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天
(福建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365001)
工程T1 地塊的人防基礎底板包括兩塊體積較大、長度較長的底板構成,兩塊底板的長寬分別為35 米、109 米,55 米、109 米,采用強度為40 兆帕,抗?jié)B等級為8 級的C 混凝土澆筑底板,混凝土使用量為1.2 萬立方米。底板厚度為0.9 米,1.3米,1.6 米,最高厚度為3 米,設有一道沉降后澆帶、兩道伸縮后澆帶。
在設計水下混凝土沖(鉆)孔樁前,設計方應該明確基礎底板不同部位的地基土單位面積上隨荷載增加所發(fā)揮的承載潛力,按照不同部位的地基承載力要求設計水下混凝土沖(鉆)孔樁,采取有限元建模方法,借助計算軟件對基礎沉降進行計算。按照分析結果可知差異沉降不大于0.2% ,符合施工設計標準,據(jù)此可以取消沉降后澆帶。
(1)運用膨脹加強帶施工工藝,以取消伸縮后澆帶;
(2)加強帶寬度為2 米,加強帶兩邊設置孔隙密布的鋼絲網(wǎng),將加強帶內部與外部
離開。鋼絲網(wǎng)垂直設置在兩層鋼筋間,其兩端捆扎在鋼筋上,并加固,防止帶外流入帶內。
(3)在帶內設置橫向雙層鋼筋,在現(xiàn)有鋼筋布置的基礎上在上下層分別設置一根長6 米的加強鋼筋,其寬度比加強帶兩邊各寬2 米,梁中不設加強鋼筋。
(4)采用膨脹加強帶的目的是取消伸縮后澆帶,加強帶、基礎底板一次性連續(xù)澆筑。
(1)膨脹劑中硫酸鋁成分水化較快,能夠有效彌補早期混凝土形成的較大收縮;激發(fā)劑、硫鋁酸鹽熟料能夠顯著減少中期混凝土收縮;利用高分子減縮成分可顯著減少末期混凝土收縮,使混凝土體積偏差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這三種作用機理的綜合作用可以大幅提升混凝土體積的穩(wěn)定性,有效避免混凝土收縮過大產(chǎn)生裂縫。在進行混凝土攪拌之前先確定配合比,并由權威機構檢測混凝土膨脹率,按照檢測結果確定膨脹劑摻合比例為膠凝材料的8%;
(2)為了有效保證達到預期施工目的,必須認真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計劃方案,如《超大體積無縫施工方案》,并邀請專家評審施工方案,論證其可行性。
(1)組建專門的施工管理小組,負責調度施工資源,組織人員施工;
(2)集合攪拌站、泵車單位等相關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詳盡闡述各個施工工序,并將會議討論綱要分發(fā)至相關單位;
(3)因為施工中一次混凝土澆筑量高達6000 立方米,所以應該選擇距離施工點較近的攪拌站,同時再選一家攪拌站作為備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要嚴控原材料及其配合比,安排專人負責摻加膨脹劑,確?;炷脸醮文Y時間在6—8小時范圍內,現(xiàn)場坍落度控制在160—180 毫米范圍內;
(4)施工需要用到兩臺48 米汽車泵、一臺混凝土地泵;
(5)混凝土基站與施工現(xiàn)場的距離為4600 米,混凝土運輸車輛的到達時間平均為15—20 分鐘,每輛車的混凝土澆筑時間10—15 分鐘,車輛機動時間為15—20 分鐘,為了確保各環(huán)節(jié)銜接流暢,施工現(xiàn)場由調配員負責混凝土調配,保證混凝土連續(xù)澆筑。同時還要安排施工安全員,事先聯(lián)系交管部門,確保混凝土運輸暢通;
(1)如果施工現(xiàn)場出現(xiàn)電力中斷并且短期無法恢復電力供應,可以用柴油發(fā)電機供電,以確保施工正常進行。電工班組應該盡快啟動設備,接駁供電線路;
(2)地泵在作業(yè)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故障,因此需要在施工現(xiàn)場準備備用地泵,且混凝土泵租賃單位應該在三十分鐘之內提供一臺備用汽車泵,以免施汽車泵故障影響施工;
