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東,許漢華,劉文連,魏 博,毛 勇,槐以高,秦勇光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滑坡是發(fā)生在山區(qū)的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云南省地質災害頻發(fā),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前人從事滑坡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勘察設計工程師等從業(yè)者的不懈努力下,對滑坡地質災害穩(wěn)定性分析及對應治理工程已形成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方法體系,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治理技術、工藝已通過具體工程實踐論證[1]。
隨著我國大量基礎設計建設實施及對環(huán)境破壞恢復治理的重視,滑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國內外學者結合現(xiàn)代技術手段對滑坡的成因機理、失穩(wěn)機制、穩(wěn)定性評價、防治對策等方面深入研究,成果喜人。許強對典型災難性滑坡進行現(xiàn)場調查,針對每個滑坡的野外特征,重點從滑坡過程、滑坡變形特征、滑坡成因機理及滑坡穩(wěn)定性評價和防治對策等角度,對各種類型滑坡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地研究[2]。許沖等人通過野外現(xiàn)場調查的方法并結合震后遙感影像解譯,共解譯出48 007個滑坡,應用GIS技術,建立了汶川地震誘發(fā)滑坡災害因子、相關地形地質空間數據庫[3],并利用 GIS 結合確定性系數分析方法對地層、巖性、斷裂、宏觀震中、地震烈度、地表破裂調查點、地形坡度、坡向、順坡向曲率、高程、水系與公路等多個汶川大地震誘發(fā)形成滑坡的影響因子進行分析,確定了每個因子觸發(fā)地震滑坡發(fā)生的數值區(qū)間[4]。而邊坡滑坡的穩(wěn)定性研究由定性向定量方向研究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目前,定量數值分析研究促進了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的研究,從二維到三維圖形、平面到立體空間可視化之間的轉換發(fā)展。當前,數值分析以有限元法、塊體理論為主,同時結合離散元法進行演算,此外,F(xiàn)LAC法也多有涉及[5]。這幾種算法中,應用于邊坡滑坡研究最早的應是有限元法。目前,有限元法己經開發(fā)出了多個三維數值模擬分析系統(tǒng),可以用來解決彈性和彈塑性、粘彈性和粘塑性等研究難點[6]。
滇東北某滑坡駐地距縣城45 km,金沙江繞邊緣17.5 km。該滑坡前后緣較側緣清晰,兩側由于農耕活動,局部地段已被破壞。整體呈東西向展布,滑坡坡向260(°)。依據上述圈定的邊界條件,滑坡平面形狀呈不規(guī)則“圈椅形”狀,長約175~230 m,軸向長約145~205 m,平面面積約34 812 m2,最大相對高差約60 m。地形坡度10(°)~15(°),坡面廣泛分布滑坡堆積層及坡洪積層,下伏基巖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S1l)薄層砂質泥巖,巖層產狀為270(°)∠11(°)。推測可能滑動面(帶)為含粉質黏土角礫與下伏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S1l)薄層砂質泥巖的接觸面。目前,從坡體變形特征分析,天然狀態(tài)下,總體穩(wěn)定,滑動面(帶)尚未形成及貫通,滑坡的變形主要表現(xiàn)在坡體后緣建筑及水池開裂,中間部分建筑開裂,靠前緣滑移變形形成錯坎及前緣無支擋結構局部坍塌。在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該滑坡可能產生整體劇滑,將直接威脅到滑坡體上及下方的鄉(xiāng)村道路、耕地、通信電力設施、居民房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滇東北某滑坡滑坡地質災害位于斜坡地帶,根據工程地質測繪、地形地貌條件結合滑坡變形跡象初步判斷該滑坡處于蠕動變形階段,未形成貫通性連續(xù)滑移面,穩(wěn)定性隨旱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在不利條件下,有可能發(fā)生危及人民財產安全的滑坡?;潞缶壩挥谶M村道路(截排水溝以東)東側緩坡與陡坎交接地帶,地形陡緩交界位置,地形標高1 040~1 043 m一帶。有1棟住宅位于滑坡后緣,該建筑的墻壁及地面開裂較為明顯,房屋南側的蓄水池開裂漏水。主要變形跡象為蓄水池、房屋開裂及形成自然陡坎(見圖1)。
圖1 滑坡后緣水池開裂
滑坡前緣位于沖溝2東側溝壁一帶,地形標高985.0~1 000.0 m,變形跡象主要為溝壁局部坍滑、溝壁有多處滲水點及靠前緣坡體上滑移變形形成錯坎(見圖2)。
北側界限位于沖溝1附近,基本與沖溝1重合,現(xiàn)狀條件下未見明顯的地表變形跡象。雨季時,會形成大小不一的地面裂縫及小錯坎,但由于耕地原因,邊界附近形成的裂隙多被掩埋;小錯坎位于沖溝附近形成了沖溝壁,位于耕地范圍內的多被農耕活動改變原狀。由于農耕活動的強烈,探井揭露周界特征不明顯,僅部分探井壁可見延伸較短的裂縫(見圖3)。
圖2 滑坡變形形成的錯坎
圖3 滑坡北側邊界探井揭露的裂縫
南側界限位于沖溝2以北段,其中靠東段在進村道路上方有一坍滑體T3,現(xiàn)坍滑體多被清除,僅在坡體上有少量殘留;靠中段為標高相對較低的農田,存在0.5~1.0 m的錯坎,自然狀態(tài)下的錯坎一般為0.2~0.5 m,由于便于耕地,局部位置人為對錯坎進行改造;該段探井揭露較淺位置土體較為飽和,并有少量的滲水現(xiàn)象;靠西段自然形成0.5~1.5 m的錯坎,錯坎壁有少量雜草叢生(見圖4)。
