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遐
《紐約時報》曾稱贊斯圖爾特·布蘭德創(chuàng)辦的《全球概覽》是互聯(lián)網之前的互聯(lián)網,是關于未來的一本書,是印在紙上的網絡。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同樣提及:“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非常好的刊物,叫作《全球概覽》,它可以稱得上是我們這代人的‘圣經?!?/p>
斯圖爾特從未想過,他創(chuàng)辦的《全球概覽》雜志,成為了互聯(lián)網時代弄潮兒們的精神啟蒙。盡管只是一本雜志,但是其中傳遞的求新、求知精神,卻深深感染了許多讀者。斯圖爾特對于未來社會的認知更在這代人心中種下了理想的種子,“科技必然改變未來生活方式?!彼箞D爾特獨特的眼光,總是領先這個時代,帶領著人們去追尋新的生活方式。
站得越高,看得越清
1966年8月23日,環(huán)月飛行器1號第一次從太空中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斯圖爾特一直期盼著能夠站在地球之外回望這個藍色星球,在此之前,他就在麻省理工學院旁的路上販賣一些徽章,上面寫著:“為什么我們還沒看到整個地球的照片?”
曾幾何時,多少人在爭論地平、地方、地圓與其他。“站得越高,就越能看到這個地球是圓的?!彼箞D爾特說,無論科學或是人生,只要你站位越高,那么看得就會格外清楚。
無所不能,了解一切,就需要人們站得夠高。斯圖爾特認為,人類能夠通過無限延展自身的信息源來達到這樣的目標。
1968年秋天,《全球概覽》創(chuàng)刊,斯圖爾特不無深意地使用了NASA(美國宇航局)公布的首張外太空拍攝下的地球圖作為封面?!拔覀兙腿缟系?,不妨讓自己變得更像?!痹诎l(fā)刊詞中,他充滿野心。
借用喬布斯的比喻,《全球概覽》就像紙上的谷歌 ,卻又比谷歌早了 35 年。斯圖爾特會開著自己的皮卡,沿著高速公路不斷找尋新的產品。他把這些時間都用作《全球概覽》匯編。第一期的《全球概覽》中,斯圖爾特為人們推薦了近百本期刊與雜志?!斑@些讀物很重要,它們最先幫助人們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理解全球系統(tǒng)?!痹谒箞D爾特的設計中,掌握了這樣的知識系統(tǒng),能夠幫助年輕人形成更高的站位,發(fā)現(xiàn)未來的靈感,重新構建新的生活方式。
沒有人把5美元一本的《全球概覽》作為商品,他們都把斯圖爾特當作信息的源泉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主張。在他的帶領下,《全球概覽》逐漸成為了產品推薦者和使用者的交流平臺。“它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它給予你工具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教育、自己的生活?!薄哆B線》雜志創(chuàng)刊主編凱文·凱利說。
《全球概覽》問世后不久,基于斯圖爾特的精神,便催生了一個用戶社群。“這是前網絡時代的網絡論壇?!惫韫鹊腎T工作者們回憶時,依然激情澎湃,“斯圖爾特總是會推薦新奇、尚未成為常識的東西。”正因為這些新奇的東西,讓人們預見了未來,影響了喬布斯、貝索斯等一代人。
鼓吹計算機的使徒
如果說科技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源泉,那么毫無疑問,斯圖爾特就是科技的使徒。當斯圖爾特第一次看到硅谷的商用電腦,他仿佛看見了時代的潮流?!拔曳路鹂匆娪嬎銠C比藥品更能夠拓展我們的意識?!?/p>
20世紀60年代,美國青年們爆發(fā)出對于計算機的反叛。他們紛紛認為,計算機的誕生必然會造成高度理性,削弱了人的價值。哲學家馬爾庫塞同樣提出了在科技發(fā)展背景下被剝奪創(chuàng)造力的“單向度的人”概念。但是,《全球概覽》卻不遺余力地為計算機搖旗吶喊。
個人計算機的概念,就是在《全球概覽》中被提出的。斯圖爾特非常喜歡看程序員們工作的樣子,他肯定科技是改善人類生活、解放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媒介,在雜志中陸陸續(xù)續(xù)介紹了很多新型電子計算機。
在斯圖爾特的帶領下,許多硅谷科技工作者聚到了一起,成立了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蘋果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斯蒂芬·沃茲尼亞克也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全球概覽》激發(fā)了斯蒂芬開發(fā) Apple 二代電腦?!薄哆B線》雜志總編克里斯·安德森表示:“斯圖爾特啟發(fā)了個人計算機運動,進而啟發(fā)了最初的網絡,啟發(fā)了開源軟件運動,從而啟發(fā)了開源硬件運動……”無窮無盡的啟發(fā),仿佛正是斯圖爾特的初心。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奧蘭·凱伊同樣非常傾慕斯圖爾特:“《全球概覽》事實上是斯圖爾特創(chuàng)造的組織信息方式,超鏈接信息系統(tǒng)。”而這也是數(shù)十年后出現(xiàn)的因特網信息系統(tǒng)模式?!?/p>
即便《全球概覽》早已???,但半個多世紀以來,斯圖爾特依然站在技術前沿領域,“因為我深愛著這些新科技,它們讓我非常著迷”。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Stay Hungy,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許許多多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口中傳遞著這句話,但知道出處的屈指可數(shù),很多人以為這是喬布斯留給世界的名言。事實上,1974年,《全球概覽》的最后一期封面上,是斯圖爾特寫下了這句話。
“你需要有像初學者那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新事物。我們需要自信以及好奇心的結合。虛心若愚,就是堅守愚見,那是根植于我們天性深處的樂觀心態(tài)。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沒有因為我的愚蠢而死呢。我們還是繼續(xù)發(fā)揚這種精神吧,讓我們一起來冒險。”斯圖爾特一如既往。他每天依然和很多人進行郵件溝通,幫助著別人的冒險,也堅持著自己的冒險。
“復活滅絕物種”是年逾古稀的斯圖爾特的最新事業(yè)。他與妻子成立了非盈利組織“復蘇”,試圖在基因保護等方面給予科學家更多支持和幫助。
“復蘇”的一個重要項目是旅鴿。在斯圖爾特童年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帶著他到郊區(qū)名叫“鴿子河”的地方避暑?!皬哪菚r起,我就對鴿子很感興趣?!碑斈晟俚乃x完奧杜邦關于旅鴿滅絕的故事時,他非常震驚。不到100年的時間,現(xiàn)代文明就將曾經遮蔽天空的種類屠戮殆盡。他說:“旅鴿的滅絕是歷史上最觸目驚心的滅絕事件,它教會了人什么是滅絕,并從此激勵我們保護其他的生物免遭滅絕。”
斯圖爾特想改寫人類犯下的過錯,“復活旅鴿這個物種,將它們成群地放歸野外,可以改寫人類犯下的罪行,或許還能激勵整個自然保護運動”。
不過,與保護我們身邊的瀕危物種不同,復活滅絕物種不僅面臨著法律的束縛,還有科技的限制,但是斯圖爾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愚見”。他認為,復活并不困難,這只是時間問題。不知道在未來數(shù)年里,他是否能夠像自己引領現(xiàn)代網絡科技潮流那樣,引領出新的復活滅絕物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