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 單珊
2018年12月14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歐洲議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演講。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現(xiàn)任法國總統(tǒng)。1977年12月21日出生于亞眠,曾是投資銀行家,法國前經濟部長。2016年4月6日他成立“共和國前進黨”,并在2017年法國總統(tǒng)選舉中勝出,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的41歲生日過得很不愉快,因為這一天他收到一份很糟糕的“禮物”。
2018年12月21日,90名身穿“黃背心”的法國人在安古蘭的一處空地舉辦一場“處決”。他們居然做了一個沒有眼睛的馬克龍頭像,在頭像下貼一把斧頭,并圍著這件“藝術品”載歌載舞,唱道,“這是對不公的處決”。
此舉震動了馬克龍政府,隨即數(shù)名“處決”一幕的參與者被捕,愛麗舍宮稱“這是犯罪”。
這天,“黃背心運動”進入第六周。
2018年10月初的一天,33歲的貨車司機艾瑞克·杜勒爾從超市回家。他提著一袋生活用品,這已經花光了他上個月的工資。杜勒爾有點喪氣,打開電腦想打發(fā)時間。一個“反對馬克龍?zhí)岣呷剂隙悺钡穆?lián)署聲明吸引了他。原來,近日馬克龍政府打算提高燃料稅,以控制燃料消費,保護環(huán)境。一位女士不滿這個政策,在網上發(fā)起抗議,尋求簽名。
全球柴油價格相對便宜,柴油車是法國工薪階層喜愛的車型。目前,法國油價至少一半是稅,杜勒爾很清楚,若政策執(zhí)行,他將從微薄的工資中撥出一筆錢交稅。他摸著干癟的錢包說:“都快活不下去了,還談什么環(huán)保?”他隨手將聯(lián)署聲明貼到臉書主頁轉發(fā)。沒想到,隔天,無數(shù)人在他的帖子留言。一個月后,已經有120萬人簽名。簽名的人還倡議上街抗議,把訴求付諸行動。
11月17日,28萬人穿上“黃背心”聚集在香榭麗舍大道上。黃背心是法國司機的必備裝束。當車輛拋錨時,司機穿上黃色高反背心,防止未被辨認出來而發(fā)生意外。這種背心很常見,也很便宜。因此,這場浩浩蕩蕩的集會也被稱為“黃背心運動”,抗議者則被叫做“黃背心”。
皮耶是一名“黃背心”。示威當天,當他喊完“馬克龍下臺”的最后一個字時,就被巨大的水柱打中。他倒退了五步,一個踉蹌,摔倒在地。水柱沒停下,以至于皮耶的嘴被水灌滿,出不了聲。皮耶的伙伴不甘示弱。他們扔石頭、砸車窗、點燃汽車,繼續(xù)高喊“馬克龍下臺”。警察不停地打水槍,向民眾投擲催淚瓦斯和煙霧彈。事后,皮耶接受采訪時說:“我來這里抗議,不僅因為汽油錢,還因為物價太高,我沒得選?!?/p>
用水柱打中皮耶的是巴黎防暴警察艾倫。前三周,艾倫和同事們一起驅散“黃背心”。12月初,他卻和同事們加入抗議隊伍,與皮耶站到了一起。因為巴黎警察的制服有藍色條紋,他們稱自己是“藍背心”?!八{背心”控訴工資太低、連日加班、積勞成疾。
抗議群體不斷增加,訴求也從“反對燃料稅的提高”變?yōu)椤胺磳︸R克龍”。比利時、德國、土耳其等多個國家的民眾也效仿“黃背心”,走向街頭。2018年12月12日晚,歐洲議會所在地斯特拉斯堡發(fā)生恐怖襲擊,甚至有民眾稱,“這是馬克龍政府的陰謀”。他們認為馬克龍試圖發(fā)動恐襲以嚇退“黃背心”接下來的集會。12月21日馬克龍生日當天,包括安古蘭在內的多個法國城市均出現(xiàn)了針對馬克龍的“送禮”事件。
面對憤怒的“黃背心”,馬克龍的表態(tài)如過山車一般。12月2日,他說這場抗議“可恥”“法國不允許暴力”;5日,他宣布暫緩執(zhí)行調漲燃料稅的政策;10日晚,馬克龍則在愛麗舍宮發(fā)表電視講話,宣布國家進入經濟和社會緊急狀態(tài)。他說:“我知道我的話傷害了部分人,我應該負責。我只是要改革這個國家的政治機制,革除40年來的弊端。我心里唯一裝的,是你們(人民)?!?h3>“改革急先鋒”
