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新
(蘇州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各級政府與學界已逐漸達成共識,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而扭曲或者負面的形象信息會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作為城市人文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示語存在于城市的餐飲住宿、體育娛樂、交通旅游和商貿(mào)往來等方面,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帶給人們最直觀的心理和精神感受。雖然自2014年7月15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第一部分:通則》實施以來,“公示語翻譯無標準,使用無規(guī)范,參考無依據(jù),應用無對照,形象受毀損”[1]的亂象已經(jīng)有所改變,但由于各個城市對于準確、規(guī)范地使用英譯公示語重視程度不同,目前社會生活中的英漢公示語依然存在大量拼寫、語義、語用、語氣等方面的錯誤,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精神文明建設。筆者從功能目的論翻譯的角度,以北京、蘇州、德州三個城市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文譯寫的調查和對比來說明其譯寫規(guī)范與標準的程度對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影響。
1978年,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代表人物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最早在《普通翻譯理論框架》(FrameworkforaGeneralTranslationTheory)中提出了“目的論”(Skopos Theory)這一概念。1984年,弗米爾與其老師凱瑟琳娜·萊斯(Katharina Reiss)合作出版了《普通翻譯理論基礎》(GroundworkforaGeneralTheoryofTranslation),該書后來成為研究功能目的論的重要文獻。
Skopos是希臘語,意為“目的”。目的論認為:“翻譯首先是一種交際活動,更是一種‘人類行為’(human action)。人類行為則是一個行動過程,即人們有意引起或阻止某一變化,或者說‘人們有意促成的’一種物態(tài)至另一種物態(tài)的變化或轉移?!盵2]也就是說,翻譯是一種具有意向性或目的性的人類行為。此“目的”含有三種意義:譯者的目的;譯文交際的目的;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
經(jīng)過凱瑟琳娜·萊斯、漢斯·弗米爾、賈斯塔·赫茲·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汀娜·諾德(Christiane Nord)等學者的不懈努力,目的論的理論框架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3]目的論包含三個原則:一是目的性原則(skopos rule)。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采取的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都是由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的。這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二是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rule)。它指翻譯出來的譯文要符合語內(nèi)連貫的標準,即譯文能讓讀者理解。這一原則強調譯文在譯入語文化中的可讀性和交際意義。三是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它指原文與譯文之間語際的連貫,即譯文要忠實于原文,而忠實程度和形式是由譯文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決定的。[4]以上三個原則相互關聯(lián),在翻譯過程中具有層次性和從屬性。目的論源于翻譯實踐,并且注重翻譯的實用性,這兩條特征恰恰符合公示語翻譯所需要的功能與特色,對公示語的翻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公示語,亦稱標示語或標識語,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與其生活、生產(chǎn)、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其圖形信息”[5]。作為世界各民族語言生活中非?;钴S的語言事實,公示語在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5年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對公示語開始有規(guī)模、有組織地正式研究。[6]
公示語應用廣泛,包括與生命、生活相關的一切領域,如醫(yī)療衛(wèi)生標識、郵政通信標識、建筑生產(chǎn)標識、旅游景區(qū)標識等等。也就是說,公示語在“世界各民族的社會、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中都發(fā)揮著規(guī)范、協(xié)調、保障、穩(wěn)定的功能機制”[7]。
