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子宮肌瘤好發(fā)于育齡婦女的多發(fā)性良性腫瘤,有臨床資料顯示[1],可占女性良性腫瘤發(fā)病率的20%[2],對女性生活質(zhì)量有直接影響。目前臨床對有癥狀的子宮肌瘤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可直接、有效的治療子宮肌瘤。而手術方式的不同對患者的內(nèi)分泌狀態(tài)有著一定的影響,為此,本文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子宮切除術分別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分析其對內(nèi)分泌是否存在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248例子宮肌瘤患者,時間為2017年4月~2018年11月。按照患者手術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24例,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24~45歲,平均(31.17±3.47)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6~43歲,平均(31.45±3.24)歲。患者各項基礎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取子宮切除術),即行全身麻醉進行氣管插管,選取適宜的體位(截石位)。展開三孔穿刺(腹部),注入二氧化碳形成人工氣腹。在腹腔鏡協(xié)助下,切除輸卵管、子宮韌帶,在宮頸陰道黏膜分界處進行環(huán)切,分離周圍組織,去除子宮。
研究組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麻醉、體位以及穿刺部位等與對照組相同,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對肌瘤的數(shù)量、形態(tài)以及位置進行熟悉,再對肌瘤進行精準的摘除,而后縫合創(chuàng)面(采用電凝止血),去除腫瘤組織。
觀察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即促卵泡成熟素(FSH)、孕激素(P)、黃體生成素(LH)以及雌二醇(E2)。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對全文數(shù)據(jù)展開計算分析,計量資料記為(s),計數(shù)資料記為%,數(shù)據(jù)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取決于P值的大小
手術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激素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實行不同手術后,兩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相比,差異較大(P<0.05),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組間對比 (n=124
表1 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組間對比 (n=124
images/BZ_49_236_2455_2241_2583.png對照組 6.53±1.12 13.21±1.74 9.85±1.43 132.31±11.87 16.46±2.33 9.46±1.13 14.73±1.75 102.54±10.21研究組 6.62±1.04 12.92±1.31 10.03±1.62 133.25±12.02 7.12±1.42 12.95±1.57 10.65±1.47 127.43±10.65 t 0.654 1.479 0.926 0.618 38.117 20.091 19.879 18.786 P 0.514 0.140 0.355 0.537 0.000 0.000 0.000 0.000
子宮是較為重要的器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胎兒在母體內(nèi)的場所[3]。子宮肌瘤,多發(fā)于育齡女性,屬于子宮內(nèi)良性腫瘤,但對女性的心理、生理健康構成直接的威脅。臨床上進行藥物治療,僅能將子宮肌瘤體積減小,對疾病的發(fā)展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對藥物的依賴性較大,若是停藥,極易復發(fā),治療效果不理想。
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通常采取手術方案,但在手術的選擇上,仍存有較大的爭議[4]。子宮切除術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較佳,但不能保全患者的子宮,有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并對患者內(nèi)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對醫(yī)療服用的需求也不斷增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傾向與子宮的保護,在與醫(yī)師溝通時,更注重于對生理功能的保護。子宮肌瘤剔除術在確保疾病得以有效的治療同時,還能保障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如今臨床上應用廣泛,大幅度減少手術出血量,縮短手術、住院時間更,特別是該舒術式可保障患者的子宮,從而降低對內(nèi)分泌功能的影響。本實驗表明,手術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激素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實行不同手術后,兩組患者FSH、P、LH、E2相比,差異較大(P<0.0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內(nèi)分泌功能影響更少,療效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