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榆樹市育民鄉(xiāng)中心小學校)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打基礎階段,在之后的學習中會陸續(xù)接觸到一些復雜的題目,因此,應當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審慎的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有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探究式教學的基礎。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式教學已經備受關注。而探究式學習是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展開的,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并且對隱含的信息充分領會。只有這樣探究式學習,之后的步驟才能有效展開。
1.馬虎、不仔細導致的審題不清。馬虎、不仔細導致的審題不清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審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本身是有能力解題的,但是卻因為審題不清而計算錯誤,顯然是很可惜的。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做題目無法集中注意力,審題過程一再被打斷,因此,無法全面把控題目。其次,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對作業(yè)和考試都敷衍了事,長久下去勢必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后續(xù)學習活動的開展。最后,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弱,無法從復雜的信息中挑選有助于自己解題的信息。
2.審題時出現(xiàn)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是在大量做題之后形成的習慣性思維。而這種慣性思維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首先,學生可能無法審清題干。他們一直接觸的題目是“以下答案正確的是”但是有的題目出現(xiàn)了“以下答案不正確的是”,學生仍會以前者做題,導致題目做出。其次,學生無法審清題目內容。以一次小測驗為例,一個填空題是“一副三角板有幾個直角”,但是學生們將此題想成了常做的“一個三角板有幾個直角,”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1”。這種錯誤并不是由于知識儲備不足,而是因為思維定式導致審題形式化。
3.生活經驗缺乏導致無法正確審題。數(shù)學題目的解題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的過程。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生活實踐遠遠不夠,因此,很多題目的內容根本無法想象。以一個題目為例:講一個長140厘米的木料鋸為七段,每鋸一次需要花費2分鐘的時間,那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極有可能會認為需要14分鐘。生活經驗的缺乏導致無法正確審題與前兩者有明顯的區(qū)別,這是一種知識儲備不足的表現(xiàn)。
1.加強老師的引導和示范。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依然十分依賴于老師的引導和示范。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強審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仔細認真的審題習慣。老師在教學時應當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在教學時通讀題目,對題目有整體上的了解;其次,對于題目中的重要信息予以標注,從而養(yǎng)成學生讀題標注的習慣,防止由馬虎產生的錯誤。再次,在逐句分析題干的同時,分析通過這句題干可以解決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解題思維。最后,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存在問題時,應當重點予以重點關注,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開展發(fā)散性解題教學。首先,發(fā)散性解題教學指的是在遇到一個題目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題目學習,防止思維定式的產生。其次,老師可以通過頻繁改變題干的問法來解決思維定式的問題。比如,將“正確”換為“不正確”,改變已知條件的單位,等等。最后,培養(yǎng)學生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是一種最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比較掌握的知識更加準確,因此,老師在進行解題教學時,應當將相似的題目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產生具體、直觀的印象。
3.將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數(shù)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時應當將數(shù)學生活化,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時,盡可能將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此外,老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經驗。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好:“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tǒng)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審題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難題的先導,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必須具備的能力,良好的審題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用。但是,審題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當加強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