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譚 華 趙曉艷
在深度貧困的正安縣西北部,有一個名字來源于《詩經》的地方——小雅鎮(zhèn)。那里崇山峻嶺,境內最高峰黃沙巖與最低處清溪河海拔高差800米,區(qū)位和地理劣勢是小雅曾經貧困的一大因素。
搶抓機遇,窮則思變。成了小雅人近年不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今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小雅鎮(zhèn)緊緊圍繞脫貧153戶518人,貧困發(fā)生率降至1.6%以內的目標,盡銳出戰(zhàn),持續(xù)發(fā)力,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革命和“兩不愁三保障”。
仲夏時節(jié),草木繁茂。走進小雅鎮(zhèn),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在木橋村上坪組有機蔬菜基地里,10多個工人正在采摘第一茬蔬菜,正安萬佳超市采購經理一行,開單、稱秤、付款忙個不停,貧困戶何登眾拿著賣菜的1200元鈔票,高興得合不攏嘴。站在一旁的駐村第一書記鄭輝打起廣告:“我們村采取土地流轉,通過大戶領辦,村民自家種植和吸納貧困戶基地務工形式發(fā)展蔬菜,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蔬菜生產過程中不用農藥化肥,綠色有機,銷往全縣中小學營養(yǎng)餐食堂和幾家超市,深受消費者歡迎?!?/p>
因地制宜,小雅鎮(zhèn)今年發(fā)展蔬菜3000畝,按年產蔬菜兩季計算,今年全鎮(zhèn)蔬菜產值3000萬元,將有效帶動木橋、工農、小雅三村貧困戶穩(wěn)定脫貧。
嘗到種烤煙甜頭的二河村,今年種植烤煙1000畝。烈日之下,貧困戶陳代彬夫婦正在忙著烤煙田間管理,他說:“烤煙是個季節(jié)性很強的作物,不搞快點不行,我家栽了30多畝,忙不過來還要在附近請工人幫忙?!贝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佳榮介紹:烤煙、前胡是二河村的主導產業(yè),對他們村將如期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東山村茂源蛋雞養(yǎng)殖廠里,技術人員何正強正忙著給蛋雞體檢。這個廠是東山村去年籌資276萬元新建的全自動封閉式的蛋雞養(yǎng)殖廠,存欄蛋雞2萬羽,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運行,半年養(yǎng)殖場就毛收入230余萬元,實現利潤50余萬元,村里50戶貧困戶拿到了分紅。
春季攻勢以來,按照“黨建引導、政府主抓、黨員帶頭、企業(yè)帶動”的原則發(fā)展產業(yè),小雅鎮(zhèn)建成產業(yè)扶貧示范基地21個,發(fā)展白茶1.6萬畝、方竹1.2萬畝、水竹3800畝、烤煙5000畝、辣椒4900畝、商品蔬菜3000畝、中藥材2200畝,“一戶一業(yè)”養(yǎng)殖全覆蓋,實現戶戶有“一長兩短”產業(yè),新時代鄉(xiāng)村青年農民學校導師負責對種養(yǎng)殖提供技術培訓,鎮(zhèn)村兩級聯系產品銷售渠道,實現了產銷對接。
“我做夢也想不到,能住進這樣寬敞明亮的洋房。”梨埡村街上組就近移民唐福蘭說。
和唐福蘭一樣的24戶移民,先前居住地的后山頂,五年前出現大裂縫,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去年底,小雅鎮(zhèn)黨委、政府把農村人居環(huán)境改造補助和國家“增減掛鉤”補助政策捆綁起來,實施24戶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就近安置,每戶落實5萬元以上補助資金,在村集市上規(guī)劃30畝安置地。每戶按住房120平方米、門面50平方米建造,配套建設路燈、綠化帶、文化娛樂場所,24戶搬遷戶均已搬遷入住。
曾被人戲稱為“窮巖頂”的黃渡村搭橋溝組,不通水不通路,村民“羞于下山、難于上山”。去年,小雅鎮(zhèn)在該組實施飲水安全和通組公路項目,新建44口小水窖。66歲的老黨員羅顯金,不僅調解公路和建窖用地糾紛,組織發(fā)動群眾積極參與,還當起了義務管水員。
“我家房屋煥然一新,感謝黨的好政策,還要感謝弟光叔,沒有他,我還住在老危房子里。”小雅居墻院組駱禮祥說話間面帶羞色,他口中的弟光叔,是黨小組組長駱弟光。在他不愿意改造房屋的時候,駱弟光主動攬起責任,協調地盤、聯系挖機、聯系工隊,“強行”幫他拆危蓋新。隨著駱禮祥新房的完工,小雅居實現了群眾住房安全全覆蓋。
今年上半年,全鎮(zhèn)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773.63萬元,其中1132.6萬元用于產業(yè)路和通組路連戶路,173.93萬元用于人飲、水利建設,467.1萬元用于危房改造和人居環(huán)境改造,13.28萬元用于種養(yǎng)殖技術服務和農民實用技能培訓。
春季攻勢,小雅鎮(zhèn)交出了群眾滿意的答卷。
六月中旬,小雅鎮(zhèn)打響了脫貧攻堅大決戰(zhàn),鎖定“零漏評、零錯退、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六個好”。確保實現整鎮(zhèn)脫貧摘帽,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精彩圓滿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