2006年5月丁衡祁指出:“英語公示語的特點是語言比較簡潔明了、正式規(guī)范。如果要用英語表示,我們可以用得著下面這五個由字母C打頭的單詞:concise, conventional, consistent, conspicuous, convenient(簡潔、規(guī)范、統(tǒng)一、醒目、方便)?!盵8]例如,有的景區(qū)把“請帶好隨身物品”譯為Please take/bring your belongs,就不如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belongs規(guī)范標準;把“游客服務中心”譯為Tourist Service Center, 就不如譯為Visitor Center語言簡潔明了。此外,“安全線”不能硬譯為Safety Line,應為Yellow Line,這樣才能更加統(tǒng)一規(guī)范。公示語是一種應用性很強的特殊文體,特點鮮明,語體統(tǒng)一。換句話說,只有規(guī)范、準確、簡潔的公示語譯寫才可以滿足公眾或游客對信息的需求,達到交際目的,有利于提高人文環(huán)境,強化環(huán)境形象。
1.公示語的信息功能
從語言學角度出發(fā),公示語首先向社會公眾及游客或消費者傳達各種信息以達到提示、指示、警示等意圖或功能。這也是公示語英譯所需達到的首要目的,是翻譯過程中要遵循的第一原則——目的性原則,即實現(xiàn)公示語的信息功能。根據(jù)《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第一部分:通則》,公共服務信息分為五個部分:(1)功能設施信息,如“殘疾人衛(wèi)生間”Disabled Only;(2)警示警告信息,如“當心碰頭”Mind Your Head;(3)限令禁止信息,如“請勿吸煙”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4)指示指令信息,如“旅客通道,保持通暢”Keep Clear;(5)說明提示信息,如“北海公園簡介”Introduction to Beihai Park。[9]2
2.公示語的社會語言學功能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來講,在交際過程中,準確規(guī)范的英漢公示語在向受眾傳達各種意圖或信息的同時,也應充分展現(xiàn)其社會功能,即英漢公示語應該具有規(guī)范化、美化和教化的功能與作用。 所謂規(guī)范化功能,指公示語應該首先達到《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第一部分:通則》中關于規(guī)范性的要求,即“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應符合英文使用規(guī)范以及英文公示語的文體要求;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應準確表達我國語言文字原文的含義;公共服務信息應根據(jù)信息的內(nèi)容和意圖等意譯,并盡量使用英語國家同類信息的習慣用語,一般不按原文字面直譯”[9]3-4。這種譯寫的規(guī)范性要求與目的論的連貫性原則恰恰一致。也就是說,公示語的英譯應以目標文本使用者的感受為導向。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局原副局長黃友義在外宣問題上,曾提出“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的要求。[10]只有達到語內(nèi)連貫的要求,充分考慮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強調英語譯文的可接受性,才能實現(xiàn)其交際意義。換言之,只有規(guī)范標準地譯寫公示語,才能真正達到令外國游客或受眾規(guī)范行為的目的。
美化功能既指標識牌的設計與擺放應醒目而不突兀,且與周圍環(huán)境自然融入,也指漢語和英語的語言表達應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一致。只有準確規(guī)范的語言,才能美化語言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兩種生態(tài)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而和諧共贏。這也屬于目的論中的語內(nèi)連貫原則。因為無論是語言拼寫的漏寫,或是順序顛倒、語義表達的言不由衷,還是語氣的強硬無理,都會無限夸大公示語的錯誤,給游客心理造成難以抹去的反面影響。比如,“注意安全”Keep Away From Safety;“小心湖水,勿太靠近”Lake Careful, Do Not Rely Too Close。這樣的英語標識會讓外國游客啼笑皆非,甚至產(chǎn)生強烈的厭惡心理。這種設置不僅嚴重違逆了設立標識牌的初衷,還嚴重影響了景區(qū)和城市形象。
另外,一座城市的公示語與整座城市的社會精神風貌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也就是說,作為軟形象之一的公示語既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表象之一。因為公示語的建設最終應達到教化功能。低估語言錯誤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勢必深受其害,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游覽景區(qū)時,游客尤其孩子們會注意到各種語言標識,并且會自覺學習其拼寫與表達。一旦公示語的英漢語有任何錯誤,就會與其宣傳功能和語言的教化作用背道而馳。公示語設立本身是為了約束行動(如“禁止喧嘩”)、指導行動(如“請在黃線外等候”)、規(guī)范行動(如“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而錯誤的公示語不僅達不到目的,還可能適得其反,貽害無窮。因此,英漢公示語除需要達到語言教化、行為教化的作用之外,最終應該起到深層次上道德教化的功能,循序漸進地影響精神文明建設,默默服務于城市國際化形象的提升。