“黃背心運動”的第十二天,趕赴G20峰會的馬克龍乘專機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他打開機艙門的是一位身穿黃背心的機場工人。馬克龍似乎有點兒尷尬,但仍主動和他握手。法國媒體調侃這一幕:“離開法國,馬克龍也躲不掉‘黃背心?!倍谝荒昵暗腉20峰會上,擔任法國總統(tǒng)僅半年的馬克龍在企業(yè)家峰會上發(fā)言。各界稱贊道:“G20刮起了‘馬克龍熱”。
馬克龍的父親是神經學教授,母親是醫(yī)學博士,在社會保障局做醫(yī)學顧問。馬克龍從小就成績優(yōu)異。11歲,他熟讀紀德的《田園交響樂》和莫泊桑的《山鷸集》。老師請他在課堂上談談莫泊桑,他“完全脫稿,熟練背誦書里的段落,還在同學面前踱來踱去——很像他競選總統(tǒng)時的樣子”。他的高中同學形容他“極其成熟”,不怎么和同齡人相處,反而和老師們更有的聊。馬克龍在巴黎政治學院的歷史法律系老師則評價他:“慷慨大方,智力超群?!?/p>
馬克龍在各方面都是尖子生。他熱愛音樂,被同事稱為“愛麗舍宮的莫扎特”;他打網球,被教練評價“身體素質很好,像只兔子”;他踢足球,曾效力于巴黎一支地區(qū)聯(lián)賽球隊,擔任左后衛(wèi)。
2018年12月22日,“黃背心”上街示威。
從巴黎政治學院畢業(yè)后,馬克龍進入法國財政稽核總局擔任稽核員。而后,他進入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任投資新行家。他促成了雀巢和輝瑞著名的收購項目,并因這筆交易成為百萬富翁。2012年,馬克龍隨勝選的奧朗德進入愛麗舍宮,并被任命為總統(tǒng)府副秘書長,2014年成為經濟部長。年輕的馬克龍有許多大膽的想法,他堅信自由市場才能挽救法國經濟,還試圖說服奧朗德進行改革。但是改革方案遭到法國工會和社會黨左翼的頑強抵抗,奧朗德只能妥協(xié)。
馬克龍的改革方案流產了,但他也給人留下了“改革急先鋒”的形象。2016年底,馬克龍不屈不撓,出版《變革》一書,提出復興法國的一整套方案。他說:“必須圍繞每個人重建社會保障系統(tǒng),并且朝著普及、透明、平等的大方向努力?!瘪R克龍將“變革”形象深深刻在人們的心中。不過,一年后,他卻被戴上“富人代言人”的帽子。
年輕的馬克龍雄心勃勃,從未放棄改革現(xiàn)行的法國政治體制。2016年,他成立“共和國前進黨”,競選總統(tǒng)。他的初衷是“團結所有的法國人”,而非如許多政黨那樣僅僅“團結左派”或“團結右派”。可能是由于近年來法國民眾對傳統(tǒng)的左右翼政黨都不滿意,號稱“中間派”的馬克龍盡管政治經驗尚淺,卻最終在大選中勝出,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上臺后,馬克龍立即進行改革。他抨擊社會黨的勞工政策——每周法定35小時工作制,認為雇主們的處境和勞工一樣艱難。他反對保護中低級工作職位,認為有些工作必須消失,“比如蠟燭工人和賣水人”。
很快,馬克龍的政策引起民眾的不滿。2017年,他迎來了第一場游行考驗。當時,馬克龍為中小企業(yè)提供用工便利而改革勞動法,但這項改革觸動勞動者利益,工會組織人們走上街頭抗議游行。超過10萬人參加那場抗議。馬克龍的態(tài)度堅決,一再強調改革將賦予雇主在員工薪酬、工作時間上更多的主動權。他的表態(tài)和頻繁演講暫時壓制住民眾的不滿情緒,游行不了了之。事后,網上發(fā)起一項“你認為勞工法改革是否有利于就業(yè)”的調查,有66%的民眾仍持肯定態(tài)度。
馬克龍的改革的確令法國經濟有所起色。2017年,法國經濟增速達到2%,創(chuàng)6年來新高;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回落至2.6%,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值。此時,馬克龍已經收獲改革的成就感,但這份滿足沒有持續(xù)很久,很快,在一次他與法國民眾的“交手”中,他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
2018年9月,在愛麗舍宮舉辦的一場活動上,馬克龍遇到了一名25歲的求職者。他想當園藝工作者,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馬克龍問他:“你有沒有努力找?”這位年輕人有點無奈,苦笑道:“我投了許多簡歷,還給所有的市政部門發(fā)信息,但是他們都不要我。”馬克龍打斷他:“怎么可能?你去對面那條街上的咖啡廳、酒店、工地看看,他們總在招人!”
