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天,從選址,到修建,到完工,幫困難群眾新修住房……黔西縣中坪鎮(zhèn)順河村主任杜正國因在精準脫貧工作中‘創(chuàng)新速度’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苯眨F州省畢節(jié)市紀委監(jiān)委通報了一起扶貧領域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經記者調查,中坪鎮(zhèn)紀委書記代波還原了這起案子查辦的情況。
2017年初,順河村實施脫貧攻堅危房改造項目,對貧困戶不安全的住房進行危房改造。83歲的村民金某一家因家庭困難、住房不安全被納入精準脫貧戶,獲得了國家3.5萬元危房改造補助款。但因當時金某年齡大,女兒患精神病,55歲的兒子長期在外打工,家中沒有勞動力,到2017年底也沒有把安全住房修起來。作為村脫貧攻堅危房改造項目建設監(jiān)管人員,杜正國在金某一家自身沒有重建安全住房能力的情況下,既沒有主動幫助解決問題,也沒有將這一情況及時向組織匯報。
直到2018年2月初,聽說黔西縣脫貧攻堅工作要迎接國家檢查評估,杜正國才著急起來,急忙向村委會匯報。為盡快讓金某一家在脫貧攻堅檢查評估前搬進新房,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受金某委托,由村委會幫找施工方進行修建,村委會明確由杜正國負責,杜正國找施工方趙某(當?shù)氐哪嗨常榻鹉骋患倚藿ǚ课荨?/p>
2月6日,急于求成的杜正國與施工方簽訂了施工合同,要求施工方必須在2月13日前完成60平方米的房屋修建。修建過程中,杜正國未認真履行監(jiān)管工作職責,導致施工方隨意選址,違規(guī)使用空心磚砌筑地基和承重墻。
“房子建在一土坡上,年輕人上下都有些費力;松軟的土地上,簡單進行了平整(沒有挖地基),直接用水泥澆出地坪;空心磚砌的主體墻用力一擊就是一個窟窿……”直到臨檢才匆忙建成的新房儼然成為一棟“危房”。4月3日,“危房”在黔西縣危改辦組織的改造督查時被發(fā)現(xiàn)。
脫貧攻堅中推進危房改造工作,是黨和政府幫助農村困難群眾消除住房安全隱患、解決基本居住安全問題、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一項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然而,此事件中,杜正國卻要求施工方在8天時間內完成60平方米的房屋修建。這種“高效率”顯然是抱著僥幸心理,企圖在檢查中蒙混過關。
不可否認,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我們確實需要追求速度,畢竟扶貧工作不是拉鋸戰(zhàn),每多一天的耽擱、拉扯,對于貧困線上的百姓而言都多一分的煎熬。提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縮短貧困人民與幸福生活的現(xiàn)實距離,但是追求速度的前提是保證扶貧工作的高標準、高質量,否則,脫離實際的速成扶貧只會陷入“徒有面子,沒有里子”的尷尬境地。
近年來,類似8天速成房的速成思維,在基層扶貧工作中不時出現(xiàn):有的地方急于完成減貧指標,貧困戶雖然貧困依舊,卻仍然被取消了補助資格;有的地方為了落實扶貧任務,非貧困戶也能獲得扶持,用以充數(shù);一些地區(qū)把扶貧工作當成一項政績工程,只是追求“看起來”的效果,應付檢查考評,追求短期效果,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部分地區(qū)扶貧檔案多級歸檔、重復歸檔的問題突出,上報數(shù)據不實甚至造假,嚴重違背了脫貧攻堅的初衷。
“欲速則不達”,扶貧工作本來就是一個“精細活”,不管是產業(yè)發(fā)展,還是群眾住房改造,亦或基礎設施完善,都“急不得”,容不得半點虛假。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保持定力。要耐住性子,克服心浮氣躁,一步一個腳印,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這一場硬仗。
此正是:
急功近利現(xiàn)原形,
脫貧攻堅當虔誠!
“回答的局長,不要搞大話、空話、套話,離題萬里,令人生氣?!苯眨?在湖北仙桃市的全媒體電視問政現(xiàn)場,主持人大聲宣讀市委書記遞上的紙條,讓現(xiàn)場氣氛頓時變得緊張。市委書記緣何不高興?原來,當天在問政現(xiàn)場,仙桃市水產、交通、農業(yè)和文廣新局等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面對暗訪短片暴露的種種問題,均選擇回避。
這場面向公眾的全媒體電視問政一開始,就曝光了漢江電捕魚的亂象。明明有水產部門監(jiān)管,非法捕魚卻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以罰代管,頻繁的電魚行為自然停不下來。面對質疑,水產局局長并不正面回答,卻大談“可能是我們的工作作風不實”;通村公路指標質量不過關,補貼卻依舊按額發(fā)放,交通運輸局長不談如何整改不達標的通村公路,卻一味強調“讓全市人民走好路、路好走”,大大方方地做起了工作講話。領導干部如此“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回答,也就難怪現(xiàn)場的市委書記會生氣。
主持人大聲宣讀紙條內容后,現(xiàn)場氣氛緊張起來,監(jiān)管缺位的農藥經營店、亂堆亂放化學品、民辦幼兒園亂收費、農村圖書館形同虛設,犀利的暗訪短片和尖銳的嘉賓點評,讓各部門負責人如坐針氈,他們逐一認領問題,并現(xiàn)場表態(tài)。仙桃市紀檢部門表示,將會對六家單位的后期整改進行跟蹤,并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開。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黨員干部早已習慣于在監(jiān)督下履職盡責。在此背景下,電視問政開始普遍起來。作為一種直接與民眾面對面交流的電視節(jié)目,電視問政因其方式的新穎性、傳播的及時性、問政的針對性而迅速走紅。領導干部直接接受人民群眾的各種意見建議甚至質疑,不僅能“紅紅臉”“出出汗”,還推動了許多疑難問題的解決,一些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甚至履職不到位的干部也受到應有的處罰。
但是,在少數(shù)情況下,被質問的黨員干部仍然避重就輕,即便是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提問,也是大話、空話、套話連篇,“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其實這不僅起不到任何的監(jiān)督作用,反而會讓人民群眾覺得這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原本激情澎湃地積極參與,后來只能是情緒低落地消極退出,被問的干部“口若懸河”,但是實際問題依舊。
公開問政,考驗的不只是領導干部的新媒體素養(yǎng),更考驗干部的擔當。如果領導干部答應的“高度重視”“明天就辦”成為緩兵之計,那么問政的整改就成了“空頭支票”。只有“去形式化”,面對短板不僅要問政,更要扎實抓好整改落實,用實際行動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回答,問政的“療效”才能看得見。
問政節(jié)目的精髓,就在一個“問”。也就是說,這樣的節(jié)目,絕不是和風細雨式的,它是用來直面問題,追問責任的。這就決定了問政節(jié)目理當不留情面,敢于較真,問出答案,問出效果。選題要有“猛料”,要走群眾路線,聚焦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環(huán)境整治、食品安全、教育醫(yī)療等現(xiàn)實問題;提問要有“辣味”,要敢于揭短亮丑,讓觀眾暢所欲言,讓干部有緊張感;領導干部更要有不護短、不怕揭丑的勇氣和魄力,面對過失要勇于承擔責任,面對問題要倒排工期加快解決,讓民眾從問政中收獲更多幸福感與獲得感。
此正是:
較真碰硬彰顯擔當,
電視問政莫成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