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仙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病科,江蘇鎮(zhèn)江 212000
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是指入院時不存在,而在入院24h后發(fā)生于醫(yī)院的肺炎,發(fā)病率占醫(yī)院感染首位,約為1.3%~3.4%,病死率較高[1-2]。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影像學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等多不典型,臨床診斷難度較大。目前,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造成病菌耐藥性逐漸增長,廣泛耐藥菌、多重耐藥菌感染日趨嚴重,加快病毒發(fā)展[3]。在難以獲得標本時或痰培養(yǎng)結果回報前,抗生素的早期正確選擇是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PCT是細菌感染早期的敏感指標,半衰期較長,其水平可在感染早期迅速增高,常用于肺炎的診斷。基于此,該研究選擇該院接診的2015年2月—2018年5月該院接診的75例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PCT在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中耐藥菌和敏感菌中的差異及應用價值。具體信息如下。
選取該院接診的75例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齡68~94歲,平均年齡(85.94±5.17)歲。按痰培養(yǎng)結果為3組:多重耐藥菌株組26例,廣泛耐藥菌株組20例,敏感菌29例;按級別嚴重程度分為兩組:重癥30例,非重癥35例。納入標準:均符合 《中國成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的相關標準;所有患者均有痰培養(yǎng)的陽性標本;凝血功能正常;年齡>6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心力衰竭;肺不張;肺水腫;藥物性肺損傷;基礎疾病肺侵犯;肺栓塞;結締組織疾??;近期用過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3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取入組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水平,使用酶聯(lián)熒光分析法檢測PCT水平,使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水平。
比較不同痰培養(yǎng)結果和不同疾病程度患者血清PCT、WBC、hs-CRP水平。
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廣泛耐藥菌株組PCT水平>多重耐藥菌株組>敏感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重耐藥菌株組與廣泛耐藥菌株組hs-CRP水平高于敏感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WBC水平以及多重耐藥菌株組、廣泛耐藥菌株組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痰培養(yǎng)結果指標比較(±s)
表1 不同痰培養(yǎng)結果指標比較(±s)
注:與多重耐藥菌株組相比,#P<0.05;與廣泛耐藥菌株組相比,*P<0.05。
組別 WBC(×109/L)PCT(ng/mL)hs-CRP(mg/L)多重耐藥菌株組(n=26)廣泛耐藥菌株組(n=20)敏感菌組(n=29)F值P值10.06±1.2710.42±1.11(9.87±2.04)#*0.3060.7613.83±0.37(5.25±0.60)#(0.74±0.21)#*61.5190.00050.36±3.7052.27±4.56(30.65±2.76)#*26.9280.000
重癥組PCT水平顯著高于非重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癥組 WBC、hs-CRP 水平與非重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不同疾病程度指標比較(±s)
表2 不同疾病程度指標比較(±s)
組別 WBC(×109/L) PCT(ng/mL) hs-CRP(mg/L)重癥組(n=30)非重癥組(n=35)t值P值8.64±3.327.03±3.951.7620.0833.95±0.631.41±0.5517.3570.00068.30±15.1262.09±11.151.9010.062
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由多種因素引發(fā),如病毒、細菌、非典型性病原體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為細菌性感染[5]。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器官功能退化、基礎疾病多、自身多抗病力弱、免疫力差等特點,加上醫(yī)院內患者多存在種類復雜的疾病,院內傳染性病菌易散播,增加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fā)生率[6]。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發(fā)病時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且常無呼吸道癥狀,臨床表現(xiàn)缺乏典型性,難以判斷感染的嚴重程度,死亡率高達30%~70%,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7]。早期準確的診斷、及時評估病情變化、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減少耐藥菌產(chǎn)生,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微生物學檢測結果需多重實驗手段獲得,所需時間較長,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治療難度。細菌學檢測是診斷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常用手段之一,但結果多存在假陽性,難以區(qū)分定植菌和致病菌,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PCT、WBC、hs-CRP是目前臨床常用于診斷感染的炎性反應指標。該研究中,多重耐藥菌株組與廣泛耐藥菌株組 hs-CRP 水平分別為 (50.36±3.70)、(52.27±4.56)mg/L,均高于敏感菌組的 (30.65±2.76)mg/L,3組 WBC 水平、多重耐藥菌株組與廣泛耐藥菌株組hs-CRP水平和重癥組WBC、hs-CRP水平與非重癥組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W(wǎng)BC難以評估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區(qū)分耐藥菌與敏感菌,而hs-CRP雖能區(qū)分耐藥菌與敏感菌,但難以評估患者病情。因WBC影響因素多、基礎值個體差異較大,加上老年患者骨髓增生能力下降、臟器功能退化,對感染反應較差,發(fā)生感染時WBC水平常無明顯升高,甚至出現(xiàn)低下,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CRP屬于急性期反應蛋白,水平可在感染時升高,hs-CRP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準確測定濃度較低的CRP水平,但其水平會受到心血管疾病、風濕性疾病、急性損傷、腫瘤、腹腔手術等非感染性病變的影響而升高,診斷缺乏敏感性與特異性[9]。該研究中,廣泛耐藥菌株組PCT水平為(5.25±0.60)ng/mL,高于多重耐藥菌株組、敏感菌組的 (3.83±0.37)、(0.74±0.21)ng/mL;提示PCT可有效區(qū)分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的耐藥菌與敏感菌。施永新等[10]分析研究顯示,輕度與中重度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者PCT水平分別為 (0.72±0.32)、(5.43±1.05)ng/mL。 該研究中重癥組 PCT 水平為(8.64±3.32)ng/mL,高于非重癥組的(7.03±3.95)ng/mL,與上述結果相似,提示PCT可有效判斷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但上述結果與該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與該研究研究對象年齡較大有關。PCT由甲狀腺C細胞產(chǎn)生、分泌,屬于無激素活性的前肽糖蛋白,健康人群中含量極低。甲狀腺以外的器官與組織在機體受到細菌感染時可分泌PCT,血清中PCT含量可在急性刺激后2~6h升高,半衰期為20~24h。病毒感染以及痛風、結締組織疾病等非傳染性炎癥性疾病侵犯時,血清中PCT含量僅會輕微上升或不增加,但在細菌感染時則顯著升高,且上升水平與患者感染嚴重程度、預后關系密切,可作為臨床早期鑒別細菌性感染的特異性、敏感性指標。
綜上所述,與WBC、hs-CRP相比,PCT可更好的判斷老年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疾病嚴重程度、區(qū)分耐藥菌與敏感菌,早期鑒別PCT水平變化,可早期評估、診斷患者病情,指導臨床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藥菌株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