根據(jù)2019年最新版的《中國338個城市分級全名單》,北京、蘇州、德州分別屬于一線、新一線和四線城市。筆者擬以集旅游、健身、娛樂為一體功能相同卻各具特色的開放性景區(qū)——北京北海景區(qū)、蘇州金雞湖景區(qū)和德州新湖景區(qū)的公示語英文譯寫狀況為例,嘗試分析公示語英文譯寫對城市形象建構的影響。
第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海景區(qū),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目前北海景區(qū)對外開放,是人們休息游覽的勝地。
筆者在北海景區(qū)采集到公示語樣本63張(只采集英語讀者可識別的標識,重復者不計數(shù)),其中雙語標識62張,圖畫標識1張(圖中含有12張禁止性標識)。62張雙語標識包括:圖文(雙語)標識12張,游客須知說明7張,景點介紹說明16張,路標指示7張,乘船指示說明7張,等等。 另外還有以下幾種標識:(1)警示警告標識。如“當心滑落”CAUTION Slip;“小心地滑”CAUTION Wet Floor;“當心落水”WARNING Falling into Water。(2)說明提示標識。如“圖像采集區(qū)域”Video。(3)指示指令標識。如“民警向您提示,請保管好您的私人物品”Beihai Park Police Reminds You: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ings;“為了您的安全,請勿上冰”Please Do Not Walk On The Ice;“請勿攀登”Please Do Not Climb;“古建環(huán)境,小心慢行”Please Watch Your Step。(4)限令禁止標識。如“施工危險,請勿攀越”No Crossing;“配電重地,非公莫入”No Admittance;“禁止吸煙”No Smoking;“非游覽區(qū)”No Visitors??梢钥闯?,以上公示語的設立,更多的是表示人文關懷,提醒游客注意人身和財物安全。由于北海景區(qū)亦為皇家園林,擁有諸多古跡,雖然景點介紹說明類的標識所占比例較大,但其他標識簡潔達意,功能鮮明,很好地展現(xiàn)了北京國際化大都市的精神風貌。景區(qū)規(guī)范標準的標識給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創(chuàng)建了輕松、愉快、安全的旅游和健身環(huán)境。
此次對北海景區(qū)的公示語調查表明,北京自2008年奧運會以來,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凈臉行動”和拉網(wǎng)式排查之后,其公示語的英文譯寫忠實連貫,不僅充分遵從了目的論的三原則,而且使用了恰當?shù)姆g策略和方法,在英文拼寫、語法、語義、語體、語氣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多糾正,規(guī)范化程度越來越高,景區(qū)的國際化形象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調查中,筆者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錯誤,除個別臨時性的溫馨提示外,公示語標識牌制定管理統(tǒng)一,風格一致,英文譯寫規(guī)范合理,堪稱公示語英文譯寫的樣板。
第二,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金雞湖景區(qū),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商務旅游特質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國家商務旅游示范區(qū)”的集中展示區(qū),免費對外開放。
筆者在金雞湖鄰水區(qū)域采集到公示語樣本69張(只采集英語讀者可識別的標識,重復者不計數(shù))。不完全統(tǒng)計,26張為路標指示標識;7張景點或雕塑說明標識;18張圖文(雙語)標識;1張單圖標識。經(jīng)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公示語樣本存在以下問題。(1)三處公示語譯寫錯誤。例如,“當心觸電”Danger exetric shock(其中electric拼寫錯誤,應譯寫為DANGER High Voltage);“禁止攀爬 ”Stop Climbing(這樣譯寫會讓人理解為,正在攀爬的游客應停止其攀爬行為,應譯寫為No Climbing); “文明嬉戲,小心落水”Caution, pool(應譯寫為CAUTION Deep Water)。(2)個別英文譯寫不統(tǒng)一。例如,同一處的臺階上竟標有兩塊標識牌:一是“小心臺階”Mind the Step,一是“小心臺階”Watch Your Step。又如,有的路標指示牌上的“停車場”是Parking,有的則是Parking Lot。再如,“月光碼頭”的路標牌上竟有三種譯法,即Moon Harbour, Moon Pier 和Moon Dock。(3)盡管大部分標識牌都由金雞湖景區(qū)管理部門統(tǒng)一制作,但從它們的風格、材料、顏色上可以看出不是同一批次設立的,或許這也是譯文不完全統(tǒng)一的原因之一。(4)盡管景區(qū)管理部門對英漢公示語已經(jīng)較重視,但查缺補漏的工作落實得還不夠徹底。比如,在一處過橋石上還殘存著“小心落水”Carefully Slipping into Water這樣嚴重的翻譯錯誤,與修改后規(guī)范的WARNING Deep Water明顯不同。
