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銘
正傳的十類大形有什么特點?同流行的練法有何區(qū)別?
一、雞形大形:宗傳正名曰“雞腿”
心意門中雞形有踩雞步、走雞步、雞腿、遛雞腿、雞步點腿等盤法,但少有人知大形為“雞腿”,其他諸勢皆為小形。心意門中對隱傳的大形——“雞腿”的練法秘不外宣,為什么?因為“雞腿”的習練非常簡單:行踩步,推雙掌,掌根高,略過臍。這樣的雞腿,一學就會,因其結構簡單。結構越簡化,越易出功效。雞腿至簡,易生內(nèi)功,雙手前推,左右用力平順。而十二正經(jīng)左右平衡,雞腿雙手反復前推,易動氣脈,正應合十二正經(jīng)左右氣機運行,所以雞腿極易打通十二正經(jīng)。太極雙掌推碾易生內(nèi)功,八卦雙按掌易生內(nèi)功,與雞腿易簡而生內(nèi)功,同合天地“至簡大道”。雞腿另一重要性不可忽視:雙掌齊出,左右容易協(xié)調一致,促成全身通活,松開骨縫,打通全身各處關節(jié),便于內(nèi)力發(fā)放時的流暢。
雞腿一旦打通了十二正經(jīng),內(nèi)功日益加深,內(nèi)在的功力與外在的活力合為一體,于是練成了“靈勁上身天地翻,打遍天下老雞形”的高深武技。在心意六合拳傳承中,得雞腿密授的傳人極少,以致許多人都誤把踩雞步當作雞腿。
李政販馬,尾追馬后的是雞腿,而不是廣為傳說的踩雞步。若用踩雞步,需要單臂不停地上搖;販馬進行百余里,哪有這樣的體力隨馬行搖動?所以,“尾追馬后”必然采用雙掌低推的雞腿,這才符合李政“途中行拳”的事實。古傳六合中有踩雞步、走雞步、雞腿、遛雞腿、雞步點腿,這五式都練雞腿,皆各有其內(nèi)涵,但哪一式是真正雞腿,學心意拳者知之甚少。
二、猴形大形:宗傳正名曰猴豎蹲
其小形有猴形小裹、小括、小塌、猴掛印、猴鉆等盤法。
猴豎蹲要求屈腿必須達到90度,不足謂之“嫩”,過頭謂之“老”,兩者都是次品,不合格。豎身,不可挺胸;下蹲,不可突臀;雙足,不可踏兩線;后跟,不可抬起。犯了以上條規(guī),都是“猴疾”。
猴形一技,有特殊要求:身法要縮活,兩肘要近肋,手呈猴爪,行偏圓搖晃,步走大斜角,滿地游走,此為猴豎蹲之正法。而熊形重在縮守,身法穩(wěn)健,手法以繞行立圓見長,與猴形正相反。所以許多拳家的猴豎蹲,只是用熊出洞的姿勢往下蹲一蹲,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因為,猴豎蹲與熊出洞,兩者各有著完全不同的盤練方法,此兩式的身法步完全不同,猴形偷勾之手為熊形所不具備,猴形靈巧與鷹爪剛猛則渾然不同。
三、燕形大形:宗傳正名曰燕子抄水
許多心意拳練習者把此式練成如同太極拳“下勢”,這是未得正傳的緣故。燕子抄手穿樹繞林,行九宮之技,盤練時且有陣陣雷聲,為心意八大密技之一,即使正傳弟子也難得其傳。燕子抄水有何作用?《六合十大要序》有言訓:如遇人多,可用燕子抄水。不知道有多少心意六合拳家注意過此古訓,如果練成撲步而下,怎樣對付人多?
燕子抄水之正法,穿臂循環(huán),忽上忽下,繞于林中,走轉盤旋,游于人際。燕子抄水是心意六合拳上乘密技,怎可用撲步下行取而代之?燕子抄水,在旋繞中取陰;游蛇拔草,在穿繞中取目;鷂子入林,在盤繞中取喉。明其理,知其法,誰能全盤通悉?
四、虎形大形:宗傳正名曰虎撲雙把
古譜說:虎撲伸手不見手。此式虎擺尾與虎登山接雙掌猛伸疾撲之勢,極易斷勁。今人多不知此處連勁之法,因此盤練有錯。虎有三絕:一曰尾掃,二曰胯撞,三曰躥撲;演為拳技,一是虎擺尾,二是虎登山,三是虎撲。這三節(jié),初時要分開練熟,但練熟了應將三節(jié)一揮而就,才能一氣貫通。不能“伸手可見”,那就違反了“虎撲伸手不見手”的原則。
虎撲雙把的盤煉容易出現(xiàn)哪些問題?(一)兩腿開步太大,轉換不靈;后腿蹬直,易被人所制,應有蓄勢,略帶彎曲;后足尖外擺,難以發(fā)出整體合力勁。(二)雙掌略高,勁易漂浮;雙掌略低,勁難貫足;直臂雙掌,最易斷勁。(三)雙把發(fā)放,不知拔背,必要挺胸,于是腰背里陷而力不足。這是虎撲雙把的常見病。
五、龍形大形:宗傳正名曰龍形裹橫
今人往往采用十字裹橫、龍形搶勁的練法,更有甚者把形意拳十二形中龍形充當龍形裹橫來練。此藝行拳時,繞圓而進,妙在十字翻花之手,巧在龍形步轉換,如神龍游云,翻騰矯健,觀者無不嘆之。
龍形裹橫盤法:神龍蟠云,首角搖,長尾擺,仿學拳技,有兩勢:
(一)龍行云,輕飛洄游:先上半步,仰掌徐徐下劈,輕似飄飛雪,勢如龍折疊,兩腿盤交,雙臂互交,慢慢翻身后轉,穿掌而出。也可習于四正四隅,緩緩旋轉。此式內(nèi)練循經(jīng)行脈,外練活體輕靈。
(二)龍裹云,翻騰掃空:大劈力下,抖身而起,兩臂十字翻花,龍無直行,繞圓八方游走,身隨步轉,手隨身旋,借全身旋轉之力,極力向側后橫掃。
上述龍形裹橫的兩種練法,不能把十字裹橫當成龍形裹橫,以及把龍形裹橫“平挒勁”練成十字裹橫的“橫拔勁”。
再說要點:龍形裹橫的雙腿,必須交盤成龍形步,如果單腿叩跪則全身難以裹縮;兩臂互交,上手須指天,掌根須外突,若斜指前方則難以穩(wěn)定重心。
(未完待續(xù))
(編輯/劉強)
猴形一技,有特殊要求:身法要縮活,兩肘要近肋,手呈猴爪,行偏圓搖晃,步走大斜角,滿地游走,此為猴豎蹲之正法。而熊形重在縮守,身法穩(wěn)健,手法以繞行立圓見長,與猴形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