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忠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
北海道黃楊,原產(chǎn)日本,屬常綠闊葉喬木樹種。自1986年引種北京后,經(jīng)過多年的馴化和系統(tǒng)選育,現(xiàn)已成為適宜我國北方地區(qū)氣候條件,具有較強抗寒性的綠化新樹種。我所2006年引進后,在呂梁市離石區(qū)王家溝流域的大局村進行試種,獲得成功。經(jīng)過引種觀察,總結(jié)了其育苗與栽植技術(shù)。
北海道黃楊(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屬于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喬木。小枝四棱,具細微皺突。葉革質(zhì),有光澤,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5 cm,寬2-3 cm,先端圓闊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有淺細鈍齒;葉柄長約1 cm。聚傘花序5-12花,花序梗長2-5 cm,2-3次分枝,分枝及花序梗均扁壯,第三次分枝常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小花梗長3-5 mm;花白綠色,直徑5-7mm;花瓣近卵圓形,長寬各約2 cm;雄蕊花藥長圓狀,內(nèi)向,花絲長2-4 mm;子房每室2胚珠,著生中軸頂部。蒴果近球狀,直徑約8 mm,淡紅色;種子每室1粒,頂生,橢圓狀,長約6 mm,直徑約4 mm;假種皮桔紅色,全包種子。一般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北海道黃楊原產(chǎn)日本北海道市,也稱“日本冬青”、“日本黃楊”。據(jù)引種觀察,抗寒性強,適生范圍廣,生長較快,四季常青。由于不落葉,葉片較普通大葉黃楊大且厚,葉色碧綠有光澤,冬季葉色不變,故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和綠化價值。用途廣泛,其木材細致,可以制作工藝品;樹皮含橡膠物質(zhì),可作為工業(yè)原料;葉可入藥,具有利尿、強身健體之功效。目前,在我國南北方各省區(qū)城市綠化中均有栽培。
北海道黃楊主桿明顯,單干直上,頂梢粗壯,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喬木性狀。據(jù)觀察,生長比較快,5 a生苗高可達3 m以上;枝條年均生長量約70 cm,樹干年高生長量高可達170 cm。
北海道黃楊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可忍受-23.9℃的低溫。比較抗旱,其耐旱能力優(yōu)于普通的大葉黃楊。喜光,也較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廣,在肥沃、疏松、濕潤之地,酸性土、中性土或微堿性土地上均能生長。樹姿挺拔,耐修剪整形。吸收有害氣體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氫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具有很強的抗性。在城市庭院綠化中,可以孤植、列植和群植。不僅樹型高大,四季常綠,而且入秋后滿樹結(jié)滿果實,成熟的果實開裂,露出紅色假種皮,一冬不落,成串的紅色果實鑲嵌在綠葉叢中,觀賞性極強。
2.1.1 采種
北海道黃楊的種子成熟期一般在9-10月,當蒴果開裂露出棕紅色種子時,可立即采集。采種后進行涼曬,取出種子。
2.1.2 種子處理與播種
將種子用涼水浸泡l-2 d,陰干后將其播種在塑料營養(yǎng)袋內(nèi)。袋內(nèi)裝入細沙土和營養(yǎng)土,每袋播種1-2粒,播后覆蓋細沙1-2 cm。
2.1.3 田間管理
