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霞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寫作提出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愿意寫、喜歡寫、樂于寫,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著、探索著。
一、讓聽打開寫作的源泉
低年級的學生因年齡特征、識字量等限制,靠耳朵聽來的信息往往是主要的。人們常說“耳熟能詳”,只有聽得多了,聽得熟了,印象才會深刻。只有培養(yǎng)勤聽、愛聽的習慣,孩子的信息量才會不斷增多,作文的源頭活水才會滾滾而來。我利用每天晨會的時間,給孩子們聲情并茂地講故事;利用閱讀課的時間,給孩子們講他們喜歡聽的繪本故事,并和孩子們交流讀書的收獲。在講完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時,我們交流了“友情無價、親情無價”的讀書體會,孩子們竟因為大猩猩找不到朋友很孤單而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他們紛紛拿起筆,或?qū)懟虍?,表達了自己對友情、對親情獨特的見解。聽,讓孩子有了寫作的欲望。
二、讓說打開寫作的思路
孩子們是喜歡說的。去旅游了,讓孩子說說旅游見聞;去上街購物了,讓孩子講講購物經(jīng)歷;家里來客人了,讓孩子說說如何待人接物……在孩子講完后,家長或教師可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有時讓孩子復述故事情節(jié),有時讓孩子發(fā)揮想象把故事繼續(xù)說下去。寫作是用筆記錄心靈軌跡的過程,而“勤說”是用口把心靈的語錄釋放出來。只有孩子有了表達的愿望,有了一吐為快的意愿,才是寫作的“前奏”。培養(yǎng)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寫作教學的預(yù)備課。只有“我口說我心”,才能“我手寫我心”。
三、讓好詞佳句豐富寫作的資源
在閱讀課時,有一個學生提到了梅花的香氣“沁人心脾”,但大部分學生不理解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課間我就帶著孩子們來到了盛開的鮮花旁,讓孩子們聞一聞花的香氣。孩子們都踮起小腳,把鼻子湊到花前聞,他們邊聞邊說:“太香了!太香了!”我告訴孩子們:“聞了花香,讓我們感到很清新、很舒適,這就叫沁人心脾!”
生活中、書本中有好多這樣的詞語,我們教師要教會孩子擦亮雙眼,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領(lǐng)悟生活,做到“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
除了抓好課文教學外,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分步驟、有計劃地去指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讓他們在閱讀中去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去學習如何把事情講清楚,如何遣詞造句,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閱讀的書籍多了,積累也多了,感受、感悟也隨之增多,想動筆寫點東西的想法也會隨之增加。他們在課內(nèi)外閱讀中,進一步豐富了寫作素材,并接受了潛移默化的寫作熏陶,變得樂于寫作了!
四、抓住時機進行寫話練習
一要抓住閱讀適宜寫話的時機。如學了《口語交際——說說我的家》,讓學生再寫一寫“我的家”;學了《識字1——春天》,讓學生也來觀察春天,感悟春天來了大自然有哪些變化。有個孩子這樣寫道:“春天來了,小燕子也在柳樹姑娘的辮子下翩翩飛舞?!睂懺捑渥硬辉谟陂L短,也不在于好壞,在于學生喜歡寫話,樂意寫話的興趣。
二要抓住生活中適宜寫話的時機。出去郊游,寫寫郊游的事情;母親節(jié)到了,寫一寫對媽媽的敬意和謝意;六一節(jié)到了,寫寫開展的活動和自己的心情……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提醒學生,引導學生,做個關(guān)注生活的人,培養(yǎng)動手寫的習慣。
五、讓評價成為寫作的動力
一個蹺起的大拇指,一個醒目的贊詞,一個鮮紅的高分,往往能成為學生寫作的動力。對孩子們的寫話,我總是千方百計地尋找閃光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個標點,我捕捉到以后,立即用紅筆圈出來,在旁邊寫上“這個詞用得妙”“此處可嘉獎10分”等鼓勵性的話。這些鼓勵的話語,猶如源泉,滋長了孩子們寫作的興趣,讓他們品味到了寫作的樂趣,從而喜歡寫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們從小樂于寫作,在寫作這片芳草地上快樂、自由地描繪著多彩的童年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