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強,王俊明
(1.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2.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實驗林場,山西 太原 030009)
國有林場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森林資源管理是國有林場的首要任務,為加強森林資源管理,遏制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推進國有林區(qū)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迫切需要改變原有落后的森林資源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實驗林場堅持以“敬天為民”為理念,以求真、求實、求科學為要求,以“增面積、增覆蓋、增蓄積、增效益、增景觀”為目標,以“全流域治理、全林分經營、精細化管理、資產化管護”為指導思想,積極探索適合國有林場資源管護的新方式。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實驗林場位于太行山中段,地處太原市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1′15″~112°48′45″,北緯37°51′00″~38°00′10″.林場區(qū)域面積0.705×104hm2,其中,林地面積0.692×104hm2,占總面積的98.11%;非林地0.013×104hm2,占總面積的1.89%.林地中有林地0.272×104hm2,占總面積的38.57%,占林地面積的39.31%.森林覆蓋率38.53%.活立木總蓄積量165 097.84 m3.有林地蓄積量151 558.43 m3,占總蓄積量91.80%,疏林地蓄積量13 539.41 m3,占總蓄積量8.2%.
實驗林場共有喬灌木120余種,草本近350種,植被較為豐富。主要喬木樹種有油松、山楊、白樺、遼東櫟、華北落葉松等,灌木樹種有櫻草薔薇、沙棘、虎榛子、胡枝子、北京丁香、忍冬等。
森林資源精細化管理是指在森林資源基礎數據(面積、地類、樹種、蓄積等)清楚的基礎上,建立清晰的檔案記錄,確定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并及時反饋森林資源動態(tài)變化情況的管理方式。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精細化管理就是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時限化,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責、認真。
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實驗林場為做到森林資源精細化管理,采取了資源調查、建立制度、明確責任、應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做到森林巡護全方位覆蓋、加強人員培訓、規(guī)范管理、創(chuàng)新管護機制等措施,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林場發(fā)展的資源管護方式。
林場原有的森林資源數據為2009年山西省林地保護利用規(guī)劃數據,該數據偏差較大,而且地類、蓄積量、林分類型狀態(tài)等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原數據已不能很好地反映林場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為了對森林資源進行精細化管理,林場結合2017年山西省林地變更工作對森林資源現狀進行清查,以小班為單位,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森林面積、地類、林地權屬、林種、樹種、立地因子、林木蓄積等,造冊登記并建立小班檔案。
林場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管理制度,對森林資源實施精細化管理。截至2017年底,林場共制定《外聘管護員管理制度》、《GPS管理制度》、《管護員考勤制度》等17個與森林資源管護有關的制度。按照制度要求,林場人員全部定崗、定員、定編,實行分級森林管護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將管護責任具體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管護面積落實率為100%.通過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建立,逐步完善了其它相關制度,做到用制度來約束林場管理人員和一線管護員,按照制度要求對森林資源管理人員進行考核。
實驗林場共劃分為15個責任區(qū),以責任區(qū)為基本單元。每個責任區(qū)根據管護員的年齡和意愿,通過公平競爭上崗,簽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的責任和目標。嚴格按照外聘管護員管理制度的要求對管護員的工作進行考核、驗收、評定,根據考核結果給予勞動報酬。森林資源管護中出現問題由責任區(qū)的管護人員直接負責,做出突出貢獻的予以表彰獎勵。通過制度的約束,加強管護人員的責任感,使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管護。
林場面積大,管理人員少,對管護員的巡護情況不能全面監(jiān)控。2016年依托山西省國有林管理局森林管護巡檢系統,林場為每個管護員都配備了GPS巡檢器。在場部配一名專職管理員,通過GPS巡檢系統對管護員進行可視化監(jiān)管,每天將管護員巡護情況(巡護時間、巡護線路、巡護地點)進行匯總,以此作為管護員考核依據。
為做到森林資源巡護全方位覆蓋,林場根據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要求,對管護員進行安排部署,每月出勤 25 d,巡護22 d以上。各管護站為管護員制定巡護線路,要求15 d固定線路巡護(確保責任區(qū)全覆蓋、網格化巡護),7 d自由巡護(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重點地區(qū)的巡護力度),并報場部資源科。每月將GPS巡護線路統計結果與管護站巡護線路安排進行對比,作為管護人員考核的依據。
管護人員多為當地農民,普遍存在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問題。為更好地管護森林資源,林場定期對管護人員進行培訓。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相關內容、管護人員責任與權利、森林資源管護中應重點注意問題、GPS巡檢器使用方法、護林防火相關知識等與管護員密切相關的知識進行培訓,提升管護人員的素質。
按照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相關制度嚴格要求管護員。管護員要做到全面掌握責任區(qū)內的山情、林情、社情,日日巡查、時時宣傳,看護好責任區(qū)內的森林資源、新造林地、管護設施等;對進入轄區(qū)的人員加強管理,排查隱患;及時發(fā)現、制止并向林場報告林地內的偷砍濫伐、非法占地、病蟲鼠害、火災隱患、森林火情、毀林開荒、牛羊危害等情況。做到宣傳到位、巡護到位、檢查到位、防控到位、報告到位。
實驗林場處于太原市郊區(qū),林場內道路較多,人流量大。森林防火特險期,林場的職工和管護員不能全面覆蓋林區(qū),火災隱患較大。為解決這一問題,林場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與林業(yè)服務公司簽訂合同,在森林防火特險期(清明節(jié)、春節(jié))雇傭森林防火應急聯防小分隊協助林場進行管護,在重點區(qū)域設卡、巡邏。
實驗林場的森林大都分布在偏遠地區(qū),林區(qū)內基礎設施薄弱,水、路、通信等條件不能滿足生活需求。三個管護站附近都沒有飲用水源,部分責任區(qū)內道路狀況較差,只能靠步行巡護,巡護難度大。部分地區(qū)沒有通信信號,對外聯絡不方便,GPS 巡檢器使用受到限制。艱苦的生活條件,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在管護站工作,工作積極性差,人員變動頻繁。
由于對林場內大部分村莊進行了移民搬遷,林區(qū)內合適的管護人員較少。林場雇傭的管護人員年齡普遍較大,不能很好地管護森林資源。
逐步落實森林資源精細化管理是國有林場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tài)、生態(tài)建設新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林場改革順利進行、實現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的重要途徑,是嚴格保護、科學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實需要。通過森林資源精細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護林場的森林資源,提高林場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