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鄔滄萍教授于1951年響應國家號召,從海外歸來參與創(chuàng)辦高等教育,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從事人口學研究,又于近花甲之年從事老年學研究,是目前我國研究人口問題時間最長的學者。既是我國“人口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老年學”的奠基人。
鄔滄萍教授是我國第一個提出健康老齡化概念的人。他說:“健康老齡化的目標不僅僅是生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質(zhì)量。我們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提倡健康老齡化是非常必要的。”作為人口學家,他認為:“長壽并不等于健康。平均預期壽命指標反映的僅僅是壽命的長度,而不反映壽命的質(zhì)量;并且它是從負面來衡量健康,不能反映正面的健康狀況,即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完好狀況?!?/p>
鄔滄萍教授用自己打比方:“我自己今年97歲高齡,卻腰板挺直,行走自如,聲若洪鐘,是一位健康老人。然而有的人年齡雖比我小,卻十幾年疾病纏身。雖然看似是長壽,卻正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兩類老年狀態(tài)?!?/p>
因此,鄔滄萍教授提出“健康預期壽命”的度量指標,其指標包括:
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健全,如吃飯、穿衣、室內(nèi)活動、洗澡、上廁所、大小便控制等,這主要反映生理和體能的健康狀況;
2、器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健全,如購買、燒飯、認路、提重、使用公共交通、理財、算賬等,這主要反映身心健康、認知能力、日常生活功能的發(fā)揮;
3、社會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健全,如再就業(yè)、返聘、社區(qū)活動、志愿活動、咨詢等老有所為的活動,這主要反映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活動的功能。
鄔滄萍教授說:“不過,由于健康預期壽命不完全是客觀指標,其中有主觀成分,目前還無法統(tǒng)一衡量標準?!?/p>
對于如何保持健康長壽,他同樣強調(diào)三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防止產(chǎn)生危險因素,導致慢性病的不正常衰老;
第二級預防:對慢性病早發(fā)現(xiàn),防止因病致殘;
第三級預防:加強預防、治療、康復,減輕病人對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在2018年年初的一次會議上,筆者再次見到鄔滄萍教授時,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如今已是97歲的他,不僅從始至終沒有離開會場,而且上臺講話走路不用人攙扶,甚至還在著書立說,帶博士生、研究生。他說:“老年人在生活中,樂觀是很要緊的。我之所以還在工作,就是想看看一個知識分子的潛能究竟能堅持多久,自己要做個實驗。” 這也是鄔教授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他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工作,幾乎兩年出一本書。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八十歲左右時,還經(jīng)常參加國內(nèi)外的各種會議和講學。到了九旬后,才基本不出國,仍在專心研究如何健康老齡化,帶學生、上網(wǎng)、看書、寫文章,總是閑不住。90歲時,他還主編了一本50萬字的題為《老齡社會與和諧社會》的著作。
他爽朗地笑著說:“現(xiàn)在很多專家研究老年問題都沒研究到家,為什么?從65歲到95歲的老人,年齡相差30歲,中間差別很大,研究者若沒有親身體驗,就沒法研究透徹。健康老齡化,我要親自試一試,能不能把無法自理的時間壓縮得最短,當然,最好一直能自理!”
鄔滄萍教授告訴筆者:“自己這輩子除單位安排住院檢查身體以外,從來也沒有住過醫(yī)院,也從來沒有感到腰酸背疼的時候?!边@與他喜歡“生命在于運動”有關。年輕時就非常熱愛體育運動,到了中老年他仍每天堅持用一個小時活動身體,平時看電視的時候也要走來走去。主要做太極拳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接近90歲后,他為自己編的一套保健操。他說:“這是專門解決自己身體上的‘短板問題,這套操是在鶴翔功的基礎上改編的,我稱它為‘鶴翔操,這是伸展運動和平衡有氧運動。我做這套操,身體各個部位的關節(jié)都得到了活動,又吸入了大量新鮮空氣,身體自然會好。”做完操,他就會到小區(qū)的健身器械上鍛煉,主要是肩關節(jié)膝關節(jié)練習器和肩關節(jié)康復輪,鍛煉四肢和肩部的各個關節(jié)。最后是一條腿站著,另一條腿放在水泥凳上,用雙手敲腿,兩條腿輪流做。他說,這有利于舒筋活血。
鄔滄萍教授講:“我也學過很多老年醫(yī)學,知道怎么養(yǎng)生,但是我認為養(yǎng)生,就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飲食平衡、科學健身、心理平衡等等,最要緊的是堅持?!彼运貏e重視作息規(guī)律,每天七點起床,中午午睡半小時到一小時,晚上看完央視《共同關注》,十點以后再看看報紙如:《參考消息》等,然后就睡覺。
鄔滄萍教授在飲食上注意營養(yǎng)均衡,雞、鴨、魚、肉、菜,什么都吃,什么都適可而止。早上出去晨練前,先喝一杯牛奶,吃一點水果,晨練回去后正式用早餐,喝稀粥、吃果醬面包和香腸,中晚餐兩三個菜,有葷有素,再加一個湯。他認為:“年紀大了,多吃水果和素菜,肉菜可以少吃一些。飲食要有度,每餐不要吃得過飽,吃個七八成飽就行了,特別是晚餐?!?h3>樂觀豁達 身體自然康健
鄔教授現(xiàn)已97歲高齡,但看起來只有70多歲。思維敏捷,思路清晰,還自己上下電梯去取報紙。他相信:“一個人有生活目標和沒生活目標是不一樣的?!?他說:“現(xiàn)在大家生活好了,吃穿不愁,要把名譽地位置之腦后,不為小事操心,莫管兒女煩心事,心態(tài)平靜如水,身體自然康健?!币蚍蛉擞?007年去世,子女又都在美國,鄔滄萍教授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巢老人”。但是,他每天依然在看書學習,忙碌而充實,對生活和工作依然充滿激情。
在國內(nèi),當鄔滄萍教授提出“健康老齡化”的理念時,有人說,鄔滄萍本人就是一個“活廣告”。鄔滄萍教授談到,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證明了,一個人的衰老是可以推遲、可以延緩的,不是“逢老必衰”、“逢老必病”,降低完全不能自理的人的比例,這是國家發(fā)展的目標。
鄔滄萍教授仍在不斷探索、挑戰(zhàn)自我:“我想試一試,用我的生活經(jīng)驗、我的老年學知識、老年醫(yī)學知識,總結(jié)一下,個人怎么應對老齡化、社會怎么應對老齡化。再給我?guī)啄?,我就能慢慢總結(jié)得更好一點,這就是我的目標,為社會再作些貢獻。”
讓我們衷心祝福鄔老:健康幸福長壽!
“健康老齡化的目標不僅僅是生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質(zhì)量。我們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提倡健康老齡化是非常必要的?!?/p>
——鄔滄萍教授是我國第一個提出健康老齡化概念的人
“我自己今年97歲高齡,卻腰板挺直,行走自如,聲若洪鐘,是一位健康老人。然而有的人年齡雖比我小,卻十幾年疾病纏身。雖然看似是長壽,卻正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兩類老年狀態(tài)?!?/p>
——鄔滄萍教授用自己打比方
“老年人在生活中,樂觀是很要緊的。我之所以還在工作,就是想看看一個知識分子的潛能究竟能堅持多久,自己要做個實驗。”
——鄔教授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