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攀、郎明偉 錦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錦州 121000
從本質上分析,質量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的核心點,為了能夠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就需要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所以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尤為重要。對于建筑結構設計而言,設計方案因為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難以實現設計的真正意圖,或者是未根據設計方案進行施工,不但導致各項資源嚴重浪費,還會對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建筑結構是由不同的構件協(xié)同組成,不同構件發(fā)揮的作用也有著一定區(qū)別,由此就存在輕重之分。當發(fā)生意外力量的沖擊,各個構件之間在協(xié)同抵抗的前提下,也要保證關鍵構件的安全性,否則就可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1]。針對建筑中的關鍵構件,必須要進行全力保護,針對其他構件在特殊情況下要以保護關鍵構件為主?;诖耍诮ㄖY構設計中要分清主次,嚴格秉承抓大放小的基本原則。
若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過于剛硬,就會減弱結構變形能力。當受到較大破壞力時,就可能造成建筑結構嚴重受損。若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過于柔和,那么在遇到外力時就可能會總體傾覆[2]?;诖?,在建筑結構設計時要嚴格落實剛柔并濟的基本原則。為了能夠實現建筑結構的剛柔并濟設計,就必須綜合分析所有構件特性,針對各個位置與各個結構都必須貫徹剛柔并濟的基本設計原則。
關節(jié)是建筑結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縱觀建筑結構設計實際情況,因節(jié)點設計不合理而引發(fā)建筑質量問題的例子相對較多。理想情況下,建筑結構體系之中是不需要關節(jié)的,所有的外力都可以及時的削弱或者是傳遞。所以進行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必須要打通所有關節(jié),使外力能夠在各個關節(jié)位置暢通無阻。
為了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以及可靠性,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必須層層設防。在遭遇嚴重災害時,一切抵抗外力的建筑結構經過協(xié)同作用,能夠有效減小外力,最大程度上減小損害。若是僅僅依靠某一構件,那么是極其危險的[3]。比如,框架剪力墻要優(yōu)于純框架;多肢剪力墻要優(yōu)于單片墻,充分表明了多道防線的重要性。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耐久性以及適用性的前提下,應根據人們的真實需要,追求于建筑的舒適性與環(huán)保性。第一,建筑工程的根本性目標就是為人們所服務,針對人們對建筑舒適性提出的嚴格要求,在結構設計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第二,面對全球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問題,綠色建筑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所以在結構設計中也要秉承綠色環(huán)保的基本原則。
針對建筑結構設計的計算,必須要重視下述幾點問題:①對底框砌體結構進行合理驗算;②選擇準確的方法進行樓板計算;③保證荷載計算的準確性;④根據實踐經驗分析與判斷計算結果的準確性,然后再決定是否以此作為基本依據展開施工設計。關于建筑結構的構造,需要重視下述幾點問題:①高度關注構件配筋率極限值問題,若是建筑對抗震有著嚴格要求,那么在進行設計時必須綜合分析建筑構造延伸性,確保構件達到最小配筋率基本要求;②根據標準要求配置鋼筋,同時確保鋼筋可以滿足各個位置的延伸、搭接與錨固具體要求;③選擇科學、有效的融熱通風等有關方式,防止屋面溫度升高產生應力,導致墻體發(fā)生開裂等問題。
從本質上分析,建筑工程應具有相應的抗震能力,特別是民用建筑,所以建筑結構設計要綜合分析其抗震性,主要通過二階段設計達成三水準抗震設計要求。一是多層砌體結構,以橫墻承重或縱墻承重的建筑結構體系為主。針對縱墻與橫墻的設計,必須確保均勻對稱,而且在豎向方面應保證上下的連續(xù)性,在房屋的轉角位置與盡端不要設計樓梯,從而在遇到地震災害時,能夠避免發(fā)生坍塌傷人事故。二是多層高層的鋼筋砼結構,應以雙向抗震墻與框剪等有關抗側力結構為主,從而有效承擔地震力。從框剪體系方面分析,各個抗側力結構必須在空間層面達到協(xié)同工作狀態(tài)。對于抗震墻間的屋蓋與樓蓋長寬比要進行有效控制,切實提高抗震墻自身剛度,樓蓋以及屋蓋安全性。在建筑結構布置過程之中,應該優(yōu)先選擇較為規(guī)則的結構。對于比較復雜的結構需要建立防震縫,將其設計成比較規(guī)則的結構單元。
由于地基的沉降問題,建筑結構構件很容易發(fā)生不同層面上的損壞,或者是出現不同情況的開裂問題,尤其是高層、超高層建筑,地基需要進行深埋,使得此類問題更加的明顯。基于此,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需要高度重視地基沉降影響要素。針對高層建筑,地基應以樁筏或者是樁箱有效融合的方式為主,群樁的建立必須與上部結構重心組相統(tǒng)一,以確保箱體總體剛度達到標準要求。針對多層建筑,軟土層厚度相對偏大,需要借助于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有效管理多層建筑沉降問題。與此同時,應綜合分析地基實際情況、建筑上部結構等,然后根據建筑結構設計現實狀況,明確地基處理具體范圍以及需要達到的技術指標。通過對地基處理技術方案科學性、可行性、經濟性等的綜合分析與研究,確定最理想的處理技術方案。
基于新時代環(huán)境下,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也有了新要求、新目標。從本質上分析,結構設計直接決定著建筑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所以要將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結構設計基本原則,確保結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同時綜合分析各種影響要素,提高結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與經濟性,從而切實保證建筑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