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麗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的課文中,第三單元的課文《禮物》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成功地刻畫了一位滿心期待想得到女兒關心的老太太,一步一步被現(xiàn)實擊垮,最后失望至極的故事。這篇課文對學生的觸動很深,這得益于文章的親情主題。親情能夠很容易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尤其對于剛剛離開父母進入大學校園學習的大一新生。然而,如何把課文的主題分析得既透徹又新穎,讓學生耳目一新又熟記于心,筆者認為可以利用一下文學批評當中的敘事視角分析進行課文的講解。該篇文章獨特的敘事策略運用得恰到好處,對深化文章主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就敘事策略而言,筆者認為《禮物》一文在總體零聚焦的全知視角模式下穿插使用了局部的限知視角,從而全面而又細致地刻畫了主人公老太太由充滿希望到徹底失望的過程。
所謂全知視角,即敘述者所掌握的情況不僅多于故事中任何一個人物,知道他們的過去與未來;而且活動范圍相當大,了解故事中任何場合任何地點發(fā)生的任何事件,即使這些事件同時發(fā)生,他也能同時知曉,仿佛有分身之術,這種全知視角我們常稱為“上帝的眼睛”[1]。
在《禮物》一文中,作者將自己處于故事之外,隨意變換著上帝般的眼光,介紹了老太太的兩個女兒、一個女婿以及已經去世的老伴,介紹了老太太的鄰居,介紹了老太太生日當天的穿著,方方面面,了如指掌。這種一覽眾山小的“上帝的眼睛”讓讀者迅速了解了老太太的情況,一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課文內容有別于小說作品,篇幅一般較短,選擇這種全知視角的總體模式有利于文章主題的快速展現(xiàn)。
文章開篇就介紹了故事的背景:這天是老太太的生日。生日的時候,人們一般會收到禮物,尤其對老人的生日,人們會格外重視。在中國,人們會全家聚集在一起,為老人準備長壽面,祈禱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西方,人們會準備生日蛋糕,送上精心準備的小禮物。因此,標題《禮物》順理成章地成為老太太期待的對象。對于學習這篇文章的中國學生而言,不管是出于好奇心,還是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興趣,他們也迫切地想知道老太太會收到什么樣的禮物。
1.老太太
老太太“為了靜心等待郵件,一早就起床了”。然而,“她難得有信,偶爾有郵件寄來,總是由住在底樓的小男孩給她送上來”。全知視角的介紹,讓讀者迅速了解了老太太的現(xiàn)在和過去。
老太太今天正在等一個禮物郵寄給她。老太太為了能讓自己平靜地等待,一大早就起床了。目的很顯然,就是做好各種準備,以防因為別的事情而錯過郵件,可見這個郵件或者這個禮物對老太太的重要性。然而老太太很少收到郵件。敘事者用上帝的視角告訴讀者,老太太過去一直很孤單,很少有人跟她聯(lián)系。老太太期待有人跟她聯(lián)系,然而沒有。或許是因為老太太年紀大了,因為偶爾有郵件的時候,也是樓下的小男孩幫著給送上樓??墒?,根據常識,年紀越大的人不是越希望得到家人的陪伴和關心嗎?為什么老太太沒有呢?零聚焦的全知視角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2.老太太的家人
因為全知對視角沒有任何的限制,敘述者在講述時沒有看不到或感受不到的任何東西,因此他便可以將聚焦從一個人物轉向另一個人物,從一個場景轉向另一個場景[2]。介紹完老太太,敘述者開始介紹其他人。老太太的兩個女兒依次出現(xiàn):
“邁拉很忙。她丈夫當上了市長,邁拉自己也由于悉心為老年人工作而獲得了一枚獎章。”“老太太頗以邁拉自豪,但她真心疼愛的女兒卻是伊妮德?!?/p>
“伊妮德始終沒有結婚,但她似乎以跟老母同住,并任教于附近的一所小學而心滿意足。”
然而造化弄人,老太太“真心疼愛的女兒”卻因為一個小手術死在了手術臺上。手術前的一天傍晚,伊妮德還跟媽媽說:“媽媽,我已經安排好讓莫里森太太來照顧你幾天。明天我要去住院——只是小手術。我很快會回家來的?!薄斑~拉來參加了葬禮,并以她獨有的干練方式,安排莫里森太太每天來家生火,并為老太太準備早餐……那是兩年以前的事了,打那以后,邁拉來看過她母親三次,可她丈夫卻一次也沒來過?!崩习橐惨呀浫ナ懒?。
根據全知視角的敘述,讀者得知老太太原本有一個丈夫和兩個女兒,可是,現(xiàn)在丈夫已經去世。過去老太太和丈夫應該是很恩愛的,在丈夫的眼里,老太太穿藍色的衣服是最漂亮的。然而,現(xiàn)在這些都只是美好的回憶了。老太太最喜歡的女兒是伊妮德,因為她很孝順、善解人意,也很體貼。父親去世后,她一直陪伴母親,細心照顧母親。自己生病了還怕母親擔心,善意地騙母親說只是小手術。然而,現(xiàn)在丈夫和這個體貼的女兒都不在了,老太太還有人關心嗎?還有親情嗎?
