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英文之間的差別決定了翻譯應(yīng)采取的策略,了解中英文不同的行文習(xí)慣,能更巧妙地處理詞匯乃至句子的翻譯。英文喜靜不喜動的特點除了體現(xiàn)為英文較多使用名詞,還表現(xiàn)為英文能用弱勢動詞就不用強勢動詞,而中文則相反。鑒于此,以CATTI(翻譯專業(yè)資格(水平)考試)Ⅱ級考試題目為例,從強弱動詞的角度探討中英互譯,希望為廣大英語學(xué)習(xí)者,特別是準(zhǔn)備參加翻譯專業(yè)資格考試的學(xué)生提供可以借鑒的翻譯方法。
關(guān)鍵詞:強勢動詞;弱勢動詞;靜態(tài)與動態(tài);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 H 315.9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895X(2019)02-0132-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2.006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trong Verbs and Weak Verbs
LI La,JIA Xiaoq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etermined b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It is more skillful for us to deal with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s,if we master the writing habi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In English,preference for static feature to dynamic feature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its preference of nouns,but also in its preference of-strong verbs to weak ones.However,Chinese language is quite the opposi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ong and weak verbs.Meanwhile,it will provide some efficient translation skills for English learners,particularly those students who will participate in 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
Keywords:strong verbs;weak verbs;static vs.dynamic;translation strategies
筆者在研究CATTIⅡ級考試的歷年真題及相關(guān)資料時發(fā)現(xiàn),一個英文句子中,有時候會連續(xù)出現(xiàn)多種動詞形式(即謂語動詞加其他動詞的變體形式),如果直譯為漢語會不通順,因此給翻譯造成很大困難。筆者通過對大量原文譯文進行研究并查閱相關(guān)資料,總結(jié)了這類語言的一些翻譯策略。
武峰[1]在其《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一書中寫道:“英文是靜態(tài)語言,擅長使用名詞等;中文是動態(tài)語言,擅長使用動詞等。英文中有強弱動詞之分,并且英文喜歡用弱勢動詞。”那么強弱動詞的定義是什么?強勢動詞是具有強烈的目的性或較強的感情色彩,用以描述具體的動作或行為的動詞,比如reform,reverse,organize等。弱勢動詞是感情色彩較弱,行為上看起來比較抽象的動詞,比如make,have,take,work,give等[1]。
關(guān)于中英文的動靜差別,早有專家學(xué)者進行過研究和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如:連淑能對英漢語言進行對比研究時專門對英語靜態(tài)和漢語動態(tài)規(guī)律進行了較深入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jié)[2]。此外,大批翻譯學(xué)者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例如:包彩霞專門對漢譯英中動詞的處理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研究[3];喻家樓、胡開寶對漢英中的有靈、無靈以及動態(tài)和靜態(tài)句進行了詳細的剖析[4];施維對英漢句子靜態(tài)、動態(tài)對比與翻譯做出詳細的探討[5],等等。還有一些專家學(xué)者從更小范疇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如:孫海琳在《上??萍挤g》上發(fā)文討論科技英語靜態(tài)結(jié)構(gòu)和被動結(jié)構(gòu)及其翻譯問題[6];田臻在《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上發(fā)表的《英語靜態(tài)存在句中動詞語義特征的對比研究》[7],等等。