播種后要及時噴水,以保持營養(yǎng)袋內(nèi)土壤濕潤。種子出苗后,嚴防日灼。幼苗易受立枯病危害,可每7-10 d,噴l∶2的波爾多液200-300倍液預防。幼苗生長期間,每隔10-15 d,根據(jù)營養(yǎng)袋內(nèi)的土壤濕潤狀況,噴水1次或噴0.5%的尿素水溶液或稀釋的有機肥水,以確保苗期生長需肥。及時除草,防治害蟲。一般當年生苗高可達8-30cm,第二年苗高可達15-60cm。二年生苗即可進行移栽。
2.2.1 育苗地選擇
苗圃地選擇在背風向陽處,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育苗地土壤質(zhì)地不同,其當年扦插苗的生長差異較大。據(jù)觀察,砂土地上當年苗高僅15-20 cm,壤土上苗高40-60 cm,而沙壤土上苗高可達50-70 cm。不宜在重黏土和鹽堿地育苗。
2.2.2 采條時期與插穗規(guī)格
北海道黃楊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以早春或5月第1次枝停止生長及8-9月枝條木質(zhì)化后為宜。插穗可隨采、隨插。插穗長度一般10-12 cm,上端留1-2對葉片為宜,下端切口要平滑。在剪取插穗過程中,要嚴防風吹、日曬,控制水分蒸騰。
2.2.3 插穗處理
用短插穗(長8-12 cm)時,采用吲哚乙酸50 mg/L處理16 h后,其生根數(shù)及根長大于不處理插穗5倍以上。也可用α-萘乙酸50 mg/L速蘸后,扦插于塑料袋內(nèi),扦插深度4-8 cm。扦插后要噴水,使土體與插穗緊密接觸,以利于生根。如在育苗地扦插時,其插穗長度以15-17 cm為宜。無噴水條件時,可在扦插后搭設(shè)蔭棚,以防插穗水分過多散失。
2.2.4 扦插移植
對塑料袋扦插成活的苗木,在噴霧條件下,一般15-20 d可生根,待根系本質(zhì)化之后,可移入大田苗圃。移植株行距,以培育苗木的目的不同而異。如培育1-2 a生苗作綠籬,可采用行距40-50 cm,株距5-6 cm即可;若培育群栽或單株大苗時,其株行距50-200 cm不等。
2.3.1 扦插葉片選擇
時間最好在4月中下旬,氣溫穩(wěn)定在20℃左右時進行。選取一年生以上的老葉片,也可用扦插枝條時摘下的葉片扦插。葉片要用手摘下,注意帶踵,不要用剪刀剪取葉片。
2.3.2 介質(zhì)和插床
介質(zhì)最好用粗河沙,草炭土和珍珠巖各半也可以,以蓄水通氣又不滯水為原則。介質(zhì)要消毒,可用開水澆灌,冷卻后再用。量大時,也可用陽光曝曬或藥物消毒等辦法。量少的,可用大一點花盆、木箱等容器作為插床;量大的,可以做成高出地面的池子。介質(zhì)層厚10 cm左右,但下層要墊厚5 cm左右的透水層。
2.3.3 扦插葉處理
先將要扦插的葉柄浸生根劑,再用一塊長10 cm、寬2-3 cm、厚0.5 cm的木板,打上扁洞,插進介質(zhì)2-3 cm深。將用生根劑處理過的葉片插入扁洞,除將葉柄全部插進,還要將葉片插入1/3。所插葉片要面朝同一方向,以便于管理。插葉后將插床壓實,待8-12 h后再澆水。注意要使介質(zhì)與葉片貼實,無縫間隙。
2.3.4 扦插葉后的養(yǎng)護
量小時,扦插葉后用塑料袋將花盆罩上,上開一通氣孔。量大的,在插床上罩小拱棚。每天向葉片噴水4-5次,保持相對濕度80%左右,一般30-50 d左右就可以生根。生根后要揭去塑料罩和拱棚,讓其接受陽光。生根后,要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長出枝條,一般要等到來年夏秋季才能生芽長出枝條。
據(jù)資料,可以用同是衛(wèi)矛科的絲棉木作為砧木,將北海道黃楊的接穗嫁接到絲棉木上(主干高度以1.5-2.0 m為宜)。這種方法,在我國長城以南地區(qū)培育園林綠化苗木時有采用。
要求地形平整,結(jié)合深翻,每667 m2增施有機肥2 000 kg左右。施有機肥時應注意一定要充分腐熟,深施在栽植穴內(nèi)。栽植時期以春季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2-3 d為宜。
露地栽植株行距,一般0.5m×1.5m或0.4m×1.2m,每667 m2栽植約1 000-1 500株。栽前根據(jù)設(shè)定的行株距打線定點,按點挖穴或是按栽植的行距開溝,開溝深度一般40 cm。栽后覆土踩實。
3.2.1 澆水
