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雷 胡嬋娟 張硌 馬靈甲 胡喜云
摘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鄉(xiāng)村振興農村人居環(huán)境改善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有效治理不僅需要選用適用的污水處理技術,更需要采用相適應的污水處理設施建管模式。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十余縣(市)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分析總結,提出適合農村特點的財政出資村管理模式、村集體自建自管模式、市場化建設運行模式等三種農村污水處理建管模式以及其適用范圍,為農村污水的有效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污水;建管模式;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1-0-01
Abstract: Rural sewage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ts effective treatment not only needs to select suitable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but also needs to adopt appropriate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in dozens of counties (cities) of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s, namely, village management mode with financial contribution, village collective self-construction and self-management mode, and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ode, and their application scope,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ural sewage.
Keywords: Rural sewage ;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Henan Province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鄉(xiāng)村振興中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不僅直接決定著農村改廁、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進度和成效,還關系到農民幸福感、獲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截至2016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率僅為22%,河南省農村污水處理率更低[2]。相較于城鎮(zhèn)污水治理工作,農村污水存在著村民居住分布不集中,污水收集難度大;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成本投入大;污水排放量以及水質不穩(wěn)定等獨特特點[3]。已有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一體化MBR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土壤型高負荷微生物濾床等針對農村特點的集中式或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及工藝[4-6]。相較于農村污水處理技術,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管模式對于農村污水的治理更為迫切與重要[7],本研究通過對河南省數十縣市調研分析,提出適合于現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管模式,以期為推動我國農村污水治理提供借鑒。
1 研究方法
通過現場調研、座談、專家咨詢等方法,選取豫北、豫中、豫南等典型城市,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安陽市、鄭州市、洛陽市等轄區(qū)內十余縣市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從建設資金來源、管理方法、適用范圍等提出相應模式。
2 河南省農村污水治理建管模式
目前,河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形成梯次推進的治理思路,主要是在鄉(xiāng)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xiāng),“千萬工程”示范村,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村莊、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村莊、水源地村莊、風景名勝區(qū)村莊、有集體經濟收入的中心村率先開展污水治理,探索形成合理的投融資模式和運行管護模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護規(guī)?;I(yè)化、社會化,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后長期穩(wěn)定運行,其他村莊因地制宜的推進,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河南省農村污水治理形成了以下三種建管模式。
2.1 財政出資村管理模式
本模式主要是在河南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xiāng)的典型村莊以及某些示范村,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村莊、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村莊、水源地村莊、風景名勝區(qū)村莊等通過向縣(市)申報農村環(huán)境連片整治項目、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四美鄉(xiāng)村建設等方式,由縣(市)財政資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運營管理由村設專職或兼職的管理員管理,運營資金由財政補貼+村民支付。
本模式是目前河南省縣(市、區(qū))農村污水治理的常用模式,村莊一般具有獨特區(qū)位特征,如在重要水源地、風景名勝區(qū)等環(huán)境敏感區(qū)附件,或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循環(huán)經濟試點村、農村新型社區(qū)、遷村并點區(qū)域、土地綜合整治區(qū)域、移民遷安村,交通樞紐和工礦企業(yè)周邊等,人口規(guī)模較大,村莊較為集中,集中處理污水較為便利。