以上是語言學(xué)和翻譯學(xué)界對于中英文動靜差別的相關(guān)研究,皆強調(diào)英文“喜靜不喜動”,“能用弱勢動詞就不用強勢動詞”等特點。但是關(guān)于強弱動詞對翻譯的影響,自李長栓在《非文學(xué)翻譯理論與實踐》[8]與武峰在《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1]中探索之后,至今,相關(guān)的研究論著寥寥無幾。本研究討論如何在翻譯中處理中英文的差異,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學(xué)者對此進行研究,提出更有效的翻譯技巧和策略。
一、漢英互譯中強弱動詞轉(zhuǎn)換
英語中很多名詞從動詞變化而來,具有動態(tài)的含義,且形態(tài)變化相對簡單,常常用來表示動詞含有的動作、行為、變化、狀態(tài)、品質(zhì)、情感等概念。因此,名詞化成為英語使用中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使得英文具有靜態(tài)特征的一個主要原因。與英語形成對照的是,漢語不受動詞形態(tài)變化的約束,而且使用較多的動詞,除了大量的動賓結(jié)構(gòu)外,還有兩個以上動詞連用的連動式、兼語式,形成了明顯的動態(tài)特征。由于兩種語言各自具有的這些特點,英譯漢的過程常常就是在譯文中挖掘突顯原文動態(tài)色彩的過程。也就是說,英譯漢時常常需要把英語名詞,特別是抽象名詞,轉(zhuǎn)換成漢語動詞;而漢譯英時,則需要將漢語中的“強勢動詞”進行弱化。下面試舉兩例。
(1)中文諺語“吃一塹,長一智”的英譯。這句話的最佳譯文被公認出自錢鐘書之手:“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在漢語中,“吃”“長”是非常強勢的動詞,但卻被錢鐘書譯為兩個名詞fall和gain。 這句譯文被公認為經(jīng)典正是在于錢鐘書把握住了英文的精髓:“喜靜不喜動”。fall,pit,gain,wit都是名詞,而且形式對等,讀起來朗朗上口。用中式思維來翻譯,就會變成:“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此譯文語法上沒有問題,但翻譯腔明顯,較為“中式”。最大的問題是一味地強調(diào)“動作”——learn,suffering,不符合英語表達的習(xí)慣。
(2)在公示語圖標(biāo)翻譯中,此類強弱動詞轉(zhuǎn)換也十分常見。例如:
危險!
譯文 DANGER!
非授權(quán)人員禁止入內(nèi)!
譯文 NO ADMITTANCE WITHOUT AUTHORI-ZATION!
“危險”“授權(quán)”“禁止入內(nèi)”是典型的強勢動詞。地道的英文譯本為danger,authorization,without admittance,皆譯為名詞結(jié)構(gòu)(即動詞的抽象名詞形式),使之弱化。
以上英漢互譯實例印證了英漢語言中強弱動詞使用的差別,即英文屬于靜態(tài)語言,偏向于使用弱勢動詞。漢語屬于動態(tài)語言,偏向于使用動詞。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說英語不用動詞,而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能用弱勢動詞,就不用強勢動詞”。
二、英漢互譯中強弱動詞翻譯技巧
在《十二天突破英譯漢》一書中,武峰還說到“謂語動詞的過渡”現(xiàn)象[1],他舉例說:“我支持你”,翻譯成“I support you.”在口譯中沒有問題,但是在筆譯中,更好的翻譯是“I give you my support.”這種譯法就將中文里原有的強勢動詞(支持)翻譯成了名詞,又找了一個動詞性質(zhì)相對較弱的give作為謂語,漢語中原有的“支持”在英語中被轉(zhuǎn)換成名詞,該翻譯方法即“謂語動詞的過渡”。
由此可以看出,英漢互譯中強弱動詞需要做出轉(zhuǎn)換變通,令譯文更加地道。下面以CATTIⅡ級真題為例探討英漢互譯中強弱動詞的有效處理方法。
(一)英譯漢
一個動詞不一定在任何句子中都是強勢動詞或弱勢動詞,譯者需要根據(jù)特定的句子語境來分析。根據(jù)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在處理英譯漢翻譯材料時,如果一個句子中連續(xù)或間隔出現(xiàn)兩個或多個動詞形式(謂語動詞加其他動詞的變體形式),那么可以先區(qū)分這些動詞的強弱,再按照以下翻譯策略進行處理。
1.強弱兩種動詞按原文順序譯,即直接翻譯
例1
Scientists,who seek to comprehend the universe and know the truth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accuracy and certainty,canno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or other people’s likes or dislikes,or to popular ideas about the fitness of things[9].
