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華
(永興縣便江街道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站,湖南 永興 423300)
近些年,農業(yè)已經開始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大力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模化種植水稻屬于一種現代化的種植模式,不僅具有較高的種植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較強的種植產量,所以在水稻種植上得以廣泛的應用。而病蟲害的出現會直接影響規(guī)模化種植水稻的情況,無法使其健康的生產,所以要采用綠色防控措施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以此來更好的提高水稻的質量,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一、要選擇抗性的品種。根據實際研究發(fā)現,在種植早稻和晚稻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優(yōu)良,抗性較強的品種,這樣可以有效抵御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降低對水稻所造成的影響,最常見的病蟲害有:稻瘟病、稻飛虱等[1]。第二、深水滅蛹技術。在每年的3月末到4月初要對水稻進行灌深水處理,其頻率要控制在6次左右,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大部分的幼蟲和蛹直接淹死,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如果與放鴨吃蟲的方法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第三、對稻草進行及時的處理,可以直接降低病蟲的浸染,在對水稻進行收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齊泥收割法對其進行翻耕處理。
這種技術主要通過在稻田中設置頻振式殺蟲燈,為了更好的提高誘殺的效果,其殺蟲的距離要控制在離地面的1.6 m處,每3hm2安裝一盞太陽能殺蟲燈,可以將各種病蟲害直接誘殺。采用燈光對病蟲害進行誘殺要將時間控制在5月初至10月底,這個段的誘殺效果是最為顯著的,在每天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開燈即可[2]。
在二化螟蟲羽化的初期將誘捕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并在羽化末期將其回收,每500~800 m2設置一個誘捕器,并將誘芯放置在誘捕器的內部,每25d對誘芯更換一次。為了更好的提高誘捕的效率,要對誘捕器的高度進行合理化的調整,其高度高出水稻植株13cm即可,另外,隨著水稻的不斷長高,可以適當的提高誘捕器的高度。
第一、稻螟赤眼蜂防治技術,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蟲羽化的初期,將赤眼蜂放出,其密度要設置為15萬頭/hm2,每8d在放一次。第二、稻鴨共育控蟲技術,水稻栽植在8 d左右,每1 hm2的稻田,放入50~100只雛鴨,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鴨子吃掉水稻的現象,在水稻孕穗末期,要將稻田中的鴨子趕出去[3]。鴨子就可以進行自主捕食各種害蟲,同時還可以將一些多余的雜草吃掉,使土壤的通透性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利于水稻健康的成長。第三、設置天敵棲息場所,為天敵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在稻田的附近種植一個豆類植物,這樣可以達到招引天敵的效果,從而為其提供有效的隱蔽場所。
通過采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可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避免對稻田造成嚴重的影響,通過井·蠟芽可以對紋枯病、稻曲病起到良好的防治的效果;對于稻瘟病來講,可以采用枯草芽孢桿菌進行處理和防治。
在對水稻播種之前,要用消毒技術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對于雜交水稻種子來講,可以用25%的咪鮮胺乳油稀釋2000倍對種子進行浸泡,其時間要超過24h。
第一、二化螟蟲防治技術,如果1hm2的水稻中含有450個二化螟蟲卵塊,在卵孵化的盛期要采用相應的藥物進行防治,在通常情況下是采用20%的甲苯酰胺SC進行處理,每1hm2土地要采用150mL,其防治的效果非常顯著。第二、稻縱卷葉螟防治技術,稻縱卷葉螟1a就可以繁殖五代,在防治過程中以二、三、四代為主[4]。如果100叢水稻中的稻縱卷葉螟新蟲苞在30個以上,可以采用5%的甲維鹽WG進行防治,每1hm2用藥的劑量為300g左右,其防治的效果非常理想。第三、稻飛虱防治技術。在100叢的水稻中,稻飛虱蟲量可以達到 1 500多只,用25%的吡蚜酮WP480g于水進行攪拌,從而起到防治的作用。
綜上所述,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極大的推動了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并在農業(yè)種植過程中得以廣泛的應用。要想提高水稻的質量,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規(guī)模化種植水稻過程中要選用綠色的防控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進行合理化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證水稻生產的安全性,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還可以對病蟲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從而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品質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