2.2 村集體自建自管模式
本模式由村集體出資聘請專業(yè)化公司進行規(guī)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由村集體聘用專職或兼職人員,定期檢查巡視,及時發(fā)現問題。建設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支付,運營管護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支付或村集體經濟補貼+受益村民支付。
本模式主要應用于新鄉(xiāng)縣劉莊村、龍泉村,獲嘉縣樓村等村莊,這些村莊通過村辦企業(yè)、土地租賃等方式,村集體經濟收入較高,一般村集體年收入都在100萬以上,屬集體經濟強村,村集體有較強財力,村集體領導班子有較強的執(zhí)行力、領導力和號召力,村民整體較為富裕,對美好環(huán)境要求較高,環(huán)保意識強,愿意為環(huán)境改善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該模式的應用需用村莊有較高的集體經濟收入,對村集體黨組織,尤其是農村黨支部書記有較高的能力要求,要有較強的帶動能力。
2.3 市場化建設運行模式
本模式推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一體化,由縣(市、區(qū))政府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直接選定污水治理專業(yè)化公司,由該公司統(tǒng)一進行農村污水的規(guī)劃設計+采購+施工+調試+運營,即對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項目的采購、施工、運營等實行全過程承包,對其所承包的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進度及試運行進行負責。一般在縣級層面建立污水治理管控運營中心,采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對涵蓋區(qū)域內所有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型農村社區(qū)、行政村等污水處理站點實行統(tǒng)一運行管理,構建一個管控運營中心和城市、鄉(xiāng)鎮(zhèn)、新型農村社區(qū)、行政村、居民點五級污水處理的“1+5”城鄉(xiāng)污水處理運營管理模式。
本模式主要應用于新鄭市、新密市等縣(市),這些縣(市)通過對該區(qū)域村莊進行充分細分,劃分為融入城市類(納入中心城區(qū)、鎮(zhèn)區(qū)和產業(yè)集聚區(qū)規(guī)劃范圍內的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隨著時間推移將逐步消亡),以及其他類型村莊。融入城市類村莊將根據相應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相應調整治理;搬遷撤并類村莊保持整潔,不再新增投入;其他類型村莊是農村污水治理的重點,根據村莊布局,采取相適應的集中式或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工藝。由于此模式所需資金量較大,適用于經濟強市、強縣,不僅需要市縣財政有較大財力,同時區(qū)域地形應較為平坦,對村莊類型應進行細分,以減少資金投入。
3 結論
我國農村數量多,所處地區(qū)差異大,各地的氣候、地貌、文化以及經濟狀況千差萬別,農村污水的治理需要在縣(市)在區(qū)域層面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具體到農村污水設施的建設運營可采用財政出資村管理模式、村集體自建自管模式、市場化建設運行模式等三種農村污水處理建管模式。財政出資村管理模式是由村莊通過向縣(市)申報農村環(huán)境連片整治項目、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四美鄉(xiāng)村建設等方式,由縣(市)財政資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運營管理由村設專職或兼職的管理員管理,運營資金由財政補貼+村民支付,該模式適用于人口規(guī)模較大,村莊較為集中,人口集中,規(guī)模較大,區(qū)位敏感或特殊的村莊。村集體自建自管模式由村集體出資聘請專業(yè)化公司進行規(guī)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由村集體聘用專職或兼職人員,運營管護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支付或村集體經濟補貼+受益村民支付,適用于集體經濟收入強村。市場化建設運行模式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一體化,采用專業(yè)化公司采用市場化方式運營管理,適用于經濟強縣或經濟強鎮(zhèn)的村莊。一個區(qū)域三種模式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以某種模式為主導。
參考文獻
[1]吉林省農業(yè)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yè)促進處.副總理胡春華對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明確意見[J].吉林農業(yè),2019(4):1.
[2]王洪臣.探索農村污水治理的中國之路——淺議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J].給水排水,2018,44(5):1-3.
[3]梁瀚文,劉俊新,魏源送,等.3種典型地區(qū)農村污水排放特征調查分析[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1,5(9):2054-2059.
[4]張瑞斌,奚道國,王樂陽,等.A/O + 鋁污泥填料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效果[J].環(huán)境工程技術學報,2019,9(2):145-150.
[5]王銘源,陸少鳴,申華楠,等.一體化復合生物濾池處理農村污水濾速的優(yōu)化[J].水處理技術,2019,43(3):102-105.
[6]柴喜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優(yōu)選之思想[J].中國環(huán)境管理,2019(1):106-110.
[7]李剛.農村污水處理站要建好更要管好[N].中國環(huán)境報,2019-04-05(003).
收稿日期:2019-08-06
基金項目: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161100310700);河南省科學院科技開發(fā)補助項目(190301001)
作者簡介:郭雷(1983-),男,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水環(huán)境保護,污水處理。
通迅作者:胡嬋娟(1981-),女,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保護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