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霜陽 孫鈺
長安大學汽車試驗場,世界唯一
高速環(huán)形跑道、鋪滿卵石的魚鱗坑路、光滑如瓷磚的低附著系數(shù)路面、花崗巖堆砌的凹凸不平的比利時路……這樣高配置的硬件設施,正是長大的汽車試驗場。敲黑板,劃重點,這也是目前全世界高校中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港珠澳大橋建造過程中的很多測試、實驗都是依托這里各種各樣先進的實驗室設備和道路設施完成的。哇,想想就有點小激動。
這只是長大眾多成績中的—項,擁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即便放眼全亞洲的公路道橋建設,長大都能擁有姓名。在這樣的地方學習,我們早已習慣別人投來的羨慕目光。不過想在長大嶄露頭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因為這里的學霸實在太多了。
例如,我們的長大之星——“光瞳團隊”,圍繞我國新—代智能交通的重大需求,瞄準行業(yè)重點科研課題,共獲得國家級大創(chuàng)立項1項,國家級學術類競賽2項,第四屆“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省級銀獎,并研制了客貨運公司出車前疲勞狀態(tài)便攜檢測系統(tǒng),試用機投入試用后深受市場好評。
還有信達團隊也靠自己的執(zhí)著和努力,迎來了第三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銀獎……
或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科創(chuàng)方面取得那么耀眼的成就,但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虛度光陰,不辜負時光,那么就不至于在很久以后喟然長嘆“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
正因長大嚴謹治學的校風,在校友名單里,我們可以看到一串串閃亮的名字: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呂忠達;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青島海灣大橋總工程師邵新鵬……他們身上的大國工匠精神氣質,時刻激勵著無數(shù)學子奉獻自己的汗水、打磨自己的心智。
愛心傳遞,為白血病患者送去希望
長大學子不僅在學業(yè)上孜孜以求,在社會公益領域也奉獻著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想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我們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人被病魔擊倒,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幸福的家庭遭受病魔帶走親人的巨大創(chuàng)傷。”
說這段話的是來自長安大學的一名學子,作為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和學校里的一些同學擁有一個相同的身份——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
2003年,長安大學啟動了“生命之光計劃”,與陜西省紅十字會建立了聯(lián)系,從此開始了呼吁廣大師生一起為“中華骨髓庫”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征程。迄今為止,長安大學為中華骨髓庫提供了8干多份血樣,成功配捐30例。他們是照亮別人生命的一束光,給別人的生命路途帶去一絲希望。
他們是真正的“曖男”,消融了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庭的創(chuàng)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