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瑤
(華中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武漢 430079)
隨著我國親子旅游類型的不斷發(fā)展,親子農場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研究命題。中國自古就是農業(yè)大國,而從小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的人們十分憧憬閑逸的田園生活、淳樸的鄉(xiāng)間田野,想暫時遠離繁華的喧鬧,去鄉(xiāng)村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寧靜生活,于是鄉(xiāng)村親子游在近幾年間迅速地發(fā)展起來?!坝H子農場”是親子旅游的創(chuàng)新概念。親子農場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注重父母和子女的共同體驗。在農場的規(guī)劃設計中更多注重親子心理感受,使兒童在自然和實踐中得到父母的呵護以及健康的成長,也讓父母在陪孩子體驗的同時得到親子感的滿足。很多親子農場都擁有良好的資源,如臺灣的清境農場擁有良好的霧上桃源的自然環(huán)境,如日本的mokumoku農場有豐富的教育生產線等。親子農場類型眾多,但主要都是利用鄉(xiāng)土文化所獨有的感官體驗和鄉(xiāng)野農活的趣味性開展各式各樣的農事活動,為親子互動提供簡單、有趣的模型,在親子體驗中達到寓教于樂放松身心的效果。
在國內新生育政策和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時代因素的影響下,親子農場在國內逐漸發(fā)展起來,因其起源于外國發(fā)達國家,歐美的實例應用最為多見,模式也五花八門,但是專門對親子農場進行理論化分析的文獻資料較為缺乏,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其專業(yè)的理論研究都比較少。因此,對于親子農場的模式與體驗性的探究還需要從更多的相關門類汲取有關理論,加以綜合討論。
國外的親子農場,最初起源于歐美國家。主要是起步于農業(yè)的生產生活,其目的是讓每個家庭參與到農業(yè)生產中,去體驗真實的耕種和收割,強調體驗的真實性,不去進行表演化或者展示化這些活動。國外親子農場的演變,從出現到游覽到度假,三個階段過渡之后,世界各發(fā)達國家的休閑農業(yè)己經進入到目前的最高階段——“租賃模式”。在歐美國家的教育理念中,以柏拉圖和盧梭的觀點最貼切親子農場的特點。自然教育法則提倡自然要義,這也是發(fā)達國家親子農場建設的主要理論來源。
國內對親子農場的研究是基于對親子旅游的研究,國內最早研究有關親子農場的是張磊,他所認為的親子農場是親子旅游的一部分,應該融入教育的觀念,所以他把親子農場的概念設定為親子教育旅游的一種。后來李菊霞等研究者也把親子農場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模式來進行研究,把各種旅游資源作為親子教育性活動的基石,以最為主動與陽光的態(tài)度來教育孩子,打造兒童良好的性格,增強孩子的體質。從2010年開始各旅游門戶網站開始出現“親子旅游”一詞,例如攜程網、去哪兒網等,親子旅游成為一個熱點旅游類型出現在人們的視角之中,除去各地親子旅游景點外更多的是親子農場的游樂,游客群體多以父母和子女為主,一同去欣賞美景共同勞作,可見親子農場在國內的火爆程度。親子農場的受眾多是以家庭為核心的結伴同游的大人和孩子。具有親情和童真的標簽,參與者意在農場活動中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親子農場的興起和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布局,使得我們越來越關注這一新的設計項目,其研究目的是為了在凸顯農場對于受眾家庭的有利作用,探索新的體驗類型和互動活動,創(chuàng)新規(guī)劃設計理念的同時使我們的鄉(xiāng)村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在鄉(xiāng)村生活的原住農民得到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親子農場的規(guī)劃設計整合農村閑置資源,使中國鄉(xiāng)村舊貌換新顏,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鮮血液,讓農民參與到新時代的發(fā)展浪潮中來。
親子農場體驗性研究的意義在于可以增加對親子農場的理論探索,從理論層面來幫助農場的規(guī)劃設計,考慮多個方面的親子性因素,使親子農場的景觀、建筑、植物、雕塑等環(huán)境元素的組合更好地適應親子主題,使整個農場的親子氛圍更加濃厚,讓參與其中的家長和孩子得到良好的心理和感官感受,培養(yǎng)家庭相親相愛的和睦氣氛。
1.親子雙方心理及關系
親子關系作為一種十分親密的直系親屬關系,有幾個特點:永恒性,親密性和特殊性。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父母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但是陪伴同時也是父母對孩子愛護的展現,是親情的體現所在。時下的有些父母更多的重視給孩子提供優(yōu)渥的物質生活條件,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和親情。出于為人父母內心道德上的愧疚,父母會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的物欲,這樣的情感循環(huán)其實是不對的,孩子的成長的確需要一個好的環(huán)境和堅實的基礎,但作為人類固有的精神需求,還需要獲得愛,需要家庭的溫暖。物欲的滿足能讓孩子得到一時的快樂和喜悅,但是長期伴隨孩子的將是孤單和冷漠,單純的的物質補償只會讓親子關系變得疏遠和破碎。
