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匡,李正文
(1.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云南玉溪653106;2.新平縣農業(yè)局經(jīng)濟作物工作站,云南新平653499)
裸大麥屬于禾本科大麥屬植物[1]。由于它的籽實無外殼,在海拔2 200 m以下地區(qū)稱為裸大麥或米大麥,在2 200 m以上地區(qū)稱為青稞[2]。裸大麥具有耐寒、耐旱的特點,適宜生長在寒冷、干旱、無霜期短的高原地區(qū)[3~4]。
云南省常年種植面積近2萬hm2,青稞平均單產在 1 500~2 250 kg/hm2,產量低、品質差[6]。為尋求作物的高產,各地積極探索套種模式,在烤煙種植區(qū),套種的模式較多,其中有烤煙與麥類套種,麥類主要是小麥[7],烤煙套種裸大麥未見報道。為此,筆者于2016年在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實訓基地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研究了烤煙套種裸大麥的播種期對兩作物產量、產值影響,確定烤煙套種裸大麥的最適播種時間,為該種植模式的示范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
烤煙品種:K326,裸大麥品種:阿青6號。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按照裸大麥的播種時間設4個處理:處理A(CK),8月10日播種;處理B,8月20日播種;處理C,8月30日播種;處理D,9月10日播種。
采用浙江大學唐啟義、馮明光[9]編的《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DPS5.02)》進行分析。
從表1可見,各處理的上等煙、中上等煙比例、產量、均價和產值最低為處理A(CK),最高為處理C。處理C的產值、產量分別為89 380.92元/hm2、2 858.36 kg/hm2,比處理A產值、產量分別增長17.91%、5.16%。經(jīng)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的上等煙比例、中上等煙比例、產量、均價和產值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作物在多樣性種植中,烤煙、裸大麥兩作物之間有相互促進作用,產量、產值均有變化。
表1 各處理煙葉的產量和產值
從表2可知,株高各處理隨播種時間的推遲隨之降低,處理A最高,處理D最矮;最高莖蘗數(shù)隨播種時間的推遲逐漸增多。說明烤煙套種免耕裸大麥的播種時間不同,裸大麥的分蘗能力有所不同。
表2 各處理裸大麥的農藝性狀
從表3可看出,各處理裸大麥的產量在5 755.49~6 624.18 kg/hm2,產值為 69 065.88~79 490.15 元/hm2;產量、產值處理C最高,產量為6 624.18 kg/hm2,比最低的處理 A(CK)5 755.49 kg/hm2增加 15.09%,產值為79 490.15元/hm2,比最低的處理A(CK)69 065.88元/hm2增加15.09%。經(jīng)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裸大麥的產量、產值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裸大麥適宜的播種時期是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
表3 各處理裸大麥的產量和產值
烤煙套種裸大麥的不同播種時期,播種時期為8月10日的烤煙產量最低,為2 717.89 kg/hm2;播種時期為8月30日產量最高,為2 858.36 kg/hm2。產值也相似,8月10日播種時期的最低,為75 801.95元/hm2;8月30日播種時期的最高,為89 380.92元/hm2[8]。
作物套種能充分利用光能,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合理的種植密度有利于植株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發(fā)展,有利于提高產量;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無效分蘗增加,群體過大,養(yǎng)分消耗量越多,易發(fā)病害,影響產量。播種時期為8月10日的裸大麥產量最低,為5 755.49 kg/hm2;播種時期為8月30日的最高,為6 624.18 kg/hm2。產值也相似,8月10日播種時期的最低,為69 065.88元/hm2;8月30日播種時期的最高,為 79 490.15 元/hm2。
烤煙套種裸大麥是否能抑制烤煙、裸大麥病蟲害,播種量是否對烤煙、裸大麥有影響,有待下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