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梅
人類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但我們的理性思維也有局限性。對此,美國心理學教授蓋瑞·馬庫斯在其著作《怪誕腦科學》中提出了13 條建議,幫助大家克服思維缺陷。
1.盡可能考慮有無其他可行選項。我們的大腦總是更愿意關(guān)注和相信自己所“認定”的事情,而不愛冷靜、客觀地收集證據(jù)再得出結(jié)論。所以,想提升思考和推理能力,要培養(yǎng)自己考慮其他選項的習慣。比如在旅游之前,將可用的交通工具、可能面臨的天氣狀況及需要完成的旅程,全部列舉出來,臨時出現(xiàn)問題時就可有備選方案。
2.多角度看問題。不要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覺得看到了全部事實。就像廣告商會說某款飲料提神,卻沒說里面其實糖分不少,喝了可能睡不著。
3.相關(guān)性不等于因果關(guān)系。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美麗漂亮的女明星代言護膚品,我們就下意識地認為“因為她用了護膚品,所以人就變美麗”。其實這之間沒有因果關(guān)系,女明星不用護膚品也漂亮。
4.別把隨機事件當必然事件。守株待兔就是經(jīng)典案例。生活中像中彩票、中獎的事情都屬于隨機事件,發(fā)生概率很低。如果把精力花在這些事情上,就容易忽略努力、認真、拼搏等優(yōu)秀品質(zhì),最后在等待中一無所獲。
5.預知沖動并事先約束。一沖動就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例如饑腸轆轆時去逛超市,就容易買更多的東西。為此,一個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在什么方面、哪些時候容易“不清醒”“不理智”。如將要買的東西列個清單,按清單購買,而不是“看心情”。
6.目標要具體。一個模糊的目標如“我要減肥”是很難達成的。目標要表達得更詳細,如“我要減重10 斤”,然后制訂具體方案,如定下來3 個月瘦10 斤,第一個月先瘦3 斤,每天要調(diào)整飲食,努力克制吃垃圾食品的欲望。在執(zhí)行力強的基礎(chǔ)上,還要準備第二套計劃,例如由于出差而無法規(guī)律飲食和運動應該怎么應對。
7.疲憊時盡可能不做重要決定。身心俱疲、勞累或不清醒時的思考和醉酒后用腦沒太大差別,都容易“下意識”。所以,在做重要決定之前,最好保證充分的休息。
8.隨時權(quán)衡收益和代價。經(jīng)濟學領(lǐng)域有個詞叫“機會成本”,當一筆錢用于投資這件事,就不能投資另一件事,也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做到類似的思考:同樣的精力做哪件事獲益最大?
9.想象你的所作所為正在被別人看著。在沒人監(jiān)督的時候,人們就容易產(chǎn)生懶惰心理甚至做出逃避及違法的行為。當你有沖動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時,假想有人在旁邊監(jiān)督你,這種“眼睛效應”會減少讓人后悔的越矩行為。
10.想想三五年后。對大腦而言,將要發(fā)生的事是明確具體的概念,而遠在未來的事是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們常會忽略一些事情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在做重大決定前,問問自己:3 年、5 年后的我會對這個決定有什么感受。這會影響當下的判斷。
11.當心太過“特別”的事。人很容易受顏色鮮艷或表現(xiàn)異常的事物吸引,其所引發(fā)的“新鮮感”可能會讓你做出非理性決定。所以,當剛接觸一個人或一件事,要多觀察一段時間或貨比三家,再做決定。
12.挑重點。我們每天都要做出各種各樣的判斷,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件事都仔細斟酌、分析。建議在所有決策中,挑出最重要的進行深思熟慮。
13.盡量理性。這一條看上去微不足道又最難做到。有時我們知道自己沖動了也不加管控。最好時常告誡自己,理性思考和決策會有更可靠、長久的獲益,警惕一時之快、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