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可謂老生常談,但每次只要媒體報道一些十分具沖擊力的數(shù)據(jù)或事實,仍能吸引大量關注度。1月初,一項“近七成日本人認為不一定需要結婚”的調查結果便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對于世界上許多國家而言,日本如今的“人口困境”不是特例,這是它們已經(jīng)面臨或者即將迎來的挑戰(zhàn),包括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1月21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數(shù)比2017年下降200萬。中國的人口問題這兩年逐漸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再次聚焦日本的人口難題或許能對中國有一定參考價值。為此,《環(huán)球時報》兩名常年負責日本新聞報道的記者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日本的“人口困境”。
有關日本人口難題的那些故事與數(shù)據(jù)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孤寂之淚與小島人煙
說起日本的“人口困境”,《環(huán)球時報》記者想起兩次經(jīng)歷。有一次,日本外務省下屬的一個負責外宣的部門邀請記者去采訪一個振興地方經(jīng)濟的項目。采訪當天,記者與陪同人員從新干線轉乘慢車,再由慢車轉乘一輛前來迎接的小面包車。沿途綠水青山,很少能看見人影。當時記者便感慨:“常聽人說日本要‘恢復軍國主義,但日本人口已稀少到這種程度,靠什么去‘恢復軍國主義呢!”
快到村口,只見8位年齡60歲至80多歲的老人站在一排房子前等候著。記者下車后用日語跟老人們打招呼,他們個個臉上露出笑容,有人說“我們村里好久沒有外人來了”,有人說“你這個外國記者看著很年輕啊”。
《環(huán)球時報》記者立即投入現(xiàn)場采訪。原來,這一排房子已改建成釀酒廠。陪同人員說,這8位老人每年釀造出的日本酒“為振興日本地方經(jīng)濟作出重大貢獻”。
接著,記者到村里轉了轉。安靜,異常的安靜。一處處小院,大多是“鐵將軍”把門。隔著院墻向里望去,或是雜草叢生,或是屋檐坍塌。
一位日本大媽帶著記者到村里學校的運動場,兩個籃球架依然豎立,但網(wǎng)籃已經(jīng)近乎破碎。運動場上擺著一排長長的露天燒烤鐵架。這位大媽嘆了一口氣說:“孩子們都走了,有的去了東京,有的去了大阪,最沒出息的也去了縣城。以前過年時,他們還知道在‘大晦日(日本的大年三十)趕回家?,F(xiàn)在,他們也不愿意回來過年了?!彼嬖V記者,為了讓孩子回家,村里的老人想了各種辦法。“這不,在‘廢校操場上擺放燒烤架就是為了讓他們回來不只為看看父母,還可以與當年的同學聚一下,但這招只在頭兩年管用?!贝髬屨f。
臨別時,有的老人給記者送了他們釀造的日本酒,有的悄悄用衣角擦淚。在記者看來,這是孤寂之淚。
還有一次,《環(huán)球時報》記者應邀到日本香川縣的幾個小島參觀當?shù)剡B續(xù)幾年舉辦的國際美術節(jié)。走到一座小島的一處路口,一位年近90歲的大媽使勁向記者招手。記者走過去后,她立刻切開擺放在案頭的沙瓤西瓜,熱情地說:“你吃,你吃,不要錢,我看見有人來就高興?!?/p>
這位老大媽告訴記者,雖然小島上白天有一些游客,但一到下午四五點鐘,他們就乘船走了,夜里的小島和“死島”差不多。“我是17歲嫁過來的,以前島上一度有3000多人,現(xiàn)在只有20多個老頭老太了。”老大媽說,縣里每星期派兩次醫(yī)療船到島上為他們檢查身體或者看病,但要是遇到重病,就要被醫(yī)療船運走,有些人便在島外去世了?!斑^去還能把遺體運回來火化,但現(xiàn)在,連島上的殯儀館、火葬場都關門了?!?/p>
看到大媽身后一棟棟空無人煙的房屋,記者開玩笑說:“我將來也想到這里養(yǎng)老。”她立刻跟上話說:“你來吧,只要你把戶籍遷到這里,這里的房屋都是免費租住的,縣政府還可以給你提供200萬日元的裝修費?!?/p>
出生率下降,還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原因
