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棟媽
棟棟今年2歲了,我們生活在上海市區(qū),但棟棟外婆家在崇明郊區(qū),所以,家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農產品。和小區(qū)里的孩子們玩得熟悉了,小伙伴的阿婆媽媽們也經常要我從老家?guī)ё约曳N的新鮮蔬菜,不打農藥,孩子們吃得安全。
于是,我給小區(qū)里一起玩的家長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大家經常在群里曬給孩子做的飯菜,互相學習交流。我們這群家長因為玩在一起而結識,又因為吃在一起而相熟,鄰居們聚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孩子們有了玩伴,大人們也有了相互的支持。
棟棟還有一個姐姐,現(xiàn)在讀高中,因為我堅信0~3歲對孩子的早期發(fā)展極為重要,所以姐姐3歲前也是我全職在家?guī)У?。全職帶娃很辛苦,我把它當成正式的工作認真去完成,比如帶孩子玩就不看手機,只要孩子醒著,就全心全意花心思陪伴,一起玩一起探索。用心付出,就一定看得見成果。
姐姐因為早期建立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現(xiàn)在大了,非常獨立有主見,很順利地度過了青春期,我們很放心也很省心。棟棟現(xiàn)在雖然只有2歲,但生活自理能力很強,自己吃飯,作息規(guī)律,樂觀開朗,很受小伙伴們的歡迎。一日三餐中,有父母的付出和愛,其實,也包含著我們對她潛移默化的教育。
因為全職帶棟棟,所以我們可以經常去崇明外婆家。早上,棟棟起床后就習慣先去雞窩找蛋,自己找到了雞蛋會很有成就感。我給她做燉蛋,稍微放點鹽、油,加一點點生抽,做熟了她就自己用勺子挖著吃。
棟棟習慣把第一口蛋喂給我吃,一來我要讓她知道好東西要和媽媽一起分享,二來我也是想嘗嘗蛋燙不燙。棟棟會把蛋全部吃完,連湯也喝光,因為我告訴她,東西不能浪費,特別是米飯,一定要吃光光,農民伯伯種出來很辛苦的。所以她現(xiàn)在吃東西,要么不吃,要吃就會吃光光。
上午我會帶棟棟出去活動,只帶水和水果。棟棟很少吃各種市售的零食,因為我覺得天然的食物對孩子是最好的,少吃零食,也就減少了添加劑等人工化學物質的攝入,不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也是讓孩子養(yǎng)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從外面玩好回家,我會讓她和我一起洗手,然后開始和她一起做飯。一個人帶孩子,既要做飯,又要顧及孩子安全,不如讓她給我打下手。對棟棟來說,這既是好玩的游戲,又是習慣成自然的事情。
午飯我們通常吃面條,我會讓她一起挑菜,告訴她怎么挑,然后一起洗菜,我再把菜切成小塊。水燒開后,我還會讓她自己放面條,做過幾次后,她就知道要放多少了,她知道要放得不多不少,因為寶寶都要吃掉,不能浪費。調料湯我也讓她自己放,每天早上我會準備好底湯,例如骨頭湯、雞湯或牛尾湯什么的,現(xiàn)在她能很熟練地使用湯勺往面條里加調料湯。燒好的一小碗面,她每次都吃光光。
和我一起燒面條的過程她充滿興趣,而且很開心,我做飯,她也有事做,并且學到了很多和食物有關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美食,孩子充滿了自信感,而且吃飯也更香了。我這個當媽媽的,看到孩子吃得香,別提有多幸福呢!
晚餐是一家人相聚的歡樂時光,所以我做米飯、炒菜。我會特別做一些棟棟喜歡吃的食物,例如清蒸魚,有鱈魚、帶魚、鯧魚、鴉片魚等,既方便又清淡。三文魚一般用來包小餛飩,偶爾會煎帶魚,舌頭魚。棟棟喜歡吃豆類,豌豆、毛豆、赤豆、花生等我也輪番做。像豌豆就直接水煮,她會自己剝著吃。
我們兩個一起準備晚餐,等著爸爸和姐姐回來一起吃。餐桌上,棟棟喜歡跟姐姐搶著吃,還喜歡喂給爸爸媽媽姐姐吃,我們說說笑笑的,邊吃邊聊一天發(fā)生的事情,感覺非常溫馨。
全職在家,就會有很多時間帶孩子和小伙伴們玩。我們常常在微信里約好了一起出去玩,有時候是小區(qū)廣場,有時候是附近商場的游樂場,有時候是一起參加早教活動,小長假的時候,伙伴們還一起跟著棟棟回崇明外婆家,親手采摘地里長的蔬菜,看外婆養(yǎng)的雞鴨。
我們的日常生活安排得非常豐富,棟棟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越來越強,我也越來越輕松,所以我沒有全職媽媽常會出現(xiàn)的倦怠感,看著棟棟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每天都自信滿滿。媽媽充滿自信,就會放開心情去帶娃,娃也會有好心情,然后她就會接受周圍的事物,愿意學習一些東西,這種狀態(tài),我覺得是最好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