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山西省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花椒為蕓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經濟樹種和調味樹種?;ń贩植加诒逼饢|北南部,南至江西、湖南,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ń饭ず胸S富的揮發(fā)性芳香油,具有除濕散寒、明目生發(fā)、消食暖胃、理氣止痛、殺蟲滅菌等作用?;ń纺廴~還能夠食用,由其烹飪的菜肴椒香鮮嫩,藥食兩用?;ń窐渖L迅速,結實早,投入產出比高,管理較為簡單,所以具有良好的栽培發(fā)展前景。資料顯示,在青海海拔2 500m 的坡地也有栽培,因此花椒的適生范圍還是很廣的,可在山西省大部分地區(qū)進行栽培,是該省中南部干旱丘陵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的極好項目。
花椒樹高3.0m~5.0m,樹皮深灰色、粗糙,小枝有寬扁而銳尖的皮刺,果實、枝干和樹葉均有香味。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卵狀長橢圓形小葉對生,葉基近圓形5 枚~9 枚,復葉葉軸有窄翅。果實成熟時呈紅色至紫紅色,有麻香味。
花椒適應性較強,在北緯25°~40°之間、年均氣溫8℃~10℃、年降水量400mm 以上、年日照時數(shù)在1 800h 以上、土壤pH 值6.5~8.0 的地帶生長良好?;ń纺苣停?1℃的極端低溫天氣,但幼樹與老齡樹抗寒能力較差。在海拔800m~2 600m 之間的干旱丘陵山區(qū)均能栽培,但是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增加,對其生長發(fā)育會產生不利影響?;ń窐鋲勖鼮?0a~40a,經濟壽命15a~20a。定植2.0a~3.0a 后開花、結實,生長6.0a~7.0a 后的花椒樹進入盛果期,每株樹年產干椒約2.0kg~3.0kg 左右。
目前,生產中比較常見的花椒品種主要有大紅袍、小紅袍、大花椒、小紅椒、青花椒、白沙椒、九葉青、竹葉花椒、白椒等,山西省花椒產區(qū)的主栽品種有大紅袍、小紅袍、大紅椒、白沙椒等。
大紅袍花椒屬于中熟品種,豐產性強,喜肥抗旱,不耐水濕不耐寒,是我國分布范圍較廣、栽培面積最大的花椒優(yōu)良品種。成熟的果實艷紅色,顆粒大,粒徑直徑5.0mm~6.5mm,鮮果千粒重85g 左右,果實成熟期8 月中旬至9 月上旬。
小紅袍品種屬于早熟品種,樹勢中等,樹姿開張,分枝角度大。成熟的果實鮮紅色,果柄較長,顆粒小,粒徑4.0mm~4.5mm,鮮果千粒重58g 左右。果實8 月上中旬成熟,成熟后的果皮易開裂,采收期較短。
大紅椒品種屬于中熟品種,豐產性好,穩(wěn)產性強,樹姿開張,分枝角度大。果實9 月中旬前后成熟,成熟時表面鮮紅色,并具明亮光澤,果實顆粒大小均勻,粒徑4.50mm~5.0mm。鮮果千粒重70g 左右。
白沙椒品種屬于中熟品種,豐產穩(wěn)產,樹勢中庸,樹姿較開張,皮刺大而稀疏。成熟果實淡紅色,果柄較長,鮮果千粒重75g 左右。果實8 月中下旬成熟,曬干以后的干椒皮呈褐紅色,麻香味較濃,但色澤較差。
花椒樹喜溫暖氣候,生長發(fā)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坡度與坡向均會對氣溫產生影響,但是坡向較坡度對花椒樹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要大。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由于陽坡光照充足、溫度較高,因此生長于陽坡的花椒質量會明顯好于陰坡的花椒質量;而在降水稀少的丘陵山區(qū),生長于陰坡的花椒產量則較生長于陽坡花椒的產量大。