滇東北某滑坡地表變形跡象主要表現(xiàn)為拉張裂縫、坍滑、錯坎為主;現(xiàn)狀可見后緣的蓄水池、房屋開裂,前緣的沖溝壁坍滑,兩側邊界局部形成的裂縫及錯坎,坡體中部滑移形成的錯坎及滑移變形造成房屋開裂。雨季過后在坡體上會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裂縫,由于農耕活動的破壞,該部分的裂縫在調查期間未見。目前整體滑坡范圍內的變形主要以塊段坡面蠕滑為主,部分地段坡面變形不明顯。
圖4 滑坡南側西段邊界的錯坎
滑坡前緣發(fā)育有兩個小型坍滑體(T1、T2),其中坍滑體T1坍塌面積約13 m2,坍滑體T2坍塌面積約57 m2,地形坡度25(°)~35(°),上部陡下部稍緩,坍滑體周界較清楚,上窄下寬呈舌狀,坍滑體后壁高約0.5~1.0 m,滑塊后緣為邊坡上部陡緩交界,坍滑體推測厚度1~2.5 m,主要為第四系含粉質黏土角礫。由于透水性較好,整體結構松散,該兩處坍滑體下方無支擋結構,直接坍滑至沖溝2內,被沖溝2內的水流帶走形成臨空面。
滑坡東側發(fā)育有一個小型坍滑體(T3),坍塌面積約50 m2,地形坡度25(°)~35(°),上部陡下部稍緩,坍滑體周界較清楚,上窄下寬呈舌狀,坍滑體后壁高約0.5~1.0 m,滑塊后緣為邊坡上部陡緩交界。坍滑體推測厚度0.5~1.5 m,主要為第四系含粉質黏土角礫,由于透水性較好,整體結構松散,該坍滑體下方無支擋結構,直接坍滑至進村道路上。
雨季過后,在坡面及兩側邊界位置會出現(xiàn)長1~6 m,深0.2~0.5 m,寬3~10 cm的裂縫。由于該區(qū)域均為耕地,受農耕活動影響,地面裂縫均被破壞;在滑坡靠近前緣位置,可見由于局部滑移變形形成的錯坎,錯坎高約0.2~0.5 m,現(xiàn)狀被村民用塊石圍擋;滑坡兩側邊界局部位置形成錯坎,一般高約0.5~1.0 m,局部位置可達1.5 m。滑坡后緣建筑及水池位置有幾條較為明顯的裂縫,主要表現(xiàn)為拉張裂縫,寬約3~8 cm,深約10~40 cm。水池位置的裂縫由于農耕活動,大部分地段已被破壞,不能查明其延伸長度;位于住宅里的裂縫,延伸長度約12 m。結合地層情況分析,裂縫及錯坎主要由局部位置的滑移變形引起。另位于滑坡兩側邊界的裂縫大部分由于農耕活動被破壞,局部位置在探井開挖后在井側壁可見有裂縫。
滇東北某滑坡體物質組成以含粉質黏土角礫為主,下伏基巖為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薄層砂質泥巖,巖層產狀為270(°)∠11(°),坡面與巖層面的傾向基本一直,坡面與巖層面呈小角度斜交?;萝浫踅Y構面主要為土層與基巖接觸面,滑坡堆積層含粉質黏土角礫與下伏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薄層砂質泥巖的巖性差異分界面。天然狀態(tài)下,滑坡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大量地表水進入坡體增加坡體荷載,易成為不穩(wěn)定體。
由于該區(qū)坡體上布有厚度不均的滑坡堆積層,斜坡上覆土體與下伏基巖分界面在降雨、地表水下滲后,易將該接觸面浸潤軟化形成軟弱滑動面,產生滑坡。綜合分析,主要不利結構面為巖土層分界面,以該結構面為潛在滑面考慮。
計算模型與工況的確定,依據滑坡所處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研究區(qū)揭露地層主要為上覆第四系含粉質黏土角礫、下伏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S1l)薄層砂質泥巖,在該兩層巖土層界限形成軟弱結構面,上覆土層可能沿該軟弱結構面發(fā)生滑移。計算工況按3種情況計算:1)工況Ⅰ:自重+地下水(天然狀況);2)工況Ⅱ:自重+暴雨(坡體全部飽水);3)工況Ⅲ:自重+地震。
按照上述工況進行滑坡穩(wěn)定性計算,計算斷面如下,計算參數如表1。
由表2對比分析3種工況可知:
1)在天然狀況下,滑坡穩(wěn)定系數均大于1.15為1.22~1.24,滑坡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2)在地震工況下,滑坡穩(wěn)定系數均介于1.05~1.07,滑坡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3)在暴雨(飽水狀態(tài))工況下,滑坡穩(wěn)定系數介于1.03~1.04,滑坡整體處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
表1 穩(wěn)定性計算巖土體參數重度取值
表2 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統(tǒng)計
1)滇東北某滑坡平面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圈椅形”狀,從坡體變形特征分析,天然狀態(tài)下總體穩(wěn)定,滑動面(帶)尚未貫通,在不利因素綜合影響下,該滑坡可能產生整體巨滑。
2)通過數值計算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在天然狀況下,滑坡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在地震工況下,滑坡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在暴雨(飽水狀態(tài))工況下,滑坡整體處于欠穩(wěn)定狀態(tài)。
3)滇東北某滑坡現(xiàn)狀整體處于穩(wěn)定,根據以上變形特征,現(xiàn)狀滑坡變形跡象仍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勢態(tài),在特殊工況(如強降雨飽水)條件下,沿軟弱結構面產生牽引式滑移的可能性大,需對其進行工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