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
(中交海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海南 三亞572000)
根據審計的不同時間點,建設項目的財務管理審計一般可分為前期費用審計,項目實施期間的財務管理審計和項目完成后的財務最終審計。本文主要研究項目實施過程中財務管理審計內容,審計時側重于檢查制度設計層面的缺陷,并評價建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和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及建設資金籌集、使用和賬務處理情況。
2.1.1 基建財務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不規(guī)范
審計主要集中在項目建設單位是否設立獨立的基礎設施財務管理機構或指定人員負責建設項目財務工作。主要的共同問題是建設單位沒有設立專門的基礎設施財務管理機構,或者沒有指定人員負責建設項目的財務工作。因此,基礎設施建設的財務管理混亂,基礎設施建設的核算不及時,不規(guī)范。
2.1.2 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財務管理制度
該環(huán)節(jié)的關鍵點是項目建設單位基建財務制度是否建立,是否按照國家相關會計制度及建設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zhí)行。這一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共同問題是,建設單位尚未制定基礎設施財務管理制度,也沒有制定基礎設施會計方法,導致基礎設施財務管理缺乏規(guī)則,基礎設施建設核算不規(guī)范。
2.1.3 會計賬簿及科目的設置不完善
此環(huán)節(jié)的關鍵點是會計是否根據建筑成本明細項目計算。該環(huán)節(jié)常見的問題有:建設單位基建核算科目體系未按照會計準則及對照核算口徑進行設置,導致基建會計核算不符合上級領導的管理規(guī)定;未按竣工決算要求建立健全有關設備臺賬、各種費用及移交資金登記簿等,無法滿足基建財務管理和竣工決算報告編制的要求。
建設項目資金來源一般包括建設單位自籌資金、項目資本金、各級財政撥款、商業(yè)銀行借款、政策性借款、外資等多渠道。這一管理內容的關鍵是資金來源是否合法以及資金來源是否符合國家規(guī)定;項目資金是否全面及時到位,是否符合項目建設的進度。該環(huán)節(jié)常見的問題有:項目資本金未按照批復的規(guī)定和公司章程的約定及時到位,導致貸款期間增加,增加建設資金成本;因未取得項目核準,不能取得銀行貸款,靠短期借款周轉和挪用生產流動資金借款或者關聯單位流動資金,導致違約處罰成本和稅務風險增加;不符合規(guī)定、用虛假方式騙取國家財政資金補貼或將國家財政資金挪作他用;資金來源不能滿足項目建設進度的需要,導致資金短缺,影響項目建設進度。
該環(huán)節(jié)的關鍵點是,項目建設單位是否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和金額支付工程預付款項,以及是否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扣回預付款項,是否按照規(guī)定預留質量保證金,是否及時結算進度款或完工工程款,合同簽訂是否明確規(guī)范。該環(huán)節(jié)常見的問題有:建設單位不按財務管理規(guī)定,超合同支付預付款,并且未及時扣回,帶來資金壓力并增加建設資金成本;合同外借款給施工單位,給建設資金的安全使用造成隱患,有可能導致超付等問題的發(fā)生;未按合同約定預留質保金等;未能及時扣除施工單位的水電費;不定期進行項目的結算和核對,影響資產安全和決算的完成。
該管理環(huán)節(jié)的關鍵點是,項目建設單位是否利用概預算來控制單項投資支出的發(fā)生,從而控制整個工程的造價。該環(huán)節(jié)常見的問題為,建設單位未將概預算作為投資控制的目標,對實際投資進行動態(tài)控制,發(fā)生概算外項目、單項工程投資超概算等情況[1]。
3.1.1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審計和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配備
審計需要獲取以下資料:建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的組成,職位描述和財務人員名單。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核對組成體系圖與實際情況是否一致;根據組成體系圖和崗位職責說明書評價建設單位財務崗位設置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根據財務任職人員名單和崗位職責說明書訪談部分員工,了解員工是否知悉其崗位職責和掌握與其崗位相適應的專業(yè)技能。
3.1.2 建立、完善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財務管理制度
審計需要獲取以下資料:建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包括財務授權管理系統和授權手冊,預算管理系統,資金和賬單管理系統,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系統,費用管理系統,物料管理系統和最終結算管理系統。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檢查各項財務制度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有無相互沖突的地方,據此評價各項基建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zhí)行;檢查基建會計核算辦法是否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集團公司和行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針對重點的核算環(huán)節(jié)(如物資核算、工程成本核算)抽取合適的樣本,根據基礎架構會計方法檢查會計是否完成。
3.1.3 會計賬簿及科目的設置情況審計
審計需要獲取以下資料:項目建設單位詳細賬戶資產負債表和批準的預算報表。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檢查施工單位對建設項目核算單位的設置;檢查各明細賬戶的設置是否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通過這些賬戶設置能否對照分析概算的執(zhí)行情況。
審計需要獲取以下資料:與項目資本相關的批準文件,投資者合同或協議,章程和驗資報告以及相關的會計賬簿。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檢查相關的會計記錄,檢查收到的實際項目資金是否與上述數據要求一致,是否與項目進度同步;如果有項目資金變更,應詳細檢查變更的形成,增加和減少的相關賬戶和憑證。檢查相關會計記錄,檢查收到的實際長期和短期貸款是否符合上述數據要求;獲取與銀行應付票據有關的單據,取得應付票據余額對應的票據協議,核對相關會計記錄,并核實實際應付票據是否與上述數據要求一致[2]。
審計需獲取以下資料:建設項目合同支付分類賬和賬戶詳細信息,如現金、銀行存款、預付款等。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檢查項目預付款是否按合同約定的時間和金額支付;檢查支付預付款時是否按合同約定取得銀行開具的履約保函或者收取履約保證金;檢查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及時扣回預付款項;檢查是否存在無合同付款的現象;是否按規(guī)定及時扣回甲供材料款,是否有合同外為施工單位墊支材料款的現象。
審計需獲取以下資料:建設項目經審批的設計概算和執(zhí)行概算、科目余額表、概預算執(zhí)行情況明細表、建設單位對實際投資比預算超支或儲蓄項目差異的說明,額外項目的額外批準和預算估算。針對這些資料,實施如下檢查和分析程序:對比分析獲取或自行編制的概預算執(zhí)行情況表,審查建設單位是否將經審批的設計概算和執(zhí)行概算作為動態(tài)控制投資的依據;核實建設項目高估項目的數量,分析原因,審查預算外項目的可用性,提高建設標準,擴大建設規(guī)模;審查資金缺口的來源,是否擁擠或挪用其他基本建設資金和專項資金;審查項目和擬議預算的相關批準,并核實擬議調整的真實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