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
在這城市里,處處都在發(fā)聲:汽車的發(fā)動機,輪胎和地面摩擦;空調(diào)的外機,風扇旋轉(zhuǎn),冷熱氣流激烈交換;電動扶梯,傳送帶不停歇地運作;地鐵隧道中行駛著列車,路面在震顫;高架上也是轟隆隆的馬達響,天空在震顫;工地上的打夯聲,塔吊的運行;室內(nèi)是電鉆“滋滋”地鉆入墻壁;背街的小巷里,大理石被切割、打磨,粉塵彌漫;食檔里油鍋爆響了,絞肉機開動;黃浦江汽笛鳴叫,飛機掠過;還有高音喇叭,喊叫著甩賣的最后期限即將來臨……所有的聲音又從建筑物上反射過來,再反射過去?,F(xiàn)代城市就是層層回音壁,在無數(shù)次反射中,原始的聲響在擴大,傳播,加劇,不曉得有多少分貝,壅塞了人的耳朵。人的肉體的耳道,哪里經(jīng)得住如此暴烈的沖擊,漸漸地,磨出了繭子,變得遲鈍。
我們,這些文字的寫作者,虛構(gòu)的制造者,發(fā)出的聲音實在太微弱、太纖細,一根針落地似的。但就是這針落地的一聲輕響,屏氣去聽,大約可聽見一絲清冷的余音,穿墻透壁而來,安撫蒙塞之下的感官,使其保持柔軟而嬌嫩的天然質(zhì)地,在眾聲喧嘩中辟出一個靜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