金雞湖景區(qū)的大部分英漢公示語簡潔明了,規(guī)范地道,信息傳遞準確,標識牌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較好地起到了美化、規(guī)范化和教化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的某些瑕疵表明,在譯寫過程中,譯者目的性不鮮明,沒有充分考慮外語背景和心理需求,對于功能目的論貫徹得不夠徹底,公示語的譯寫仍具有提升的空間,需要進一步提高規(guī)范化程度。
第三,位于山東省德州市中心的新湖景區(qū),是一個集文化、休閑、娛樂、體育為一體的城市公共休閑區(qū)域,是人們進行各種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筆者在新湖鄰水區(qū)域采集到樣本19張,其中3張為新湖風景區(qū)管理處制作,包括以下內(nèi)容:“垃圾不亂扔,舉止顯文明”No litter, More civilization(應譯寫為No Littering);“小心地滑”Caution for sliding(應譯寫為CAUTION Sliding);“關愛公共環(huán)境,提倡文明出行”Care for public environment, Promote civilized travel(應譯寫為 Please Show Respect for Our Environment)。其余16張均為一家眼鏡公司分兩個批次制作,但幾乎每一張的英文譯寫都有錯誤。例如:
愛花護綠,講究衛(wèi)生Love floer green colour, Exquisite sanitation
植物有生命,需要您呵護Plant life need your care
一花一草一木,且看且愛且護In every tree and bush, Watch and love and care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情Grass has life, keep your feet off the grass
當護綠使者,做文明市民To be protector of environment, to be civilized citizens
花紅草綠環(huán)境美,遵紀守法品德高Red flowers and green grass make the environment beautiful, observing laws and disciplines is morally upright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Every plant has life, no exception for flowers and grass
以上7張公示語都是為了提醒公眾保護花草,但都存在拼寫、語法、語義表達不清等錯誤,其實全部譯寫成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或者Please Show Your Respect for the Plants即可。另外,其他9條公示語譯寫也都有誤,部分示例如下。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衛(wèi)生Comply with the morality, maintain the sanitation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行為是心靈的體現(xiàn)Eyes are the windows of spirit, Behavior is a manifestation of civilization
禁止戲水、游泳、滑冰、垂釣Ban: swimming ice fishing
禁止亂扔垃圾、污物,禁止隨地吐痰、便溺Garbage forbidden, dirt forbidden Spitting forbidden, urine forbidden
這樣的譯寫更像“洋涇浜英語”,令人不堪忍受。譯者根本沒有理解公示語設立的真正目的,仿佛更多的是為了迎合某眼鏡公司的廣告效益。由于譯寫目的不明確,公示語本身的限制、提示、警示等信息無法有效傳達,同時大大損害了公示語的美化和教化功能。另外,對于這種國際化程度不高、幾乎沒有外國游客的城市,是否有必要設立英語公示語英譯尚需斟酌??梢哉f,德州新湖景區(qū)公示語的亂象說明當?shù)匚淖治瘑T會重視不夠,管理較差,英文譯寫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以上的調查結果表明,北京、蘇州和德州三個城市對于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管理態(tài)度差別很大,其差別恰恰符合我國對城市等級的劃分與定位。也就是說,雙語公示語的質量與一座城市的形象、地位密切相關。
城市形象競爭已成為21世紀世界城市競爭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發(fā)展的前提,既能讓城市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也能讓城市在各種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城市形象的生成是城市與公眾之間通過一定的媒介相互溝通的過程,其中既有公眾進行的信息接受、處理、行動、反饋環(huán)節(jié),又有城市進行的信息編碼、信息傳遞、行為調節(jié)等環(huán)節(jié)。[11]
目前,國內(nèi)城市不僅注重實體景觀的建設,還注重社會文化和內(nèi)在精神建設,希望以此形成城市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城市實體景觀的建設是硬件,是基礎,而文化內(nèi)涵精神層面的建設是軟件、是靈魂,只有“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城市形象才能夠得到持續(xù)性的提高。
