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的城君
進入社會兩三年后,大多數(shù)人會形成一個專屬的舒適圈,人也開始懶散起來。
一個人過慣了隨波逐流的生活,純粹地出門走走,變成天大的難事。如果那條路,幾乎沒人走成功過,那就難上加難。
本·桑德斯,一個酷愛探險的英國人,偏偏選了一條地球上最危險的路。
他想要靠自己的雙腿,從南極海岸,走到南極點,再回到海岸。
南極是地球上最冷、風最大、最不適合人類的大洲。歷史上,曾有9個人挑戰(zhàn)過這條徒步路線,但沒有一個人成功,甚至有5人死在了半路。
這么一條危險的路,他為什么非要去送死呢?
100年前,英國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帶隊走過這條路,并夢想成為第一個徒步到達南極點的人。
非常不幸,他們遭遇了歷史鮮見的極強寒冷低溫。最終,5人長眠于冰雪下。
他們在南極洲上行走了2575公里,這個紀錄被冰原凍結(jié)了一個多世紀。
如今,你可以坐游輪、直升機抵達這塊冰原高地,但嚴寒依舊恫嚇著人類探索的腳步。
作為斯科特的同胞、極地探險的狂粉,因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和頑固,桑德斯想著自己很可能完成這件事。
但他從小就不被身邊的人看好。
13歲時,老師評價他:缺乏足夠的動力去做成任何有意義的事情;21歲,他去北極失敗而歸,哪知回到家卻只有親哥的一句“一開始就不該去做”;直到26歲,他從俄羅斯出發(fā),穿越北冰洋,終于成功抵達加拿大。
一次又一次地出發(fā),他只是想證明:失敗一次,不代表永遠不會成功。
這一次,將會是全新,也是最艱難的一次挑戰(zhàn)。
他準備了整整10年。2013年,桑德斯和同伴Tarka LHerpiniere組成兩人隊伍,站在了這條地球最危險之路的起點。
在茫茫冰原上,他們每人拖著200公斤的行李,遠遠看去就像兩個拽著浴缸行進的胖子。一小時能向前推進800米,就謝天謝地了。
桑德斯說:“我們的帳篷附近什么都沒有,連動物都沒有,只有一片白色。”
連續(xù)31天的日夜里,他們眼前都是白茫茫一片,只能沿著指南針的方向機械邁步。
跟100年前的探險隊相比,他們有滑雪飛機沿途追蹤,還帶上了許多21世紀的先進玩意兒,每天能在冰原上網(wǎng),向全世界直播。
盡管如此,100年前要面對的極地危險,他們一點都沒有錯過。
南極大陸天氣極端惡劣,氣溫在零下50℃徘徊,常年吹著北風,風速堪比和諧號列車的均速。
相比這些看得到的危險,美麗的冰川,才是看不見的死神。
他們腳下的藍冰,屬于世界上最大最危險的冰川之一。表面美麗至極,底下布滿冰縫;光滑無比,連飛機也難以著陸。一旦發(fā)生事故,生還的概率近乎為零。
100多年前,斯科特小隊就是在這片藍冰上喪命的。
有一次,同伴突然踩了個空,胸部以下的身體和滑雪板都掉進了冰縫,他趕緊張開雙臂,才把自己卡在了冰川上,沒繼續(xù)掉下去。
桑德斯回頭想去拉同伴一把,結(jié)果他的滑雪板也掉到一個冰窟窿里去了。費了好大勁爬了上來,他們才發(fā)現(xiàn):這敞開的冰縫有好幾層樓那么深。
有一天,他們甚至連續(xù)好幾次陷進了冰雪之中。
桑德斯說:“在那里,你只能完全靠自己;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掌控?!?/p>
整個路程約有2897公里,相當于69場馬拉松,約等于往返廣州和上海。
早上爬出溫暖的睡袋,開始一天9個小時的體力活,這是桑德斯每天心理斗爭最激烈的時刻。
行程還沒過半,兩個人都有雪盲的癥狀,雙眼酸痛難受,就像在切洋蔥似的。
但越是極端的環(huán)境下,信心就越重要。于是,兩個人出發(fā)前做過君子協(xié)定,只要出發(fā),絕不抱怨。
盡管有極寒、疾風、冰縫、疲累、疼痛等艱苦,兩個人的日常對話卻云淡風輕。桑德斯聽同伴聊風速多少,跟同伴商量在哪兒停下來吃午餐喝下午茶。
整趟探險,似乎有驚無險。
最艱難的處境,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xiàn)了。
在接近終點時,他們發(fā)現(xiàn)食物不夠了。
長期的疲勞和壓力,隨著饑餓突然襲來,桑德斯反復陷入低血糖狀態(tài),身體調(diào)節(jié)功能也開始紊亂。
這天晚上,桑德斯在不到3平方米的帳篷里,近乎無意識地昏睡,就像第一次喝醉酒的孩子那樣。
恍恍惚惚之間,他想就這么躺下,跟世界說一聲,老子不干了!
幾經(jīng)掙扎,桑德斯撥通了求助電話,讓滑雪飛機送去補充食物。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掙扎的決定,但他沒有后悔。
畢竟,沒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了。
旅行開始的第105天,桑德斯終于回到了南極洲海岸的終點。
他不僅完成一次2897公里的極地徒步探險,也實現(xiàn)了自己10年來的夢想,更打破了保持100多年的世界紀錄。
一切成功,都是有代價的。桑德斯在出發(fā)前特意增重了22磅,回到英國后,他卻瘦了49磅。
為什么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自找苦吃?是游戲不好玩,還是外賣不好吃?
不得不說,在這個地球上,唯一不用努力得到的,只有年齡。
現(xiàn)代生活比起往昔要來得安全舒適,看似沒有太多地方可以讓我們?nèi)ヌ诫U。
桑德斯卻認為,哪怕到了21世紀,每個人依然需要鼓起勇氣,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面對生命中必須克服的風暴。只有這樣,你才能收獲更多真切活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