澆水是保證栽植成活的主要措施。由于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栽植后可每隔4-6行在行間用土培壟,以利澆水。一般要求栽植后24 h內(nèi)澆第一次水,隔3-5 d澆第二次水,再隔5-7 d澆第三次水。澆完三次水后,可根據(jù)天氣和土壤墑情考慮是否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可過大或過小,以澆水后苗木不倒伏、傾斜或露根為準。一般在夏未就要控制澆水,目的是防止苗木徒長。每次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晨或傍晚,不宜在氣溫高的中午進行。
3.2.2 中耕除草
栽后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jīng)常性任務。一般宜在降雨或澆溉后進行。通過中耕除草,可以疏松表層土壤,促使苗木根系發(fā)育。中耕時一般苗木附近應稍淺些,株行間可適當加深,通常3-5 cm。北方地區(qū)一般春季干旱,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所以春秋應以中耕為主,夏季則應以除草為主。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
3.2.3 追肥
追肥可及時補充幼苗對養(yǎng)分的需求,促進苗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提高造林質(zhì)量。據(jù)研究,北海道黃楊在幼苗期需磷較多,而生長旺季需氮較多,到秋季停止生長時則需鉀較多。在苗木栽植后,宜在陰天或早晨、傍晚空氣濕潤時,在葉面噴施0.4%的磷酸二氫鉀,一般每月葉面噴施3-4次即可。在苗木速生期,可追施尿素氮肥。在追肥方法上,一般結(jié)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應距苗木15-20 cm處,不宜過近,追肥后立即覆土。也可將追肥溶解在水中,澆在距苗木10 cm處。追施氮肥一般應在夏季進行,最后一次不宜遲過“立秋”。8-9月份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提高抗寒越冬能力。
3.2.4 整形修剪
由于北海道黃楊具有很強的頂端優(yōu)勢,成枝力相對較弱,可通過適當?shù)恼涡藜?,培養(yǎng)出理想的主干和豐滿的側(cè)枝,使樹體圓滿、勻稱、緊湊,供人們欣賞。在修剪上,適宜夏剪。小苗一般均具有明顯的主干,側(cè)枝多生長在樹體中下部,在整形修剪時一般不截干,只對幼樹基部側(cè)枝進行短截。為培養(yǎng)觀賞樹型,以尖塔形、圓錐形較多。一般情況下,對成樹只剪除自干莖萌生的徒長枝及競爭枝,以避免形成雙頭雙干。如果出現(xiàn)多頭,應及早培養(yǎng)主枝或替代主枝,保持高生長優(yōu)勢,并使側(cè)枝均勻分布。樹體整形修剪的枝條,可用作扦插繁育材料。
3.2.5 病蟲害防治
北海道黃楊的抗病蟲害能力強,一般不易遭受病蟲害危害。其主要蟲害是黃楊尺蠖和天牛。黃楊尺蠖以幼蟲食葉為害,為害初期,可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5 000倍液噴灑。天牛主要為褐天牛,以幼蟲蛀食主干或主枝,危害時期主要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可通過人工捕殺成蟲或用40%樂果乳劑毒殺幼蟲方法進行防治。
3.2.7 越冬防護
北海道黃楊雖然抗寒力強,但在幼苗期進行適當?shù)亩痉雷o還是必要的。做好冬季防護,有利于保護木質(zhì)化程度不高的“秋梢”,為來年開春迅速生長打下良好基礎(chǔ)。入冬后土地封凍之前,在給苗木澆足上凍水后,應采用支架薄膜覆蓋法防護。即在苗木行的兩頭和中間每隔5-6 m打一木樁,木樁高于苗高20 cm左右即可,在木樁上牽拉一根鐵絲,用塑料薄膜給每行幼苗搭起一座小“帳蓬”,塑料薄膜兩側(cè)和兩端均用土埋實,密不透風,直至第二年春季氣溫回升穩(wěn)定時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