譯文 科學(xué)家在試圖最精確、最可靠地認識宇宙、了解真相時,不能夠顧及他們本人或他人的好惡以及關(guān)于事物合理性的普遍看法。
本句中,seek(感情色彩較弱)是弱勢動詞,而comprehend是強勢動詞,在譯為漢語時譯者將兩個動詞都翻譯出來,因為此處直譯形成的譯文很通順,而且符合漢語表達習(xí)慣。事實上,seek to一般在政府報告或企業(yè)宣傳等文體英譯漢中都會被省譯,所以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例2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o raise sea levels by as much as four feet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the authorities here are working to make real to children the forecasts that may seem far-off,but that will shape their live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2005年CATTI Ⅱ級真題)
譯文 全球氣候變化將導(dǎo)致海平面在本世紀(jì)末上升達4英尺,荷蘭政府正努力幫助孩子們真切地認識到,盡管這種預(yù)測現(xiàn)在看來似乎還很遙遠,但是等他們長大成人甚至步入老年時就有切身體會。
這里的working to直接翻譯成“努力做……”,make real to譯為“讓……真切認識到”。但是有時work to也會被視為弱勢動詞不用翻譯,直接翻譯后面的強勢動詞。
2.只譯強勢動詞
例3 However,they can only tackle this for mid-able universal problem within its own land,first by care-fully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econdly by providing guided and orderly flow of redun-dant rural force betwee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ity without loss of their land.(2006年CATTI Ⅱ級真題)
譯文 然而,只能在自己的國土上,通過城市和農(nóng)村的精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通過引導(dǎo)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在不喪失土地的條件下,在城鄉(xiāng)之間有序流動,來解決這個世界級的大難題。
若將加點部分直譯為:“通過提供有引導(dǎo)力的……”,顯然不通順,故改變句子結(jié)構(gòu)來翻譯。
在這里,provide(抽象的動作)相對于guided(具體的動作)來說是弱勢動詞,所以只翻譯強勢動詞(guided),而不翻譯弱勢動詞(provide),于是得出譯文。
例4
But experts worry that untrammeled shadow lending could lead to ticking time bombs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紐約時報,中國官員警告影子銀行的風(fēng)險)
譯文 但專家們擔(dān)心,野蠻生長的影子貸款可能會是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給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金融體系造成傷害。
若將加點部分直譯為:“導(dǎo)致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讓讀者難以明白其表達的意思,所以換種思考方式進行翻譯。
同例3,本句中l(wèi)ead(感情色彩較弱,無具體動作)相較于ticking來說是弱勢動詞,所以翻譯ticking(強勢動詞),而省譯弱勢動詞(lead)。
例5
As an undergraduate,Mr.Woodland per-fected a system for delivering elevator music efficiently.He planned to pursue the project commercially,but his father,who had come of age in “Boardwalk Empire”.(2013年CATTI Ⅱ級真題)
譯文 在讀大學(xué)期間,伍德蘭先生對電梯音樂系統(tǒng)(背景音樂系統(tǒng))進行了優(yōu)化,并計劃將這一項目商業(yè)化,但遭到父親的反對。
若將加點部分直譯為:“他計劃去追求……”,不通順,這里plan(具體的動作)相對pursue(抽象)來說是強勢動詞,所以只翻譯plan,而不譯pursue。
3.將強勢動詞譯為大謂語,弱勢動詞譯為小謂語
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郭銳教授曾在課堂上講解漢語中的“主謂謂語句”的知識:“主謂結(jié)構(gòu)也可以做謂語,這樣的句子叫主謂謂語句,即整個句子的主語叫大主語,謂語部分的主語叫小主語;整個句子的謂語叫大謂語,謂語部分的謂語叫小謂語。”呂叔湘[10]早在1986年就對主謂謂語句進行舉例說明,見圖1。
例6
We recommit ourselves to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all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including the off-track,in particular by providing focused and scaled-up assistance to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 special situations,in line with relevant support programs.(2017年CATTI Ⅱ級真題)
譯文 我們再次承諾全國實現(xiàn)所有千年發(fā)展目標(biāo),包括尚未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特別是根據(jù)相關(guān)支助方案,重點為最不發(fā)達國家和其他特殊處境國家提供更多援助。