這一幕讓法國民眾對馬克龍的期待化為泡沫。民眾和媒體紛紛稱他“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奧朗德諷刺馬克龍為“超級富豪們的總統(tǒng)”。馬克龍在大選中的對手勒龐評價他“是一個金融人士,朋友都是大銀行家、大金融家。他在談到法國勞動人民的時候,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前政府官員弗朗索瓦·艾斯堡更調侃馬克龍“把錢都花在保持年輕俊朗的面容上”。此前,馬克龍辦公室在3個月內就花費2.6萬歐元(約合21萬元人民幣)聘用化妝師為其公開亮相提供服務。
更令輿論嘩然的是,馬克龍施行“不動產巨富稅”,只對不動產征稅,把動產與股票、證券等金融儲蓄投資財產排除在征稅稅基之外。這大大減少富豪們的稅務負擔。據(jù)統(tǒng)計,馬克龍上臺以來,向富人征的稅少了30%,而向工薪階層征收的稅則增加了45%。
“黃背心運動”的爆發(fā)令馬克龍的人氣跌入低谷。運動爆發(fā)的一個月內,馬克龍的支持率已從62%跌至25%,要求他下臺的呼聲此起彼伏。
法國政壇雄辯家、左翼領導人梅朗雄在“黃背心運動”爆發(fā)后說:“在法國,當民眾抗議稅收,意味著可能要發(fā)生革命了。”
抗稅在法國由來已久。15世紀初,查理七世設立皇家稅收制度,貴族和僧侶在內的上流人士均免稅。這一政策鞏固了法蘭西王國的階層秩序。自那時起,底層民眾就開始拒絕稅收以反抗威權。他們認為民眾乖乖納稅只會讓一小撮極富有的權貴階層更加富有。
51年前,工薪階層對不公稅收的抗拒極大沖擊了當時的戴高樂政府。那年,歐洲各國經濟放緩,社會不安情緒不斷滋長。5月13日,80萬工人走上巴黎街頭,反對政府無能。他們占領300多個重要的工廠、礦山,扣留老板。罷工浪潮致使全國的鐵路、空中、海上的交通中斷,生產、通信全部停頓,整個法國陷入混亂。這便是著名的“五月風暴”。
正在國外進行國事訪問的戴高樂匆忙趕回巴黎,發(fā)表電視演說,許諾改革。30日,他宣布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全國選舉,各地抗議才趨于平靜。戴高樂在隨后的選舉中贏得大多數(shù)席位,暫時保住政治地位。但次年4月,他的改革計劃被全民公決否定,他黯然下臺。
如今,面對已經憤怒近兩月的法國“黃背心”,馬克龍開始尋求盟友。他便是在2007年至2012年擔任法國總統(tǒng)的薩科齊。12月7日,馬克龍邀請薩科齊到愛麗舍宮共進午餐,向他請教加班收入的免稅政策。薩科齊任期曾免除對超時工作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稅,這一政策于2012年被他的繼任者奧朗德廢除,如今馬克龍想要恢復該政策。法國媒體稱:“在危機時刻,和與你有共同點的人保持關系是個好主意?!彼_科齊在此類問題上的經驗說不定能給馬克龍一些啟發(fā)。
12月16日,馬克龍請薩科齊代表法國出席了格魯吉亞新總統(tǒng)的宣誓就職儀式,引起轟動。馬克龍稱,這是因為薩科齊在之前俄羅斯與格魯吉亞沖突中擔任了調解員,在危機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
薩科齊是右翼人士,但他與馬克龍卻有許多相同政見。他支持自由市場經濟,主張降低社會福利和企業(yè)稅收負擔,從而刺激經濟發(fā)展以降低失業(yè)率;他鼓勵延長員工工作時間以增加收入。而且,與其他溫文爾雅的政客不同,薩科齊鋒芒畢露,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或許會影響馬克龍用更加強硬干練的手段盡快結束這場風暴。
不同于公開批評馬克龍的奧朗德,薩科齊與馬克龍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他曾在一次采訪中呼吁“給馬克龍一點時間,相信他所做的對我們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因為薩科齊深知“滿足所有期望是多么困難,所以不會輕易地批評”。
薩科齊會不會重返政壇幫助馬克龍?這未可知,但輿論分析他可能是馬克龍穩(wěn)定其政治地位的重要籌碼。馬克龍的親密盟友、參議院弗朗索瓦·帕特里亞特認為,薩科齊和勞倫特·沃奎茲同屬于保守派共和黨,是競爭對手。近期,薩科齊與馬克龍頻繁接觸,會讓沃奎茲懷疑薩科齊仍有政治野心。馬克龍“借力使力”,試圖通過示好薩科齊打擊沃奎茲的實力,為半年后的歐洲議會選舉做準備。
新年的鐘聲敲響,馬克龍的新年挑戰(zhàn)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