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祥
巍巍井岡山,綿亙五百里。它以迷人的風(fēng)光和使人緬懷的革命勝跡,屹立在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我國獨特的融傳統(tǒng)教育與旅游攬勝于一體的地方。這片神奇的土地,養(yǎng)育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一代革命偉人。
1997年7月底,我有幸隨北京市公安局團委組織的“走京九線、上井岡山、憶革命史”先進青年代表團,來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勝地──井岡山。應(yīng)該說這一活動是最有意義的,而且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
出發(fā)的前一天,市局政治部副主任為代表團一行42人作了動員。他說:“到井岡山參觀學(xué)習(xí),這是市局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希望同志們在講傳統(tǒng)、受教育后,看看老區(qū)人民的變化?!?/p>
會上,市局團委為代表團成員發(fā)了繡有“北京公安團員”字樣的紅、白色兩件背心,并要求必須帶一身警服。
8月1日上午,我們到了盼望已久的井岡山,住在風(fēng)景獨秀的茨坪。茨坪是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中心景區(qū),也是井岡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井岡山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貿(mào)易的中心。它位于井岡山主峰的北麓,海拔842米,方圓20平方公里,是一座風(fēng)姿獨秀的公園式山城。這里革命遺址遍布,湖光山色互映,萬木蔥蘢、潔凈清新。
墻上的金字
茨坪中心景區(qū),主要包括革命舊居群、革命烈士陵園、挹翠湖游園、井岡山博物館、南山公園、小商品街、購物中心、美食風(fēng)味一條街等。
在茨坪城北,有一座叫北崖佩的山巒,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烈士陵園就建在這座美麗的山巒之上,占地約四百畝。陵園由英烈堂、碑林、雕塑園、烈士紀念碑(正建)四大部分組成。園內(nèi)設(shè)計精心、布局合理、建筑奇妙、引人入勝,人稱井岡山的“中山陵”。
我們沿著山谷口進入園內(nèi),走過較為開闊的平地,然后拾級而上。真有點像登“中山陵”。據(jù)說,這些臺階很有講究,一段為49級,象征1949年建國;一段為60級,象征此園建造時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60周年……登完這些階梯,在峽谷中迎面的第一座建筑便是陵園的英烈堂,上書彭真委員長題寫的“井岡山根據(jù)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4個醒目的大字。堂內(nèi)中廳擺著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前領(lǐng)導(dǎo)人敬獻的花圈。當中鑲嵌著毛澤東寫下的“死難烈士萬歲”。左廳為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英烈照片,右廳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解放后去世的領(lǐng)導(dǎo)人照片。廳后是為建立井岡山根據(jù)地犧牲的烈士名單。后廳樓上是骨灰堂,陳列著陳毅、溫玉成、張令彬、何長工、賀敏學(xué)等領(lǐng)導(dǎo)人的骨灰盒。參觀完這些,令人深深緬懷井岡山斗爭中犧牲的烈士,深感創(chuàng)業(yè)艱辛,幸福來之不易。
全體民警來到烈士陵園,向烈士獻了花圈,并在英烈堂前舉行了莊嚴的宣誓活動,決心繼承先烈遺志,為首都公安保衛(wèi)工作做貢獻。
走出英烈堂,我們懷著一種沉重的心情,右轉(zhuǎn)依山斜行,至山腰,便是井岡山碑林園,這是書法家舒同的題字。沿山脊建有曲徑通幽的風(fēng)雨長廊,長廊內(nèi)壁鑲嵌著169塊風(fēng)格各異的碑文——毛澤東、朱德、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詩詞、題詞,還有許多名人墨寶……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德的“天下第一山”, 董必武的“四面重巒嶂,五溪曲水縈”,陸定一的“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江澤民的“繼承和發(fā)揚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李鵬的“井岡紅旗代代相傳”,格外引人注目。
看了碑林,令人思想一新,心境寬舒,浮想聯(lián)翩。緩氣走過一條橫排小路,便從后山進入井岡山雕塑園。這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人物雕塑園。形象的塑造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譚震林、滕代遠、李燦、張子清、何長工、宛希先、王爾琢、何挺穎、陳正人、蔡協(xié)民、賀子珍、伍若蘭、王佐、袁文才共十九位領(lǐng)導(dǎo)人的銅雕和漢白玉雕像。這些雕塑是由全國名家劉開渠等創(chuàng)作雕刻的。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顯得莊嚴肅穆,王佐、滕代遠等顯得奔放灑脫,賀子珍、伍若蘭顯得文雅俊秀,何長工、袁文才顯得深沉多思,羅榮桓顯得剛?cè)嵊卸取傊駪B(tài)各異,氣象萬千。一雙雙炯炯有神又充滿智慧的眼睛眺望著遠方,仿佛在昭示人民前進的方向。雕塑園內(nèi)種有奇花異草,井岡山杜鵑簇擁四周,青松翠柏掩映其間,俯瞰茨坪山城景色盡收眼底,遠眺五指峰層巒疊嶂,近看山下幾座小山,猶如凡人拜佛,令人遐思……
肖克將軍題寫的“井岡山雕塑園”幾個大字用一塊橫碑豎立在進口處。拾級而下便回到了英烈堂側(cè)邊的小路,整個陵園的參觀約兩個小時。
觀罷此園,應(yīng)當說她和眾多的陵園不同,別具一格,深深的一個印象便是──壯麗河山和英雄業(yè)績相輝,紅花與綠葉相扶,井岡山斗爭聞名天下,井岡山根據(jù)地烈士陵園獨樹一幟!