老太太還有一個讓自己感到自豪的女兒——邁拉。然而,邁拉很忙。她忙著照顧其他老人,還因此得到了獎章。她這么做是出于對老年人的愛和關心嗎?當然不是。全知敘事馬上告訴讀者,因為她的丈夫是市長。因此,作為市長夫人,她的虛偽和虛榮就凸顯出來了。一個虛偽、虛榮的人對自己的母親怎么樣呢?全知敘述的一句“邁拉很忙”已經讓讀者明白了一切。老太太為什么很少收到郵件?因為邁拉很忙。老太太今天生日為什么沒有人陪而是等郵件禮物?因為邁拉很忙。她自己不會來,最多郵寄禮物。老太太為什么要等禮物,而不是順理成章地認為禮物一定會來?因為邁拉很忙,她不一定有時間準備禮物。
邁拉的冷漠還體現(xiàn)在伊妮德去世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無疑是人生最不能承受的痛苦。在母親最需要人安慰和陪伴的時候,邁拉只是非常冷漠地參加葬禮,安排保姆照顧母親,自己依然很忙。甚至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知道母親成為了一個孤獨的老人,自己也只來探望三次。
全知的敘述讓讀者看透了邁拉,對邁拉感到徹底失望??墒?,善良的讀者會問,這是真的嗎?邁拉對自己的母親真的這么冷漠和無情嗎?
3.老太太的鄰居
老太太現(xiàn)在每天接觸的只有她的鄰居。為了老太太的生日,“昨天,莫里森太太把這套公寓房間額外打掃了一遍。今天來準備早餐時還帶來了一張生日卡和一束萬壽菊。樓下的格蘭特太太特地做了一個蛋糕,下午老太太要下樓去她家吃茶點。小男孩約翰尼也上樓來過,送來了一盒薄荷糖,還說他要等郵件來了以后再出去玩?!?/p>
通過全知敘述讀者得知了老太太身邊的鄰居,他們都很善良。然而,善良的他們卻不能代替老太太的家人,老太太對親情的渴望仍然很強烈。
在零聚焦全知視角的敘述下,老太太身邊的人物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一登場。這種對每一個人物的全面把握,是全知敘述者的一種便利。讀者很快知道了老太太的過去和現(xiàn)在。老太太在期待禮物,老太太的鄰居在幫老太太期待禮物,讀者也在期待禮物到達,給孤獨的老太太帶來最大的安慰。
全知視角的特點就在于“全知”,所以它最大的優(yōu)點是敘述者能夠靈活自如地周游于被敘述的對象之間,擁有更大的敘述空間,敘述也更顯客觀和有序,敘述者知曉所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所以能夠更好、更方便地進行敘述。
然而,全知視角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讀者經常會懷疑敘事者的敘事真實性和可靠程度。
大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相信自己。他們認為,有的時候,別人無法走進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在一個故事的敘事視角方面,他們有的時候不相信無所不知的全知敘事者。他們經常會提出疑問,敘事者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敘事者所說的準確嗎?為什么不讓主人公自己說出心里的想法?敘事者對作品中每個人物的行為和思想做出解釋和評價,這種過多干預和介入在作品和讀者之間產生了距離,從而降低了敘述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這個時候,如果敘事者不讓主人公自己出來發(fā)出聲音,自己就會變得好像不知趣、不受歡迎了。因此,適當?shù)剞D換視角,可以增加被敘述情節(jié)的真實性。
在之前的分析中,讀者和筆者已經提出疑問,老太太唯一的親人對老太太真的會如此冷漠嗎?老太太身邊的鄰居都這么重視老太太的生日,就連小男孩約翰尼都送來禮物,老太太的親生女兒會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嗎?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老太太自己出來發(fā)聲,會是敘事者非常明確的選擇,敘事的真實性會有所增加。
