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59)
本文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得知,當前在松遼盆地的研究過程中存在3個主要爭議:①首先厚層流紋巖段及其上覆碎屑層中所含礦物質存在于營城組的地層中是毋庸置疑的,但對于流紋巖之下是否還存在火山巖夾碎屑巖含煤段[1,2]還有待進一步考量。②其次在任延廣[3]等人提出的對營城組的四分方案來說,其中的“營城組”并未全面的概括了其最初含義,尚未確認松遼盆地的下段是否存在有夾雜礦物的地層段;③而對于處于松遼盆地的火山噴發(fā)形成礦層及其沉積序列問題,為當前眾多學者的主要研究對象,但仍未能達到統(tǒng)一意見。
松遼盆地是一個橫跨我國東北三省的一個方向近北東向的典型陸相沉積盆地,其周圍分布著山脈和丘陵,四周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及遼寧省的山地所環(huán)繞,其盆地內部為嫩江,松花江以及遼河水系沖積形成的松嫩平原沼澤區(qū)。
自古以來,松遼盆地為構造運動的活動區(qū)因而形成了很多不同規(guī)模的斷陷盆地,針對各斷陷處的礦層特性結構,地質背景的研究也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重點。
松遼盆地作為一個地處中國東北部的具有斷坳結構的典型的陸相復合型沉積盆地,國內外學者對于其演化過程及礦產資源勘探價值的開發(fā)具有廣泛興趣。李楚琦[4]研究發(fā)現,在營城組地層中發(fā)育著松遼盆地斷陷處大部分的地質礦物,且具有可開采的潛力。胡佳等人[5]利用地質手段將德惠斷陷營城組的地質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精細化分,將其劃分為6種結構模式。
同時王騰飛等人[6]也確認由火山噴發(fā)沉積而成的礦物在營城組的廣泛分布,且發(fā)現流紋狀礦物在營一段大量發(fā)育。徐淑娟等人[7]著重利用地球物理手段對營城組的火山噴發(fā)期次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并將其總結為兩段期次關系:以出現在營一段的酸性流紋礦物為特征劃分為第一次噴發(fā),以出現在營三段的中酸性地質礦物為特征劃分為第二次噴發(fā)。
有學者認為長嶺斷陷為松遼盆地南部資源最豐富的斷陷,因此前人對長嶺斷陷的各方面開展過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王苗等人[8]認為松遼盆地在斷陷期的礦物特性分布以火山噴發(fā)地質礦物為主,且在營城組發(fā)育著由碎屑礦物組成的完整的沉積序列。
王璞珺等人[9]、劉哲等人[10]通過勘探結果得出長嶺斷陷處的上部噴溢相亞相以及爆發(fā)相亞相具有良好的礦物儲層性能。陸建林等人[11]確認長嶺斷陷擁有形成大中型規(guī)模礦藏的有利條件。
梨樹斷陷位于松遼盆地的東南隆起地區(qū),是松遼盆地斷陷期持續(xù)最長、堆積厚度最厚、埋深深度最大的斷陷盆地。欒穎[12]通過對梨樹斷陷的研究發(fā)現在營城組沉積時期,湖泊相沉積和辮狀河三角洲相沉積為主要的沉積相模式。在營城組二段沉積期,梨樹地區(qū)北部發(fā)生初始抬升致使與之相伴生的是湖盆的縮小。且營城組二段的沉積特點在營三段、營四段同樣適用。范雪松等人[13]運用源匯體系綜合分析方法發(fā)現在營城組沉積過程中存在多方物源:東南部物源、北部物源。
眾多學者對松遼盆地的研究顯示,該研究區(qū)域在地層序列上表現為厚層流紋巖及上覆的碎屑物質沉積含礦物地段。
由于松遼盆地地區(qū)地質礦物主要分布在火石嶺組和營城組,且火山巖的研究對礦產資源的勘探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很多學者對松遼盆地的地質層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松遼盆地斷陷處營城組發(fā)育有大面積的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礦物質。
通過研究發(fā)現部分火山相擁有良好的儲層性能,這對礦田的勘探貢獻了重大的地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