在井岡山烈士陵園,有一塊長約3米寬1.5米,沒有刻上字的漢白玉烈士碑。我有些不解,為什么碑上不刻字呢?當問起解說員后卻引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還與首都北京有著牽連:
1929年初,紅軍到了最困難時期,因第三次反“圍剿”的失敗,國民黨軍隊竄到井岡山的小井,將紅軍醫(yī)院130 多個重傷員全部拖到了附近的稻田里,瘋狂地用機槍掃射。直到今天,也只找到10多個烈士的名字。
井岡山紅軍時期的老營長、空軍副司令員譚家述中將,在病床上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后對家人說:我們這些人,有這個傳記,那個名錄,可在井岡山有許許多多的革命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T老深切懷念革命烈士,他吩咐家人,要采用北京房山區(qū)的漢白玉,做成一個無名碑,送往井岡山,以表示全家人及活著的老紅軍對無名烈士的緬懷。
井岡山毛主席半身像
譚老的夫人沈陽,深為譚老的情懷所感動,即興填了一首詞,《水調(diào)歌頭·井岡山》:
黑夜舉星火,
井岡是搖籃。
不知多少先烈,
碧血染青山。
今日神州巨變,
滿目山花爛漫,
美景艷陽天。
五色瑞云繞,
贛水好山川。
憶往事,
思梅品,
默難安。
倦人倚枕,
常掛青史缺名篇。
老區(qū)深情四海,
今日春風(fēng)更勁,
改革換新顏。
白玉無名志,
敬捧一碑還。
“白玉無銘志,敬捧一碑還”。多深厚的革命感情??!譚老一家就是用這塊沒有刻上字的漢白玉,來寄托對無名烈士的哀思。
當時我非常激動,因為我是房山人,真沒想到,房山的漢白玉千里迢迢能來到井岡山!北京房山的漢白玉能為井岡山添彩,能為無名烈士做點兒貢獻,這是我為之驕傲、自豪的。同時,我也認為,這塊漢白玉代表著首都人民對烈士的緬懷!
井岡山主峰,距茨坪6公里,海拔1438米。這里群巒競秀、氣勢磅礴、古木參天,是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的主要景區(qū)之一。
由于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第一個農(nóng)村根據(jù)地,中國紅軍最早的造幣廠就誕生在井岡山,并制造了與歷史官府相區(qū)別的“工”字銀元。從井岡山開始,我們的工農(nóng)兵政府就有了自己的貨幣。還有,當年的井岡山村就坐落在主峰下面。因此主峰也就成了井岡山的“當然代表”。所有這些,就是將井岡山主峰印入最大面額100 元人民幣的主要緣由。
站在巍峨的井岡山腳下,我才真正知曉了百元人民幣的最高價值。
井岡山之行使我終生難忘。毛秉華教授那堂生動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更讓我深思。他的報告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民警們是用心去聽的,是在滿含激情的淚水中聽完的。
毛秉華,1989年離休,時任井岡山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并被多家單位及部隊大專院校聘為兼職教授,先后主編出版過5本關(guān)于井岡山革命史的書籍。先后為井岡山參觀的國內(nèi)外朋友做過幾百場報告,影響頗深。
他報告的主題是:“理想和信念是力量的源泉?!蔽抑挥涗浟诉@樣幾句話:
毛老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部隊,總要有一種信念和精神,把人民團結(jié)起來,把人心凝聚起來,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這種信念,這種精神,就是我黨、我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門首的紅匾
毛老從井岡山的黨、井岡山的紅軍,講到毛澤東、朱德……又講到那些無名的烈士。
毛老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到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又講到老一輩革命家如何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出生入死。
毛老說:同志們,千千萬萬的先烈和前輩,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呢?為名、為利、為升官發(fā)財?都解釋不通。
毛老又問:有些同志不是喜歡談?wù)撊松膬r值嗎?那么,什么是人生價值呢?毛老高聲喊到:“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前輩的思想和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在于奮斗,在于無私奉獻!”
是??!我們的公安工作不正需要創(chuàng)業(yè)、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嗎?我們的公安隊伍不正需要那些起模范帶頭作用,能以實際行動處處以身作則,作風(fēng)民主、廉潔奉公的好干部嗎?
“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边@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訪井岡山后的名句。
是的,這里曾經(jīng)哺育過一代將帥,10位元帥井岡山紅軍就占了一半,還有40多位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
井岡山,具有一種不可估量的魅力。我想,井岡山應(yīng)該成為民警的教育基地,成為公安民警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課堂。
沒有到井岡山前,我以為井岡山很荒涼,是不毛之地。到井岡山后才知道井岡山如此美麗壯觀,令人流連。
我愛井岡山,不僅因其美,更因其意義所在。
井岡山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