視角,顧名思義,就是視線與所呈現(xiàn)畫面之間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在敘事學中,全知視角就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世界,無所不知,什么都能看到。而限知視角就是站在某個參與者的角度看世界,看到的世界當然是有限的。
在一個作品中,如果只用一個視角去敘事,敘述方式往往會顯得很單調。如果全知視角和限制視角交叉使用,敘事的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技巧就會豐富起來。
《禮物》一文是第三人稱敘事。第三人稱中的“限知視角”就是從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出發(fā),敘述者的認知不能超越這個人物的認知,也就是說,是從這個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梢詫戇@個人物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這個人物不可能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也不能寫這個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實,頂多只能通過別人的轉述得知。
《禮物》一文中的限知視角是以事件的親歷者老太太的眼光去觀察,通過她的眼睛看到的東西以及她的心理變化讓故事的敘述達到高潮。同時,敘事的旁觀者敘事讓讀者看到了旁觀者的想法,也走進了參與者的內心,整個故事變得立體了。
《禮物》一文通篇有21個段落。在第3自然段,讀者就知道老太太在等女兒邁拉寄來的禮物,而到第7自然段,讀者通過敘述者的敘述就已經知道邁拉的冷漠和無情。所以,如果沒有限知視角的穿插使用,在故事進行到1/3的時候,讀者就知道了結局,整個故事的敘述毫無懸念。
另外,不同的視角會傳達出不同的美學信息或主題意圖,引發(fā)不同的情感反應[3]?!抖Y物》一文如果通篇都是全知視角,讀者即使走進老太太的內心也會發(fā)出疑問,這是不是老太太的真實感受?通過限知視角的穿插使用,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了老太太的失望和傷心,文章的悲劇色彩加重了。讀者讀完故事后,有一種傷心和心疼,久久不能釋懷。
文學作品中,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般包括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和尾聲。想要抓住讀者的心,作者必須在故事情節(jié)上下功夫,讓序幕和開端合情合理,讓發(fā)展充實不乏味,讓高潮扣人心弦,讓結局和尾聲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抖Y物》一文正是恰當?shù)卦谖闹写┎迨褂昧讼拗暯瞧鸬搅送苿庸适虑楣?jié)發(fā)展的作用,使得文章結構更加清晰、更具層次感。
1.限知視角在文章中穿插使用的第一個回合,即故事情節(jié)的序幕和開端部分
根據全知視角的敘述,讀者得知老太太一早就在等待禮物??墒抢咸珜ΧY物的渴望到底有多么地迫切呢?文章第2自然段有一次限知視角的敘述:“郵差打馬路那頭過來的時候,她從三樓的公寓套間里一眼就可以看到……她相信今天肯定會有什么東西寄來。”
接下來的第3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是全知視角敘述,老太太的家人依次出場。緊接著到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限知視角的敘述再次出現(xiàn),老太太由剛才的“肯定”到現(xiàn)在的“也許——也許邁拉會來的吧。即便邁拉不來,她也會寄件禮物來的?!?/p>
