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宏淵
高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根本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始終堅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培根鑄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堅持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是我國高校的本質特征,高等教育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鑄魂育人,擦亮大學政治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強調:“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笨梢姡瞬排囵B(yǎng)目標必須符合社會發(fā)展和歷史方位的需要,必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一方面當代大學生沒有歷經(jīng)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難,社會認知不深刻,若不注重思想上的引導,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正確的價值方向;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主渠道作用發(fā)揮力度不夠、新思想“三進”深度不夠、“三全育人”寬度不夠等問題,淡化了人才培養(yǎng)的底色。因此,高校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重要契機,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強大思想武器,推動高校黨建工作,落實落細新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夯實人才培養(yǎng)的“打底工程”。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將新思想全面精準融入思政理論課建設,以鮮活的實例分析感化學生,以科學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強大的真理力量引導學生,不斷用好、用活主陣地,提升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長沙理工大學著力構建“1+4”育人新體系,在打造4門思政精品課程的同時,努力將新思想融入日常思想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專業(yè)課程講授、學生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之中,出版了全省第1本課程思政案例,確保新思想學習四年不斷線,研究生等各類學生全覆蓋,實現(xiàn)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始終堅持師德第一標準。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師。高校教師應當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肩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眻猿稚鐣髁x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關鍵在教師;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學、真信、真用就是新時代教師的重要政治標準。因此,對廣大教師來說,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牢固樹立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做好“四個引路人”,這既是政治責任,也是教師的本分,更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依靠和保證。但不容回避的是,當前教師隊伍中還存在著重教書輕育人、重學術輕思想政治、強調學術自由忽視課堂紀律等師德師風問題。高校要始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程,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抓準抓實抓嚴,著力整改好、解決好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隊伍,用育人業(yè)績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涌現(xiàn)了許多教師典型,深受廣大學生愛戴。
始終堅持踐行“四個服務”的時代使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是高等教育的時代使命,也是立德樹人的最終歸屬,彰顯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價值。當前,中國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高校在實現(xiàn)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上有新突破,從而提升高科技領域話語權?!鞍颜撐膶懺谧鎳拇蟮厣希芽萍汲晒麘迷趯崿F(xiàn)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學的時代追求。2018年,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到長沙理工大學調研,希望我們“做好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文章”。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依托學校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為破解洞庭湖保護與治理現(xiàn)實問題、建設智慧城市、促進長江經(jīng)濟帶發(fā)展等多領域提供政策參考和技術支持,在服務湖南高質量發(fā)展中彰顯高校擔當。同時,堅持把創(chuàng)新教育融于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內部治理之中,加強與行業(yè)企業(yè)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不斷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具有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用人才培養(yǎng)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擔當作為踐行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向人民交上滿意的高等教育答卷。
(作者系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