親子間的關系實質是親子之間雙向的互動。親子互動即家長和孩子間的言語、肢體、精神上的雙向訴求,如求助、交流、求索、展示、游戲等行為。對親子關系的探討最早出現于1930年前后,是當時心理學領域出現的新興研究。親子間的互動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例如家長的性格、文化氣質等。父母與孩子間的良性交流有助于促進親子關系的改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同時也會讓父母擁有強烈的滿足情緒。和過去時代的親子關系相比,現在的家長更加注重花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兩者間會產生更多的互動和交心,更愿意帶領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與外面的世界發(fā)生更多的交集,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能夠獲得更多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家長也能更全面地觀察自己的孩子,雙方都能在親子間的互動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
良好的陪伴,是由時間的累積凝結而成的。父母要愿意花時間來和孩子相處,保證互動時間內的親子交流是優(yōu)質有效的。如何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這是需要家長花時間用實際行動去將對孩子深切的愛展現出來的,既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更需要父母學會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親子間才能建立親密關系,孩子才能在點滴小事上感覺到父母的愛和呵護,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2.農場體驗環(huán)節(jié)與過程的安排
農場教學環(huán)節(jié):
農業(yè)高新技術示范田(生態(tài)梯田、茶園……)
農耕課堂(農產品耕種實踐課堂、科普講堂……)
農業(yè)博物館
農場游樂環(huán)節(jié):
農場嘉年華(親子叢林探險、親子露營、花海親子觀光……)
迷你農場(類似MyWorld的模擬經營游戲……)
親子牧場(馬場、牛羊放牧、家禽喂養(yǎng)……)
農場實驗環(huán)節(jié):
親子農事體驗(播種、收割、果園采摘、垂釣、養(yǎng)殖、澆水、施肥、除蟲、茶葉采摘、耕作……)
親子手工體驗(磨豆腐、推石碾、食材加工、食材包裝、養(yǎng)蠶、包粽子、泡菜、炒茶葉、貼標簽……)
3.基于親子性的空間和景觀設計
親子性從很多場所都有所體現,不管是交通站所還是公共游樂設施,都有專門的為兒童設置的設施。但是真正的親子空間,是專門為兒童和父母提供交流的場所。所謂親子性的空間,主要分為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室內互動空間主要指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下所設置的親子游樂場所,即通過繽紛的顏色裝飾,在室內搭建的為兒童玩耍游戲提供的小范圍空間,通常設置有玩具器械與圍合范圍,安全性較高。而室外互動空間主要是指一些大型的游樂場,提供兒童娛樂的室外場所。
從空間上來分類,室內的親子空間主要分為大型的商業(yè)空間,大型的賣場和社區(qū)兒童游戲設施。室內親子互動空間的優(yōu)點十分明顯,它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不用考慮場地的因素,可以在相對封閉的室內隨便搭建,方便轉移。室內親子設施的設備多為軟體,有較為安全的保護的措施,空間相對較小,對于兒童活動的管理也較為方便。通常有圍欄來圍合兒童活動的區(qū)域,但這樣的措施也是一把雙刃劍,保障安全的同時割裂了家長與孩子間的交流和互動,家長止于觀望,卻沒有體驗。封閉的室內空間也不太利于大量家長孩子的聚集,游樂質量和健康都沒有很好的保障。
與室內場所的封閉相比,室外的活動則多是與大自然為環(huán)境,發(fā)動全身的感官系統(tǒng)一起參與的活動方式。既能釋放孩子的天性,又能強健體魄。室外的空間雖然寬敞,但是又缺少了親子的體驗性,需要人為的設置游樂范圍,培養(yǎng)親子環(huán)境,例如各種主題的兒童公園。隨著國民精神需求的增加,大型兒童樂園逐漸發(fā)展起來,例如迪士尼樂園,成為家長和孩子們都十分向往的游樂空間。城市地價的不斷攀升也造成了一些困擾,例如戶外游戲空間被一再壓縮,從而產生了眾多的共象,例如重復的滑梯設置使得國內戶外親子空間了無創(chuàng)意,這種娛樂方式既單調也缺乏共同體驗的樂趣。另外,場地設計缺乏人性化考量,很多不合理的游樂空間缺少與自然的協(xié)調與融合。所以,室外親子性的空間還需要進一步地深入設計,為親子的游戲體驗營造高品質的場所。