在限知視角穿插使用的第一個回合中,故事的序幕緩緩拉開,老太太由剛開始的“肯定”變成現(xiàn)在的“也許”和“即便……也會”。由于老太太這個視角的加入,故事開始變的有懸念。讀者跟著老太太期望,也跟著老太太失望,心跳一會加速,一會減速,猶如坐過山車。讀者所有的好奇心都被調動了起來,渴望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
2.限知視角在文章中穿插使用的第二個回合,即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部分
第9自然段的限知視角結束后,接下來從第10、11、12自然段的全知視角敘述中,老太太的鄰居依次出場,和老太太的女兒邁拉形成對比。
老太太在第一回合的心情起伏過后,在第13自然段的限知視角敘述中又燃起了希望?!八驹诖翱趶埻`]差騎著自行車轉過了拐角?!崩咸男奶旨涌炝?,禮物好像近在咫尺。讀者也跟著激動起來。
然而根據第14、15、16段的全知視角敘述,讀者得知老太太只收到了四封信。其中三封沒有封口,是老朋友寄來的生日卡。第四封是封口的,上面的字跡出自邁拉之手。
“失望的痛楚刺痛了老太太的心”。
因此,在第二個回合中,老太太又經歷了期望和失望。讀者也跟著老太太又坐了一次過山車。在一次次燃起希望然后希望破滅的過程中,故事的情節(jié)得以發(fā)展。人物更加立體了,結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了。如果就此結束,學生不會對文章有太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需要呼喚高潮部分的到來。
3.限知視角在文章中穿插使用的第三個回合,即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部分
今天是老太太八十歲的生日。根據全知視角的敘述,讀者知道“八十大壽畢竟非同一般——你又活了十年,或者說又熬過了十年,是活是熬,全在于你怎么看了?!崩咸诎局却H情的降臨。即使知道邁拉沒有寄禮物,她仍然不想放棄希望。
根據第19自然段的限知視角敘述,讀者走進了老太太的內心,“也許是包裹太大了,沒法隨信件一同郵寄。對了,準是這個緣故。待會兒會由包裹郵班送來的?!?/p>
讀者看到老太太如此執(zhí)著,也跟著耐心等待,可是現(xiàn)實是殘酷的。“她幾乎是帶幾分勉強之意撕開了信封……她用顫抖的手指把支票撕了個粉碎?!?/p>
到此,限知視角的穿插使用成了一種很重要的敘事策略。它將真相發(fā)展的速度用老太太的眼光作了限制, 使人們和她一起慢慢地發(fā)現(xiàn)事實。讀者也跟著老太太一起在限知視角穿插使用的三個回合中,體驗了心情的三次起伏。一開始充滿期待,然而很快失望;再次燃起希望,再一次失望;第三次希望破滅的時候,故事的敘事也達到了高潮。高潮在最后的部分才出現(xiàn)其實是作者經過精心設計的,具有兩個作用,一是吸引學生帶著極強的好奇心把課文讀到最后;二是把學生和老師帶到故事發(fā)展的最高點然后戛然而止,讓學生和老師對結局久久不忘。
老太太對禮物的渴望其實是對親情的渴望,但是這種渴望卻被無情的事實徹底摧毀了。
《禮物》一文在總體的全知視角模式下,局部限知視角的穿插使用完美呈現(xiàn)了敘述者的敘述意圖。讀者一開始就猜測禮物不會來,但是,善良的讀者不想讓老太太失望,也跟著老太太一起期待禮物的到來。這種期待的心情猶如蕩秋千,一會好像能看到希望,一會好像又看不到。最后秋千的繩子斷了,希望徹底破碎。限知視角對全知視角的敘述起到了有益的補充和提升作用,使得整個故事的敘事變得更加生動、清晰、有層次感,觸動讀者的心靈。讀完文章,讀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在之前的課文分析中,學生是很少接觸這種課文分析方法的。在一般學生的認識中,文學批評那么地高高在上,似乎與公外英語的課堂毫不搭邊。然而,通過本文的嘗試,學生跟著老師用一種看似難懂的方法分析了課文。枯燥的課文學習變成了文學賞析,原本普通的課文變成了文學作品,原本刻苦學習的學生變成了賞析作品的讀者。角度變了,但是目的沒有變。課文分析更加透徹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因此,筆者認為,通過敘事視角進行大學英語課文分析與講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