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鎮(zhèn)江市地質礦產研究所,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在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今天,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礦產資源有效開發(fā)利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對礦產資源的分析鑒定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基礎。在地質工作當中,通過合理的分析鑒定評價,能夠幫助礦山企業(yè)快速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果,減少資源浪費,并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礦產資源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偷盜采執(zhí)法查處鑒定問題。鑒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地質工作當中礦產資源分析鑒定評價要點。
隨著礦產資源的整體利用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對礦產品的需求繼續(xù)保持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一次能源、粗鋼、水泥等礦產品繼續(xù)居世界首位[1]。
截止到2018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耗量大約占據全球的22%,礦石開采總量超過310億噸,原油的采收率保持在27%左右,居世界最高水平,鐵礦回采率保持在80%以上,鉛鋅錫銻鎢等有色金屬回采率超過90%以上,銅、鉛鋅、金、錫、錳、磷、石墨、螢石等多個礦種回收率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水平,鐵礦保持在75%以上。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超過70%,尾礦和固體廢棄物的利用也在不斷提速,共伴生礦的利用成為礦山企業(yè)新的利潤增長點,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潛在綜合利用價值[2]。但是,隨著礦產資源的消耗,快速增長的礦產品需求遠大于礦產資源儲量的增速,這就需要我們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大對礦產資源的分析、鑒定,并作出合理評價,借以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地質工作中,我們是從礦產資源的形態(tài)、化學組成、物理性質等礦產資源特征入手,將其物理性質為重點,采取合理方法進行分析鑒定,從而對礦產資源整體進行評價。
在分析鑒定時,要先從礦物的外部特征進行觀察,掌握礦物的基本特性,然后根據所涉問題的性質和精度要求,選用合適的方法做進一步工作。在肉眼觀察時,一定要結合礦物的各種物理性質,查看其顏色、光澤、條痕、透明度、解理、硬度、端口以及磁性、吸水性、導熱性、脆性、彈性等,注意對共伴生礦物規(guī)律進行統(tǒng)計總結,分析其特殊性,綜合各種特征,作出適當鑒定結論。在野外,借助專家的豐富經驗也是實現對礦產資源分析鑒定重要方式,往往這是對礦產資源分析鑒定的基礎,實驗室數據分析是對專家分析鑒定的佐證。
鑒定的基本方法是利用雙筒顯微鏡,輔助于微化分析、油浸法、比重測定法和熒光分析法等手段,對于鑒定比較困難的礦物,可以選取單體礦物,輔以X光分析、差熱分析、激光顯微光譜分析、化學分析、電子探針、X射線顯微分析等等。為了有效提升礦產資源分析鑒定水平,可以選取礦物元素進行有效測定。
按照不同礦物的測試規(guī)范,選取有代表性的礦物樣品,選擇合理的相應的分析方法。
目前人工智能發(fā)展較為迅速,許多學者基于仿生學原理,研究出BP網[3]、Hopfield網、Kohonen網等人工神經網絡,用于對礦產資源份分類鑒定。
在全國各地,礦產資源開發(fā)秩序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有無證開采、違法違規(guī)開采、偷盜采現象的發(fā)生,執(zhí)法機關在查處各種破壞礦產資源案件中需要對造成的礦產資源破壞價值進行鑒定,作為地質工作單位和地質工作者,經常會受當地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的委托,進行礦產資源破壞價值進行分析鑒定,鑒定結論作為處置非法采礦者、破壞性采礦者處置的關鍵依據[4]。
一是提供礦產資源破壞分析依據。通過技術分析鑒定,確定礦產資源破壞的類型、細目、程度、數量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等。分析由亂采濫挖造成的礦床破壞程度、影響范圍,評價在儲存有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的礦產地資源狀況,論證不合理開采方式造成的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的關系,提出破壞價值分析結論,為案件查處提供借鑒依據。
二是提出礦產資源破壞修復建議。根據礦產資源破壞類型、程度以及影響,提出礦床修復評價建議、綜合利用方式、修復采礦各項指和有效保護措施,避免礦產資源的進一步破壞和浪費。
2.3.1 專業(yè)鑒定人員較少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地質工作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地質工作中的礦產資源分析鑒定工作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礦產資源分析鑒定工作具有特別強的專業(yè)性,對分析鑒定人員的要求特別高,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而且具有堅定的毅力[5]。因為礦產資源鑒定專業(yè)人員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質工作效率,故有關部門要結合礦產資源分析與鑒定人員的工作情況,制定完善的獎罰制度,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地質工作中對礦產資源分析鑒定水平。
地質工作者自身應當充分研究礦產資源特征,抓住重點鑒定環(huán)節(jié),借助野外工作經驗,提升專業(yè)水準,利用各種檢測儀器,通過資料綜合整理研究,研究礦體屬性特征、變化規(guī)律,進一步指導自身鑒定分析能力,有效減少錯誤礦產分析鑒定數據的出現。
2.3.2 礦產資源鑒定質量不斷下降
地質工作者,尤其是野外普通地質工作者越來越少,老一代和新一代銜接不景氣的原因,目前從事礦產分析鑒定工作的人員比較年輕,理論與實踐不成正比,對礦產資源鑒定的能力較差,導致鑒定質量下降,鑒定結論不牢靠。
加強隊伍建設,做好新老交替,充分利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提升信息化工作程度,強化技能考核,開展技術討論,借助老地質工作者的豐富經驗,有效提升地質工作的整體素質,從而整體提升礦產資源分析鑒定質量和水平。
地質工作專業(yè)人員技術素養(yǎng)、道德素質決定著礦產資源分析鑒定的質量。通過梳理礦產資源分析鑒定方式、評價目的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礦產資源分析鑒定在礦產資源破壞案件中的評價作用,提出相應解決措施,為今后地質工作和礦產資源管理提供借鑒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