受西方自然教育的影響,兒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逐漸受到高度的重視。在童年階段,兒童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游戲,通過游戲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無疑是一劑良方。設計師應該重歸自己的童心,創(chuàng)造更加充滿童真、更具挑戰(zhàn)性游戲空間,又不忽視健康綠色安全的基本條件。國外的設計師己更早地意識到我們的居住環(huán)境中缺乏相對獨立的親子空間,并在這個方面開始著手改良,從互動的角度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親子空間,活躍地穿插在我們居住空間內。反觀國內的室內外親子性空間就顯得局促而單調,這也提醒我們要努力設置更多的親子活動平臺。
親子景觀是景觀感受研究與實踐的特殊領域?;诓煌愋偷木坝^,人們可以獲得不同的感官體驗,進而引發(fā)不同的景觀感受。因此,景觀規(guī)劃設計與所要提供的景觀體驗有直接的關系,和所要引發(fā)的景觀感受也有間接的關聯。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除了對基本景觀空間的環(huán)境塑造、景觀綠化、景觀活動的考慮,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深層工作就是對景觀體驗和感受的規(guī)劃設計。
人類的景觀是面向人類生活的,承載生活的景觀最終是通過人類的感受而呈現的。借助于某些典型的紀念性景觀,研究景觀感受的基本規(guī)律,借以在當今人類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激動人心、難以忘懷的景觀,景觀的形態(tài)空間、環(huán)境生態(tài)綠化、心理行為活動,都是景觀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然而,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難點、重點、亮點最終歸結于景觀的感受??梢园蜒芯烤坝^的親子性作為解決有關景觀感受的出發(fā)點。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表現方式,本文借用“親子互動場所”一詞表達?!坝H子互動場所”,具有完整的體驗空間,更類似于交流式的表達。因為“親子互動場所”中的場景之間,建立了兒童和父母雙方的關聯;在內容意義上,具有情感漸進順序;在路徑的行進之中,會出現邊走邊學的感受。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和父母就可能體驗到親子的情感和教益。把空間的表現引入其中,實際是將游客豐富的自我感受引入了活動。在眾多的親子活動項目中,都需要父母和孩子調動自己的五感,開發(fā)智商和情商,運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合作完成活動。大多數的項目都是分散在園區(qū)內的,要求人們進入其中走動,一邊運動一邊互動。由此看來,不管是地形的高差,還是活動層次的穿插,都需要親子雙方共同配合去完成,而不是單一方向的學習和娛樂,能夠觀美景,學知識,聽故事,嘗美食,動手做。
按照盧梭關于自然教育的觀點:“關注在兒童個體的整體發(fā)展歷程中,尋找到自然要素的存在。在兒童身上發(fā)現與自然的契合點,自然教育理念是要遵循個體發(fā)展的內在秩序,以自然甄定兒童發(fā)展的目標與序列,保持基于自然之上的優(yōu)良德行,避免德行的敗化。自然給教育提供本源性的基礎,既是價值觀的自然根據,也是事實的依據,是事實與價值的合一?!?/p>
本文借鑒柏拉圖到盧梭的觀點,挖掘自然教育的靈魂思想,提出親子農場的三要素:自然基地(場地)、親子感受(體驗)和活動環(huán)節(jié)(所設項目)。要利用好天然的教育場所培養(yǎng)孩子的天性,注重利用空間營造安全健康溫馨的樂園氛圍。
親子農場的發(fā)展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其理論研究都比較少,更多的是實踐的農場案例。歐美模式固然可以借鑒,但中國更需要的是一種更加適宜我們國家傳統(tǒng)和生活習慣的親子農場模式,國外的很多項目并不能適應中國的大趨勢,只能引用其精華加以中國化,以此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親子農場與普通的農場很不相同:它不太具有普通的農耕田地以及經濟買賣用途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說,它主要不是提供農產品的實際的產出,而是滿足游客的精神需要;它是旅游類型的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符合現代人精神需求的存在。于人或者說人們向它訴求的,是一種快節(jié)奏都市生活提供不了的、渴望自然渴望家庭真情的情感,這種情感具有明確的親情性,也具有很強的互動訴求,是一種新城鎮(zhèn)化建設與現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反映。
體驗式親子農場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必須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而這些自然教育是通過篩選、精煉、融合、整合的過程使我們所設計的農場有了一個良好的親子環(huán)境,再通過各種親子互動活動的設計,教育體系的穿插的表現,情感色彩的渲染才能使人們在這個親子農場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與親子心理需求的滿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