花椒萌芽力強,喜肥好氣,耐修剪,根系分布較淺,耐貧瘠土壤,只要有80cm 厚的土層就能滿足其生長發(fā)育所需,根系多分布在距地表60cm 的土層內。但在含有石灰?guī)r的鈣質沙壤土和中壤土中生長良好。建園時,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肥沃的砂壤土或者石灰質土壤地帶,避開低洼地、背陰地、陡坡地、大風口等地帶。
花椒栽植時間多在春、秋兩季。春季宜早、不宜遲,當花椒苗木芽體萌動時栽植時機最佳。秋季宜選擇在花椒落葉之后進行。栽植株行距4.0m×5.0m,每公頃栽植495 株。坡地采用魚鱗坑整地,坑的規(guī)格長0.80m×寬0.50m×深0.60m;平地或緩坡地進行穴狀整地,坑的規(guī)格為長0.60m×寬0.60m×深0.60m。挖坑整地時要將生土與熟土分開堆放,每個坑穴中將10kg 腐熟的農家肥與1.0kg 過磷酸鈣復合肥與其周圍的熟土充分混合均勻,回填于坑穴的底部,并形成一個中間高、四周低的土堆?;ń访缒緫x擇2.0a 生的Ⅰ級苗木,栽植時嚴格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技術規(guī)程進行栽植。
花椒栽植后,日常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澆水灌溉、土壤施肥、定干修剪、防治病蟲害等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花椒為淺根性植物,與雜草爭奪水肥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在生長季節(jié)必須及時進行松土除草,有利苗木生長。一般來說,一年中至少中耕除草3 次。在花椒樹栽植后的最初幾年內,適宜間作豆類等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經濟收入的低稈經濟作物,可以做到以短養(yǎng)長。初期間作的經濟作物邊緣與花椒栽植行之間應留有1.0m 寬的距離,隨著花椒樹的不斷增大,間作物的寬度應逐漸縮小。
開春后宜澆1 次春水,進入雨季要修整排水溝,加強排水,注意防洪。進入結實期的花椒樹,應在萌芽前、坐果后各澆1 次水,冬初時節(jié)當水分日消夜冬時應澆1 次封冬水。
每年的4 月下旬、6 月下旬,要對花椒樹各追1次肥料,結合深耕施肥進行。施肥方法,可采用環(huán)狀溝施、穴狀坑施及放射狀施肥,每株施3.0kg~5.0kg農家肥、0.50kg~1.0kg 磷肥、0.30kg~0.50kg 尿素。進入7 月以后,應增施鉀肥、杜絕氮肥,防止枝條徒長,提高木質化程度,增強植株越冬抗寒能力。秋末冬初,要在樹木根部四周50cm 處由淺而深向外深翻,深度以30cm 左右為宜,深翻的同時每株要增施15kg 農家肥,幼樹可適當少施,進入盛果期后的樹木施肥量應相應增加。施肥后要澆水覆土,可以促進花椒樹多結果、結好果。
栽植后的花椒樹,需要進行定干,高度以0.50m左右為宜,選留3 個~5 個夾角大體相當?shù)闹l,以培育成第一層的骨干枝;每個骨干枝再短截,留取3個~4 個不同開張角度的分枝。如此,再形成第二層、第三層骨干枝及其分枝,最后形成通風透光的冠形。當形成較為理想的樹冠后,常規(guī)的修剪主要是回縮徒長枝,剔除稠密枝、纖細枝、枯死枝和病蟲枝,使樹冠結構層次分明合理,以利于翌年開花、結實。
花椒樹的病害主要有銹病、根腐病、炭疽病,蟲害主要有桑白蚧、糠片蚧、蚜蟲、紅蜘蛛、虎天牛、卷葉蛾等。應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的方針,采用營林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以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采用化學農藥防治時,應該按照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標準使用農藥,并在采果之前20d 停止使用化學農藥,以確?;ń返钠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