雙語公示語在城市形象建設及跨文化交流中起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應該引起政府、學界和公眾的充分重視。學界對此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甚至也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王銀泉教授認為,應該從“政策維度、理論維度和應用維度”推進政產(chǎn)學研緊密合作,做好新時代的語言服務工作。(1)這一觀點為王銀泉教授在第三屆中國語言服務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國際論壇暨2018年語資網(wǎng)會員大會上提出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李長栓教授提出,“建立一套事前防范、事中指導、事后糾錯”的機制。[12]
通過對以上三個城市景區(qū)公示語英文譯寫的調查和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各個城市公示語的狀況與其在我國城市排行榜上的位置是高度契合的,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第一,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語言服務重要性的認識,認清語言服務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對城市形象建設與提升的重要影響。北京之所以能成為全國公共標識語的參考樣板,是因為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且率先于2007年8月頒布了《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語英文譯法通則》(DB11/T334),該通則成為中國第一個有關公示語的地方標準。
第二,加強對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注重建立和完善公示語制度,監(jiān)督協(xié)調公示語從翻譯到標識牌制作,再到后期管理的整個過程。盡量將景區(qū)標識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納入旅游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中加以實施,在研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基礎上,依據(jù)所傳達信息的功能要求,在特別關注其英漢語言質量的基礎上,賦予標識以特定的形態(tài)、色彩與造型裝置,并以系列性、連續(xù)性的方式,設置在各種空間環(huán)境中。
第三,譯者要明確譯寫的目的,熟悉中西文化差異,明白且遵守公示語英文譯寫的原則,選擇恰當?shù)姆g方法和策略,充分體現(xiàn)公示語的語言特色,確保達到公示語規(guī)范準確的信息功能和社會功能?;蛟S嚴格執(zhí)行翻譯行業(yè)的準入機制應提上日程。筆者在《選擇與適應:江蘇省旅游景區(qū)標示語的英文譯寫策略》中提出的六條公示語譯寫的策略或許值得借鑒:言不如文,文不如圖;沿襲傳統(tǒng),始終如一;重在功能,不重文飾;術語規(guī)范,歸異恰當;語謙氣和,彬彬有禮;有則必依,依則必嚴。[13]
第四,充分發(fā)揮專家指導和群眾監(jiān)督的作用,使公示語的語言功能和社會功能發(fā)揮最大作用,建立嚴格的公示語審查制度。
第五,城市形象的塑造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雙語公示語制度的建立與規(guī)范,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關乎城市建設與和諧語言環(huán)境建設,甚至是一場關乎城市每一位公民的落地行動,理應有錯必究,一究到底。
第六,是否需要設立英語標識是各個景區(q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公示語譯寫成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外籍人士提供便利、傳達標識信息。當然,在某種程度上,公示語譯寫也使得該標識牌具有潮流性、時尚感,從而可以幫助制作標識牌的機構獲得某種經(jīng)濟利益或廣告效益。但是,這種行為不應以犧牲標識語漢英表達的準確與規(guī)范為代價,否則將本末倒置,后患無窮。筆者認為,如果要設立標識牌,就要確保其語言的純潔與凈化,對游客和消費者負責。那些國際化程度較低、游客基本都是中國人的景區(qū),就不必設置英語標識牌,要更多地去關注公示語對本地受眾的教化作用。
公示語是城市形象建設的亮麗風景,是國際化城市和國際化旅游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著一座城市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任何蹩腳、粗劣、誤寫的公示語都會給景區(qū)形象和城市形象帶來不良影響。只有對公示語的設立、翻譯、掛牌、維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思考與設計,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和不斷完善“政府重視—部門監(jiān)管—譯者負責—專家指導—大眾監(jiān)督—注意維護”的公示語制度,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推動生產(chǎn)、生活、生態(tài)的深度融合。因為只有規(guī)范、地道的公示語英文譯寫,才能準確地傳達其語言文化內(nèi)涵,真正達到規(guī)范化、美化和教化的社會目的與功能,才能有利于城市建設的國際化進程,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