若將斜體部分直譯為:“提供集中的和更多的幫助給……”,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xí)慣。provide意義抽象,感情色彩弱,可視為弱勢動詞,focused(具體,感情色彩強)內(nèi)涵為強勢動詞(雖然這里它是形容詞,但也是動詞的變體形式)。為何不將scaled-up看作強勢動詞?因為它離核心名詞assistance最近,根據(jù)劉冰泉在《英語名詞短語形容詞修飾語排序的認知學(xué)分析》一文中所說:“離中心名詞越近的形容詞越能表達該物質(zhì)的特性。”[11]因此,不應(yīng)該對scaled-up一詞的詞性進行轉(zhuǎn)換。由此,focused譯為“重點做……”,提置前面成為大謂語,而providing譯為“為……提供”,后置成為小謂語。
例7
Global health threats,more frequent and intense natural disasters,spiraling conflict,violent extremism,terrorism and related humanitarian crises and forced displacement of people threaten to reverse much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made in recent decades.(2017年CATTI Ⅱ級真題)
譯文 全球性疾病威脅、越來越頻繁和嚴(yán)重的自然災(zāi)害、不斷升級的沖突、暴力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有關(guān)的人道主義危機以及被迫流離失所,這些問題有可能讓最近數(shù)十年取得的大部分發(fā)展功虧一簣。
若將斜體部分直譯為:“威脅著顛覆……”,語意不明確。根據(jù)上述原則,threaten相對于reverse是弱勢動詞,因此將threaten譯為“有可能讓……”,成為小謂語,reverse是強勢動詞,譯為“功虧一簣”或“付諸東流”,成為大謂語。
(二)漢譯英
從本質(zhì)上來說,英譯漢時之所以存在過渡現(xiàn)象(從弱勢動詞過渡到強勢動詞),就是因為中英文的動靜差別。反之,在漢譯英時也需要從強勢動詞過渡到弱勢動詞。下面以具體實例來看漢譯英時強弱動詞的處理方法。
1.使用動詞的抽象名詞進行弱化
例8
在經(jīng)濟上,我們要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1]。
譯文 Economically,we will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在該例句中,武峰稱:不是把“建立”直接翻譯成establish,也不是把“加快”譯成rapidly,而是將“建立”翻譯成the establishment of,“加快”翻譯成動詞speed up。這樣就避免直接采用強勢動詞establish,而采用詞性相對較弱的speed up進行強弱動詞過渡。因為該強勢動詞有名詞形式,所以用其抽象名詞(establishment)符合英文傾向于使用名詞的習(xí)慣。
例9
當(dāng)時,他的主張主要有兩點:一是培養(yǎng)通曉西方科學(xué)知識文化的各種人才[12]……
譯文 He had two objectives that stood out his mind then:firstly,China had to train talents equipped with a good knowledg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science…
“培養(yǎng)”和“通曉”并未都譯為動詞,將前者譯為主要謂語,后者用其抽象名詞(knowledge)形式進行弱化。這樣的英譯文顯得更為地道。
例10
……著力穩(wěn)物價、調(diào)結(jié)構(gòu)、保民生、促和諧,經(jīng)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zhuǎn)變,國民經(jīng)濟繼續(xù)朝著宏觀調(diào)控的預(yù)期方向發(fā)展。(2014年CATTI Ⅱ真題)
譯文 …China has given priority to price stability,structural adjustment,improvement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harmony.
本句漢語中的“穩(wěn)”“調(diào)”“?!薄按佟钡葟妱輨釉~都沒有被譯為英文中的動詞,而是都采用名詞形式進行弱化,符合英語使用弱勢動詞的習(xí)慣。
2.添加弱勢動詞進行過渡
例11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jīng)濟形勢依然復(fù)雜多變的情況下,中國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diào)控……
譯文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China has taken well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macro-control amid a persistently complex and volatile economic landscape worldwide.
“加強和改善”屬于中文中的強勢動詞且語義重復(fù),翻譯時用弱勢動詞take進行過渡,并且兩個強勢動詞只翻譯其中一個,得出以上譯文。
例12
……要提高公司的研發(fā)能力,完善科技創(chuàng)新的體制機制,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shè)……
譯文 We look to build up Ramp;D capacity by modernizing innovation mechanisms and fostering a strong pool of Ramp;D professionals.
在本句中,look不表示“看”,無實義,屬于過渡詞。英譯文中采用look to這樣的弱勢動詞進行過渡,而沒有把“提高”直接譯為build up,符合英語的行文習(xí)慣。
例13
不同的文化和傳統(tǒng)組成了歐洲大陸,要創(chuàng)造出一種尊重這些不同文化和傳統(tǒng)的“歐洲統(tǒng)一體”絕非易事,需要人們做出戰(zhàn)略性選擇[9]。
譯文 Creating a“European identity” that respect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which go to make up the connecting fabric of the Old Continent is no easy task and demands a strategic choice.