(3)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必須確保三天無雨才可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如果施工中遇到小雨則可以不停止?jié)仓┕ぃ潜仨毤皶r覆蓋好以完成澆筑的部分;如果施工中遭遇大于天氣則應該中止?jié)仓┕?,且應該止于膨脹加強帶。如短期內無法澆筑至膨脹加強帶,應按照施工冷縫處理,技術負責人應在現(xiàn)場指導斷縫施工,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1)本次討論的工程基礎底板厚度為120 厘米,分為三層澆筑,每一層厚度為40 厘米(如圖2所示)。厚度為15O 厘米的底板分為四層澆筑,最上一層厚度為30 厘米,其他層厚度均為40 厘米;厚度為80 厘米的底板分兩層澆筑,每層厚度為40 厘米;
(2)先隨著底板澆筑至底板高度,再向上分層澆筑。從底層開始分段分層澆筑,澆筑2—3 米后由下一臺汽車泵進行第二層澆筑,最后由兩臺汽車泵澆筑以上各層;
(3)從下至上澆筑底板變標高處、集水坑、電梯井坑等部位,也就是先澆筑較深部位。
(1)通過趕漿法階梯式澆筑各層。澆筑工程中需要參照底板上鐵測控混凝土澆筑厚度。虛鋪厚度要略微超出板面標高,目的是避免混凝土振搗后表面下降太多造成,導致后續(xù)澆筑的混凝土太多。
(2)應該嚴格按照設計位置進行振搗;保證混凝土振搗強度在合理范圍內,在下料口設置振搗棒以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在流動坡設振搗棒,使混凝土不離析,控制混凝土流向、位置;在流動面坡腰處設振搗棒左右前后移動,以接應混凝土的流動;用兩臺振搗棒振搗澆筑面至混凝土不再大量起泡,使混凝土表面泛漿,通常每一個位置振搗時間為30—40 秒;進行上一層振搗時應插入下一層5 厘米,目的是消除層與層之間的接縫;
(3)二次振搗是指經(jīng)過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的首次振搗后,當混凝土坍落度消失并初凝時,再進行二次振搗,二次振搗時最重要的是精準把握振搗時間。當慢慢拔出振搗棒混凝土可以均勻閉合不留孔洞時就是二次振搗最佳時間。還應該結合溫度、緩凝情況,通過施工現(xiàn)場試驗進一步精確二次振搗時間;
(1)因為施工時間為九月初,所以用一層巖棉被、塑料薄膜覆蓋混凝土,并澆水養(yǎng)護;
(2)再進行二次抹面后用塑料掃把掃毛,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并澆水養(yǎng)護,最后覆蓋巖棉被保溫;
(3)在養(yǎng)護過程中應該及時監(jiān)測混凝土內部溫度、表面溫度、大氣溫度,為施工現(xiàn)場保溫、混凝土養(yǎng)護提供參考依據(jù),適當調節(jié)灑水量,養(yǎng)護時間不得低于十四天。 2.6 測溫
(1)溫度監(jiān)測點設置:每一個溫度監(jiān)測點應該沿底板厚度設三個應變器,分別置于底部5 厘米,中部以及距表面5 厘米處
(2)澆筑施工完畢后十小時開始測量溫度,以后每個六個小時測量以此,并進行詳細記錄,然后及時上報技術負責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規(guī)律,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大體積澆筑施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3)混凝土內外、環(huán)境溫度非常接近時才能停止溫度測量;
(4)測量溫度時如果發(fā)現(xiàn)混凝土內部、表面溫差大于25℃,就需要及時加蓋一到兩層巖棉被,進行保溫,避免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