日本人口日益減少。據(jù)日本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2018年日本人口數(shù)量減少約44.8萬。到2050年,日本每年人口減少量將達到90萬。英國《金融時報》說,從2009年至2016年,日本幼兒園減少2300所,近2000所小學關門。聯(lián)合國專家預測,到2065年,日本人口相較于2010年將下降超過20%。與此同時,老齡化不斷嚴重。日本內務省去年9月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國70歲以上人口數(shù)超過總人口的20%;65歲以上人口數(shù)占據(jù)28.1%。
關于日本“少子化”,有各種人口學、社會學分析,比較常見的是結婚率下降。有調查顯示,當今日本社會中1/3的人終身不婚,結婚群體中有1/3離婚。
讓《環(huán)球時報》記者難以置信的是,在各種出生率低的原因中,厭煩行政手續(xù)帶來的麻煩也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對象。據(jù)《日本經(jīng)濟新聞》近日報道,一名30多歲的父親去年底到東京都文京區(qū)政府為其第二個孩子辦理出生手續(xù),他需要填寫出生登記表、兒童津貼申請表、兒童醫(yī)療費補助表、保育費用減免申請表等等。為此,他“后悔”生了二胎。此外,如果是雙職工夫妻,為了能從幼兒園晚點接孩子,他們需要所在企業(yè)出具《就勞證明書》。這個時間通常在10月到12月,也是企業(yè)最忙的時候。申請者因此常常在公司里遭其他人“白眼”,認為他們是“添麻煩的人”。
一段關于打工的往事與日本的“破局之策”
“高齡化”與“少子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各行各業(yè)勞動力持續(xù)減少。據(jù)《金融時報》報道,自2000年,日本勞動人口縮水13%。2014年,日本農(nóng)業(yè)人口是226.6萬,2018年降到175.3萬。日本糧食的自給自足率因此從48%下降到38%。另據(jù)統(tǒng)計,日本有大約330萬人在建筑工地工作,其中1/4年齡在60歲以上。
這讓《環(huán)球時報》記者想起一件往事。大約30年前,記者作為自費留學生初到日本。當時,國內有一篇小說十分流行,里面講述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打工,而工作內容就是背運尸體。記者找到一名撰寫日本殯儀業(yè)報道的媒體人,詢問他有沒有可能介紹記者到殯儀館打工。那時候,這份工作的時薪是3000日元到4500日元,而在普通餐館刷碗的時薪只有800日元左右。那位媒體人當時這樣回答記者:“殯儀館是日本人離開世界的最后地方,那里十分注重日本傳統(tǒng)文化與習俗,絕對不會雇用外國人打工的。”然而不久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東京參加一名華人的葬禮時,發(fā)現(xiàn)有中國人在殯儀館打工。他悄悄告訴記者:“現(xiàn)在這里每小時工資有6000日元,但還常常找不到人呢。”
與中國人在殯儀館“偶遇”令記者聯(lián)想到日本去年12月8日推出的新政策——從今年4月開始,在未來5年引進大約35萬名外國勞動者。然而,日本勞動人口缺口太大。比如,日本政府計劃在護理領域接收6萬外國勞動者,但實際缺口是34萬左右。
為解決人口問題,日本政府做的努力還有很多,比如強行減少企業(yè)員工加班時間。日本一家大型企業(yè)的員工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公司幾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0時半,之后還要和領導同事喝一頓,到家都快12時了?,F(xiàn)在,要求加班不能超過晚8時,周末時下午5點必須下班?!痹谕饨缈磥?,日本政府的潛臺詞就是“早下班,多生孩子”。同時,日本在延長退休年齡上做出調整。過去,日企員工60歲退休,現(xiàn)在許多企業(yè)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甚至70歲。此外,日本加大“延壽”工作力度。安倍晉三主持成立“人生百年辦公室”,引導日本人向人生百歲的目標邁進?!?/p>
(圖為去年12月8日,日本國會表決擴大外國勞動者引進的有關法案時,會場出現(xiàn)爭執(zhí)。法案最終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