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發(fā)彪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天津300250)
海河水系由河北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及北三河(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等五大水系組成。包括京、津、冀、魯、晉、蒙、遼等八省、市、自治區(qū)的局部或全部。流域總面積26.5萬km2,其中河北省占14.7萬km2。
海河南系地處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冬季較長,春秋季較短,全年平均氣溫在7.6~13.1℃,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500~600mm;降雨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全年降雨量8%集中在6~9月份,且暴雨洪水多發(fā)生在汛期的7、8月份。
建國初期海河流域,護險工程沿用老河工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以埽土、灰土工為主;20世紀50~60年代護險工程以磚料為主,大部分護岸工程采用拋磚結構;進入20世紀70年代初期,海河流域各河系采取了“分區(qū)防守,分流入?!钡闹卫矸结?。護險工程以石料為主,采用拋石、干砌石、漿砌石結構。20世紀70年代,鋼筋混凝土開始應用到護險工程中,主要以鋼筋混凝土井柱樁導流排;20世紀80年代后,護險工程以石料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有干砌石、漿砌石、鋼筋混凝土井柱樁導流排、預支混凝土塊護坡及土工織物等;20世紀90年代,為解決沙基、沙堤和重要提防土體密實度不夠的問題,在海河流域境內的大清河、滹沱河、東店北大堤分別實施了帷幕灌漿、劈裂灌漿、混凝土防滲樣、土工膜等防滲治理措施。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河道護險工程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和涌現(xiàn),但隨之流域內社會、經濟地位和發(fā)展要求,河道治理任務仍然很艱巨。
險工整治與護險技術是保證防洪安全,減免提防決口的重要措施。河北省在長期的河道險工中,其護險技術主要采取措施:
(1)丁壩導流、拋石護腳和水工模袋混凝土、軟體排等。
(2)治理堤防措施主要有:重力灌漿防滲、高壓噴射帷幕灌漿防滲、混凝土防滲墻防滲、垂直鋪土工膜等。
(3)堤坡防護措施有土壤固化護坡、草皮護坡、改變河道走向、退堤還灘等治理險工措施。
2.2.1 傳統(tǒng)的護險技術
主要有廂埽護岸、柳輥沉枕、挑水簾子、臥柳護坎、拋磚拋石護坡、干砌石護坡、漿砌石護坡、土石盤頭、丁壩、柳丁壩等。
2.2.2 護險新技術
2.2.2.1 鏈鎖混凝土板防護
這種板塊不用任何支撐可鋪設在1∶2的斜坡上。板塊底部鋪設無紡土工布以防止基土流失。其表層特殊的構型具有吸收波浪和水流運動能量的作用。這種新型結構已在海河流域境內永定河上應用。
2.2.2.2 土工膜袋防護
土工模袋防護技術具有地形適應性強、 整體性好、抗沖刷能力強和施工快捷、經久耐用、價格合理、可以水下施工等優(yōu)點。這種防護材料已在引灤工程中應用。
2.2.2.3 水泥土護坡
水泥土現(xiàn)已應用于國外幾十年歷史,但在我國尚未得到很好推廣。
水泥土是水泥與土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種建筑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簡單、較經濟、維修方便等優(yōu)點。
(1)水泥土護坡要求筑在穩(wěn)定的岸坡上,原則上要求岸坡為原狀土。
(2)水泥采用32.5#水泥即可,土料為砂土及砂壤土,只需過5mm篩,除去雜質,但黏粒含量過多和含有機質的土不得使用。
(3)配合比為1∶8,水泥含量為12.5%(按質量比),厚度采用20cm,以5m一分縫,形成5m×5m的網(wǎng)格。
(4)水泥土護坡設計并不復雜,而施工質量至關重要。施工中要嚴格清基削坡,配料拌合,分層填筑。
(5)水泥土護坡經濟效益明顯,與干砌石護坡(厚30cm)相比,可節(jié)省投資60%以上。
2.2.2.4 鋼筋混凝土管樁透水丁壩
此壩由互不相連的若干根鋼筋混凝土管樁構成。管樁主要作用是控導水流,穩(wěn)定河槽,緩流落淤,造灘保壩。這種壩型結構簡單,工期短,造價低,是應用于海河流域的一種新型河工建筑材料。
2.2.3 生物護坡
(1)生物護坡是利用樹和草的根系固結土壤,以抵抗水流的沖擊,保護岸坡免受沖刷。
(2)這種護坡要選在河岸和臨水堤腳處,要選種耐水性好,根系發(fā)達,防浪防沖效果好的柳條、柳桿及背河堤腳選種的柳樹。
(3)生物護坡不但能達到防沖落於保護岸坡的效果,且有很好的經濟、生態(tài)效益。
(4)生態(tài)護坡一般要求選擇堤坡坡面較緩,柳樹和灌木叢護坡,邊坡系數(shù)不小于2.0,可抗御2.5m/s的流速; 草皮邊坡系數(shù)不小于1.5,能防御1~2m/s的流速。
2.2.4 生態(tài)格網(wǎng)
生態(tài)格網(wǎng)屬于傳統(tǒng)護坡結構的改進,但又區(qū)別于傳統(tǒng)護坡,是當前更重視生態(tài)、自然和環(huán)境景觀條件下的新階段。隨著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的深入,傳統(tǒng)單一的護坡結構必然要向新型的生態(tài)型技術轉變。
生態(tài)格網(wǎng)的經濟效益體現(xiàn)在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方面。
2.2.4.1 直接效益
(1)對石材的要求較寬松,可直接選用當?shù)夭牧稀?/p>
(2)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低,可減低地基處理費,不需設變形縫。
(3)施工方式為干砌,節(jié)省用水、用電費用,運輸成本低。
(4)對氣候無特殊要求,可縮短工期,降低投資。
2.2.4.2 間接效益
(1)可減少水泥用量,減少污染,改善環(huán)境。
(2)不改變河道自然狀態(tài),可促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換。
(3)施工較為簡單,但應關注鋪設、擺放、加隔片,裝填石材,絞接、覆土、植草等。
通過回顧河道險工治理,對傳統(tǒng)的河道治理技術和護岸工程新技術進行了論述,對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中的生態(tài)護岸及修復工程具有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