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飛,王向華,楊 磊
(江蘇環(huán)保產業(yè)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南京 21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快速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日益擴大,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但城市環(huán)境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老城區(qū)控污截流難度較大,大量污染物入河,水體污染嚴重,水體出現季節(jié)性或終年黑臭[1]。城市黑臭水體已經成為一種城市病,幾乎無一城市幸免,經常是“反復治理,治理反復”[2]。2015年,國務院印發(fā)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全國自上而下發(fā)起一場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zhàn)。
內秦淮河(玄武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內,起始于中山路,東流至北門橋、洪武路橋,接納進香河(暗涵)來水,繼續(xù)東流至通賢橋、浮橋,接納珍珠河來水,再與清溪河來水一同匯入內秦淮河東段至逸仙橋入秦淮區(qū),屬于水質考核市控斷面,2020年逸仙橋斷面水質考核目標為Ⅴ類水,逸仙橋斷面當前水質為劣V 類。因此,調查清楚逸仙橋斷面水質超標原因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周邊水系調查、污染源強解析的途徑,剖析逸仙橋斷面水質超標成因,從而提出有效對策,為地方環(huán)保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撐,以便改善秦淮河流域水環(huán)境。
內秦淮河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是中心域區(qū)秦淮河水系內最重要的景觀河道,穿越玄武區(qū)和秦淮區(qū),主要功能是承接中心城區(qū)秦淮河水系的洪水與澇水排入秦淮河干流。玄武區(qū)境內秦淮河全長2.68 km2,現狀河道上口寬8~21 m,控制水位在6.8~7.3 m,河底標高約5.4~6.2 m。匯水范圍為北起玄武湖,南至中山東路,西起中央路,東至龍蟠中路,總面積約為5.76 km2。研究區(qū)域范圍如圖1所示。
圖1 內秦淮河(北段和東段)匯水區(qū)水系概況
通過玄武區(qū)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本文收集了2016年5月-2017年4月秦淮河北段、內秦淮河東段以及珍珠河、清溪河等例行監(jiān)測數據。
內秦淮河北段、東段的各斷面水質為劣V 類,可能是由于洪武北路橋旁的污水截流井內污水溢出導致該段水質較差;珍珠河各斷面水質為IV 類,是因為珍珠河是玄武湖由武廟閘向內秦淮河補水的通道;清溪河水質為劣V 類。內秦淮河北段、東段及清溪河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總磷,平均污染指數為3.23~12.76 和2.93~6.80。
通過區(qū)環(huán)保局和居委會調查分析,內秦淮河(北段和東段)匯水面積內無工業(yè)污染源,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染源和地面降雨徑流。調查發(fā)現,匯水范圍內雨污分流尚未全部完成,各支流還存在33 個大大小小排污口,據測算約有30%的生活污水未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直接排入附近水體。另外,降雨產生城市地表徑流沖刷所帶來的污染物也是污染物來源之一。污染物產生量及入河核算成果如表2所示。
內秦淮河(玄武段)水量主要由玄武湖補水、清溪河來水和降雨徑流構成,綜合考慮水文、水體污染來源等因素,對整治范圍內入河的污染源進行概化,建立研究區(qū)域一維水環(huán)境數學模型。
表2 污染物產生量及入河量核算成果
根據排水達標區(qū)建設方案,社區(qū)經雨污分流后仍最終納入沿河截流溝后再進入污水處理廠,截污仍然不徹底,雨天漫流的情況仍然存在。因此,考慮雨季最不利情況,經核算削減率可達到55%。玄武湖補水是內秦淮河(玄武段)水質改善和生態(tài)水量的重要保證,本文設計引水量2.0 m3/s、2.5 m3/s和3.0 m3/s 三種方案,引水水質達到IV 類。計算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玄武湖引水達標方案計算
在內秦淮河北段中山路以西暗涵來水及玉帶河(清溪河上游)來水達到V 類水的情況下,按照污染源削減55%,得到逸仙橋斷面改善后COD 濃度為24.11 mg/L,其不大于40 mg/L,氨氮濃度為2.05 mg/L,其不小于2.0 mg/L,總磷濃度為0.28 mg/L,其不大于0.4 mg/L,氨氮不能達Ⅴ類水質要求。
在內秦淮河北段中山路以西暗涵來水及玉帶河來水(清溪河上游)達到V 類水的情況下,按照污染源削減55%,得到逸仙橋斷面改善后COD 濃度為21.88 mg/L,其不大于40 mg/L,氨氮濃度為1.76 mg/L,其不大于2.00 mg/L,總磷濃度為0.25 mg/L,其不大于0.40 mg/L,能確保達到達Ⅴ類水質要求。
在確保內秦淮河北段中山路以西暗涵來水及玉帶河來水達到V 類水的情況下,按照污染源削減55%,得到逸仙橋斷面改善后COD 濃度為20.34 mg/L,其不大于40 mg/L,氨氮濃度為1.57 mg/L,其不大于 2.00 mg/L,總磷濃度為0.22 mg/L,其不大于0.40 mg/L,能確保達到Ⅴ類,且氨氮水質接近IV 類,說明引水量越大,改善效果越明顯。
對區(qū)域內未完成的雨污分流的居民區(qū)和企事業(yè)單位,加快實施完成雨污分流,確保區(qū)域污水和雨水不混接、不搭接。同時,對內秦淮河北段、內秦淮河東段以及珍珠河、清溪河等沿河排污(水)口進行調查及整治。
一是提高玄武湖補水規(guī)模,建議達到2.5~3.0 m3/s,二是要對內部河道滯留區(qū)進行活水改造,對內秦淮河北段(洪武路橋-浮橋)引水系統(tǒng)進行電氣化改造,并在珍珠河上設置潛水泵,引水量約為0.25 m3/s。
對秦淮河北段、清溪河、珍珠河每兩年進行一次生態(tài)清淤,消除河道內源污染,增強水體復氧能力和自凈能力[3]。另外,對沿河截留溝每年進行一次疏通清理。
根據匯水區(qū)域范圍內現狀綠地情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增加綠道透水面積、增設初雨調蓄池等措施,達到“吸水、蓄水、凈水、用水、排水”的目標,消減地表徑流污染[4]。
內秦淮河北段、東段,清溪河的各斷面為劣V 類,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總磷;珍珠河水質均能達到IV類標準。內秦淮河入河量COD 1 788.33 t/a,氨氮239.49 t/a,總磷29.4 t/a。在內秦淮河北段中山路以西暗涵來水及玉帶河(清溪河上游)來水達到V 類水的情況下,玄武湖引水達到2.5 m3/s,能確保達到達Ⅴ類水質要求;玄武湖引水達到3.0 m3/s,能確保達到Ⅴ類,且氨氮水質接近IV 類,說明引水量約大,改善效果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