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華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陶器作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資源,必須保持傳統(tǒng)文化精神,同時保持旺盛文化的藝術生命力。還有時代的審美情趣,是與時俱進的要求,是紫砂陶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宜興紫砂以其獨特的成型工藝,使它集陶的造型藝術,書畫、雕塑的裝飾藝術以及紫砂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身,成為器形精美、文化內涵深厚的藝術陶瓷。
《葫蘆壺》是紫砂壺中常見的一種經(jīng)典壺型,之所以常見和經(jīng)典,這是由于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而且又有"福祿"的吉祥寓意,人們常用其來辟邪和招寶,意蘊豐厚。《葫蘆壺》屬于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藝人們的喜愛,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
《葫蘆壺》的制作,首先應遵循它的實用功能,各部位的設計進行應該因人而異,體現(xiàn)不同的形式追求和不同的審美要求。紫砂茶壺的制作,要體現(xiàn)其重心和穩(wěn)定性,嘴和把與壺體的均衡,各個部件之間的對比與調和。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實與虛的空間關系等。紫砂壺的制作會由于每個人操作水平的高低,制作出的作品會不相同。紫砂茶壺的制作方法雖然繁復,但細心發(fā)現(xiàn),仍有一定規(guī)律。
《葫蘆壺》是紫砂壺中常見的一種經(jīng)典壺型,之所以常見和成為經(jīng)典,這是由于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而且又有“福祿”的吉祥寓意,人們常用其來辟邪和招寶,意蘊深厚。此壺質地細柔,造型古樸,典雅迷人,觀此壺有沉著之氣不僅意味淳厚,氣勢沉雄,也矯健勁朗,沉中蘊清。壺鈕蓮子狀,盎然生情。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壺身腰線也托高了此壺體,使得紫砂壺更顯氣韻。
茶壺既是功能性工具又是可以收藏和欣賞的作品。做工精良的紫砂壺,或使人激發(fā)高昂情趣,或使人氣質內斂含蓄。不僅表達著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區(qū)別于其他壺的“精”、“氣”、“神”。宜興紫砂絕不是簡單的泥漿揉捏和堆疊,而是整個壺體的和諧共鳴。通過泥色,質地,形狀和裝飾的整體匹配,使作者的生活情感從不同層面得以體現(xiàn)。它有形,小巧,深情,散發(fā)出優(yōu)雅的文化氛圍,激發(fā)出迷人的美感。
葫蘆《福 祿》
時代的主旋律感染著紫砂藝人們敏感的思緒,筆者的《葫蘆壺》無論在藝術成就還是思想內涵上,都承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葫蘆壺》既是對人間吉祥的祝福,又蘊含了筆者對壺友們的熱愛,一片真情在其中?!逗J壺》不愧為一件形、氣、神俱佳的紫砂壺,筆者的技藝出神入化般地運轉在壺上,流露出超脫的意境與豐厚的內涵。
宜興紫砂作品的手工制作技巧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陶瓷生產(chǎn)方式。由于紫砂壺這種得天獨厚的材質特性,形成了紫砂壺手工成型的特有技法。千百年來經(jīng)先輩的千錘百煉,其技法逐漸精進,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成為一門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而獨步陶瓷藝林。
欣賞茶壺,過去,一般只注意茶壺的質量。紫砂泥土的質量,壺體的丑陋形狀,功能的大小,工藝的厚度,以及裝飾形式的簡單性等。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茶壺本身的文化內涵。然而,在人們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不斷提高的今天,選壺、用壺、藏壺越來越注重品味其中的文化內涵,并作為選壺的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宜興的紫砂壺,因為造型千姿百態(tài),色澤淳樸古雅,表現(xiàn)形式獨具匠心,手工工藝精美絕倫,還有它奇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受海內外壺友熱愛。
茶壺在形狀上具有整體的藝術美感,以及各部分的整體比例,如平衡,對稱,變化,整潔等。給觀眾一種美感,同時強調造型中美感與美感的統(tǒng)一。紫砂壺在長期的流轉,使用過程中,從煮水到煮茶以后又隨著飲茶方法的不斷改變,由大壺到小壺,逐步演變成今日的藝術形式。宜興紫砂聞名天下,古老的紫砂技藝靠著藝人們的口耳相傳,一直延續(xù)至今。在歷代藝人們不懈的耕耘之下,紫砂藝術的花園已然是百花盛放齊爭艷的繁花景象。今天,我們必須發(fā)展紫砂藝術,促進紫砂文化,構建紫砂理論框架,不斷提高宜興紫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