的成功不僅為未來綜藝節(jié)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激發(fā)了不同年齡之間的情感共鳴、心靈融合?!秶覍毑亍穼а莸某踔跃褪窍M蠹易哌M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與眾不同??梢哉f,一個國家的歷史見證藏于博物館。博物館是延續(xù)中國文化的文脈、傳承民族精神的寶庫,館內(nèi)的文物是歷史的遺留,是觸動文化共鳴的開關。
《國家寶藏》第二季在文物的“前世今生”中花了更多的心血,從考核文物歷史、編寫文案到制作這一系列都不再局限于對文物的鑒別與研究,更是強調了多種不同文化的區(qū)別與發(fā)展,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文物的那些人們的智慧與偉大。它讓觀眾知道了聶耳在用小提琴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的艱難,讓觀眾感受到了聶耳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苦境,讓觀眾體會到了聶耳在小提琴上傾注的對新中國勝利的激勵與希望,更是讓觀眾對中國多元文化感到無比自信與驕傲。從小我們都在接受愛國教育,但現(xiàn)在看來,真正激發(fā)起心中愛國情懷的并不僅僅依靠書本上的幾行字、幾句話。《國家寶藏》中一場場對國寶文物的講述、演繹更是讓人們在心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場景絕美、言語昂揚、音樂激蕩的一場場盛宴不斷沖擊人們共同的愛國情懷,觸動了多元文化的蓬勃發(fā)展;更是通過對多樣的文物的解讀與傳承向觀眾傳遞了更多鮮為人知的中國文化故事,激發(fā)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構建了一個令人自豪與自信的多元文化的新中國。
文物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見證,是文化的主觀表達。《國家寶藏》第二季通過對多樣化的文物進行展示與藝術化解讀,進一步促進多元文化在中國的發(fā)展與融合。
《國家寶藏》第二季的明星守護人所演繹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一件件國寶至今還讓人難以忘卻。金漆木雕大神龕是第二季選題中的佼佼者之一。它的守護人劉昊然也是與其有不解之緣,此次守護的金漆木雕大神龕也是潮汕宗祠文化的代表,更是海外華僑所流露出來的濃濃的鄉(xiāng)土情懷,讓不少觀眾感同深受,尤其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兒女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情感的寄托,表達出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思念。雖然金漆木雕大神龕是廣東地區(qū)的文物,但是人們的情感卻都在這件文物上深刻地體現(xiàn)出來,也正是在這樣的國寶文物的指引下,我們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文化的融合之美。銅奔馬、《上陽臺帖》、彩繪木俑等,多樣化的國寶在守護人的守護下所傳承的不再是國寶本身,而是國寶身上所蘊含的技藝、風俗、品質、精神,它們是中華大地不同民族的歷史見證,是華夏兒女文化與文明遺留下來的寶藏。第二季《國家寶藏》就像是這些文物的家一樣,成為滋養(yǎng)國寶的母親,在母親的養(yǎng)育下,多樣化的國寶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幅幅別出心裁的中國多元文化圖景,讓觀眾在一件件文物中找到了文化共鳴,產(chǎn)生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融合,實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豐富發(fā)展。
《國家寶藏》第二季的九個博物館所推崇的文物各有千秋,堪稱完美。從樣式雷燙樣開始,以木板漆畫結束,27 件國寶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期中李白的《上陽臺帖》的出現(xiàn)就給《國家寶藏》第二季提升了一個高度,給節(jié)目烙上了文化的深深印記。這不僅是李白所流傳的一幅千古臺帖,更是通過守護人的講述演繹,字句間呈現(xiàn)出詩仙李白的一種逍遙曠達、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在今生故事當中,明星守護人與話劇《李白》中李白的扮演者濮存昕所朗誦的《如果沒有李白》更是令不少觀眾為之動容,感受深刻。雖然字字通俗易懂,還帶有些許戲謔的味道,但在兩人聲情并茂的朗誦中,我們體會到了李白的情懷,感受到了李白自身帶有的那股脫俗不凡的“仙氣”。這場絕美的朗誦使觀眾如癡如醉,愈發(fā)展現(xiàn)出了詩仙李白自身的文化價值以及他對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同時也讓中華兒女體會到了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和中國唐詩的魅力與風情。
“讓國寶活起來”不僅是001 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所一直強調的,也是《國家寶藏》一直所致力于的目標。至情至性的演繹,全心全意的訴說,觀眾們的情感態(tài)度,在明星表演中不斷融合跟進,中華人民的民族精神在無數(shù)守護者的感動中不斷升華。第二季《國家寶藏》中所訴說的中國文化已然向多元文化不斷進發(fā),已經(jīng)與多元文化不斷融合、發(fā)展,讓中國文化更加多樣化,讓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廣闊。
從《國家寶藏》第一季的出現(xiàn)到第二季的突破,這類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的出現(xiàn)與創(chuàng)新真正讓我國文化進入了多元發(fā)展的時代。《國家寶藏》對文化的理解深刻,嘉賓的演繹經(jīng)典到位,從具有歷史見證的博物館出發(fā),用明星守護者拉近國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以莊嚴大氣的舞臺與誓言成就了文物的誕生,彰顯了文化氣息,展現(xiàn)了文化精神。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在《國家寶藏》第二季的傳承中讓多元文化不斷回歸中華大地,在節(jié)目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肯定多元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激發(fā)人們進一步感受、認同、尊重不同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讓多元文化真正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就達到了《國家寶藏》于蕾導演所希望的“讓國寶活起來”,“真正地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