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展
“顧曲精微數笠翁,名園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蘭溪去,好聽秋江一角風。”芥子園原為李漁在金陵(今南京)從事戲劇、編印《芥子園畫譜》的私家園林,李漁故里蘭溪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清代戲劇家、戲劇理論家、小說家,仿照南京的芥子園建造了這座園林。蘭溪芥子園位于美麗的蘭蔭山麓、三江之畔,占地9.3畝。
當年為了營建芥子園,李漁四處籌集資金。千辛萬苦,他終于籌集到了建園資金:“不足營三窟,惟堪置一丘?!苯孀訄@之名正來源于此。李漁說:“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義?!碧m溪芥子園為仿古園林建筑,其園雖小,但別有洞天。園中套園,曲徑通幽,古中見雅。其設計體現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點,繼承了南京芥子園的建筑風格和稱號,并處處體現了芥子園的古樸內涵。
走進芥子園大門,便能看到“才名震世”四個大字。通過回環(huán)曲折的木長廊,一塊長條大石頭立在眼前,上面是用紅色篆體書寫的“須彌”二字。走出長廊,前面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池塘,名為“芙蕖池”。荷花早已過了時節(jié),不見蹤影,只留下或枯黃或墨綠的荷葉漂浮在水面上,更兼蒙蒙細雨,不由得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
芙蕖池周圍綠植遍布,蒼翠欲滴。園中種植了桂花、海棠、芭蕉、竹、山茶、梅花等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花木,竹子中通外直,虛心有節(jié),古往今來一直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竹能令俗人之舍不轉盼而成高士之廬”,李漁對修竹的偏愛體現了歷代文人雅士的園林情趣。他對于竹的配置,不僅為綠化而已,更有意境,能觀能賞,以賞為上??拷窳郑瑫r常能聽到清脆的鳥鳴聲。風一吹,竹葉時不時發(fā)出聲響,風聲、鳥鳴聲與竹子搖曳的聲音譜成了一支美妙和諧的自然交響曲。
芙蕖池的一邊為李漁的戲臺,上面有“粉墨長生”四字,為著名詩畫家周滄米所題。在戲臺對面與其隔水相望的是燕又堂,燕又堂意為希望燕子年年在此安居,此為蘭溪芥子園的主體建筑。李漁是蘭溪歷史上第一個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一樓設有李漁展廳,展廳正堂內掛有著名畫家、蘭溪之子方增先所作的李漁像和蘭溪書法家陳永源所題的對聯(lián)。李漁曾請一些名人題寫匾聯(lián),文聯(lián)辭對兼有書法之妙。如匾額“一房山”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半潭秋水一房山”這句詩來深化擴大景點的意境。李漁的巧思還體現在對匾聯(lián)的制作上,他不滿足歷來園林中匾聯(lián)形式的“成格定制”,于是把匾聯(lián)制成各種形式,如“蕉葉聯(lián)”“此君聯(lián)”“冊頁匾”“虛白匾”“石光匾”“秋葉匾”等,使匾聯(lián)增添了形式美、質感美,賦予其較高的美學價值。
展廳以圖片、史料相結合的形式,根據李漁生平事跡和活動軌跡,展示了李漁貧寒家世、鄉(xiāng)試落第、歸隱伊園、萍寄武林、維權抗爭、寓居金陵、游歷四方、老居層園等歷程,同時記錄了世界各地李漁研究者們的學術交流和名人走訪等活動。曾有人評論道:“入芥子園者,見所未見。讀《閑情偶寄》一書者,聞所未聞?!痹诶顫O的全部著作中,最有價值的當屬《閑情偶寄》,特別是其中的《居室部》《器玩部》和《種植部》,是繼明代造園大師計成《園冶》一書之后又一部有世界影響的造園學名著。李漁不僅繼承了以《園冶》為代表的造園藝術文化,還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造園藝術,在中國造園藝術史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走過醉緣橋,能見棲云谷?!拔菖c洞混而為一,雖居屋中,與坐洞中無異矣?!睏乒仁桥c屋巧妙相連的假山石洞,在里面注水,又刻意營造一些縫隙,“使涓滴之聲從上而下,旦夕皆然”。置身其中,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能感受到陣陣寒意,如同“真居幽谷”,所以取名為“棲云谷”。
穿過棲云谷,西面路旁立有李漁銅像,為執(zhí)竿垂釣的姿態(tài)。李漁本人也十分滿意自己的這一巧思:“蓋因善塑者肖予一像,神氣宛然。又因予號笠翁,顧名思義,而為把釣之形,予思既執(zhí)綸竿,必當坐之磯上。有石不可無水,有水不可無山,有山有水,不可無笠翁息釣歸休之地,遂營此窟以居之,是此山原為像設。”中國古典園林中多以雕刻石燈籠、動物等園林小品為主,這還是第一次在園林中出現人物雕塑,尤其是園主本人的塑像。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他那種“有石不可無水,有水不可無山”的造園思想,正是中國古典園林“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之一。
再向北走,便是浮白軒了,浮白軒是一個書房,書房內能“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禽夜聞歌”。想象著在浮白軒中品茗、閱讀、觀景、靜思,別有一番生活情調?!案“总幹校笥行∩揭蛔?,高不逾丈,寬止及尋,而其中則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凡山居所有之物,無一不備?!痹谛∩缴线€有一座佩蘭亭,取名自李漁所作的《歸故鄉(xiāng)賦》:“采蘭仞佩兮,觀濲綽觴”。沿著小徑拾級而上,站在小山上俯瞰,芥子園美景凈收眼底。正值初冬,草木凋零,更添寒意。
“當日笠翁李,千古文章兼雅鄙,傳奇其事,丹青其事,將世間人我是非,花禽山水,盡化作閑情偶寄笑作淚;莫言芥子微,個中天地納須彌,草樹如斯,池石如斯,愿天下漁樵耕讀,名士布衣,都來此暢飲放歌蘭畹溪?!碧m溪芥子園正如園內大門柱子上的楹聯(lián)所描述的一般,雖小,但構思精巧,極盡園林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