本句中,加點部分不直接將“組成”譯為make up,而采用go to do弱勢動詞詞組進行過渡,避免將“組成”譯為強勢動詞,得出以上譯文。
三、結(jié)束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漢英互譯中強弱動詞的翻
譯,包括:在英譯漢時如果直譯通順,則可以將強弱動詞都譯出來,如果直譯不通順,則進行變通,只譯強勢動詞,或?qū)妱輨釉~譯為大謂語,弱勢動詞譯為小謂語。漢譯英時,也是在保證不影響句式平衡的條件下,將漢語中的強勢動詞譯為抽象名詞或是添加弱勢動詞過渡進行弱化。
但是,在應(yīng)用這些翻譯策略時也要注意以下三點。
(1)上述方法目前只應(yīng)用于非文學(xué)翻譯中,至于在文學(xué)翻譯中是否也是如此,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包彩霞指出:英語呈“靜態(tài)”的特征并不是說當(dāng)用動詞時而棄之,尤其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因為英語動詞在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的頻率要高于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體中出現(xiàn)的頻率[3]。
(2)也有很多翻譯研究者認為英語中的這種動詞過度繁瑣、復(fù)雜。白宮近年來的官方文件以及報告中,也多次要求國家政令的寫作使用簡明英語。李長栓[8]也曾提倡使用簡明英語。簡明英語的一個特征就是刨除了英語中的動詞過度現(xiàn)象。但是除此之外,在大多數(shù)場合,特別是對官方文件進行翻譯和校對的過程中,這種傳統(tǒng)的英語表達法仍然占據(jù)主流地位。同時,筆者在閱讀《紐約時報》《經(jīng)濟學(xué)人》等刊物時,發(fā)現(xiàn)其行文中動詞弱化現(xiàn)象仍然頗多,而且,使用抽象名詞弱化的句子比比皆是。
(3)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翻譯方法都是以使譯文更為通順和地道為目的,不能亦步亦趨,而要懂得靈活變通。如果不能確定一個動詞在任何句子中都是“強勢動詞”或“弱勢動詞”,就要根據(jù)其在語境中的意義來判斷。
翻譯方法數(shù)不勝數(shù),在應(yīng)用的時候要學(xué)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將理論聯(lián)系實踐,用實踐證明理論,是我們作為翻譯人員應(yīng)該探索和不懈追求的。希望廣大英語學(xué)習(xí)者能將本文的翻譯方法應(yīng)用于翻譯實踐,并通過不斷的練習(xí)和運用,總結(jié)出更多的翻譯技巧。
參考文獻:
[1] 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1.
[2] 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包彩霞.“動態(tài)”與“靜態(tài)”——談漢譯英中漢語動詞的處理[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3(6):17-24,32.
[4] 喻家樓,胡開寶.析漢、英語中的有靈、無靈和動態(tài)、靜態(tài)句[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1997(5):52-54.
[5] 施維.英漢句子靜態(tài)動態(tài)對比與翻譯[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8(4):53-55.
[6] 孫梅琳.科技英語靜態(tài)結(jié)構(gòu)和被動結(jié)構(gòu)及翻譯[J].上海科技翻譯,1998(3):25-26.
[7] 田臻.英漢靜態(tài)存在句中動詞語義特征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9(11):16-20.
[8] 李長栓.非文學(xué)翻譯理論與實踐[M].2版.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
[9] 趙曉敏,李春艷.全國翻譯專業(yè)資格(水平)考試筆譯實務(wù)過關(guān)必練200題[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5.
[10] 呂叔湘.主謂謂語句舉例[J].中國語文,1986(5):30-33.
[11] 劉冰泉,況新華,彭小強.英語名詞短語形容詞修飾語排序的認知學(xué)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6(5):11-13.
[12] 盧敏.英語筆譯實務(wù)二級[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編輯: 朱渭波)
收稿日期: 2018-01-08
基金項目: 上海理工大學(xué)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18ZD06);高水平大學(xué)建設(shè)——質(zhì)量工程培育項目建設(shè)計劃(1018113007);2019年度教師教學(xué)發(fā)展研究項目“工程型口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5214113001)
作者簡介: 李 臘(1992-),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語翻譯。E-mail:7190572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