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芙蓉
(山西省臨汾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臨汾 041000)
畫筆之于畫家、歌喉之于歌手、樂器之于表演家,都是作為傳遞情感的最佳載體,大提琴作為樂器的一種也不外如是,大提琴屬于西方古典藝術體系,并起著關鍵的作用,它決定著整個音樂的基調,然而大提琴的演奏最終能否將音樂的氛圍轉變,使聽眾感動,這就由表演者的情感表現力決定,下面將重點討論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表現力,為藝術發(fā)展提供參考[1]。
精神產物的形成往往都是為了寄托人們的情感,而創(chuàng)作詩歌、繪制畫作、譜寫樂章這都是人們?yōu)榱吮磉_情感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化瑰寶。紙筆、樂器則是將情感表達并傳遞的主要載體,大提琴就是樂器的一種。其優(yōu)美、低沉、柔和、激動人心的音調具有較強的藝術張力,但大提琴能否用來表達音樂的情感核心并不由大提琴本身所決定,而是由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表現力所決定。大提琴是一種非常精密的樂器,只有手、弓、弦三種之間能夠相互默契配合,以及演奏者將精神情感完全投入其中,才能使作品的完成度提高,促成更加完美的表演。放松身心,肢體流暢協調,可以使表演過程以及情感表達過程更加順利,將觀眾引入音樂情境,全身心投入欣賞,可以真正的享受藝術。這些需要演奏者投入情感才能成功,這表明表演者的情感表現力對提高音樂藝術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2]。
在演奏中要正確運用情感表達,這樣可以使發(fā)音更加準確。在大提琴的演奏中絕對正確的音準與完美的音色特別重要。例如:在演奏大提琴時,美麗的樂章可以使用不同的音色來演繹。表演者能夠進行音準訓練,掌握音準的概念,同時還能用自己的個人情感來感受音準,從而提升對音準的判斷。這是由于感情的投入能夠使演奏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3]
為了保證表演過程中情感表達能力的提高,演奏者必須首先學會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所以,鑒賞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一首音樂要是只看標題或聽片段,就不能完全理解音樂的情感,演奏者應該全神貫注地傾聽,以便最終理解音樂中要表現的深層次的情感。大提琴的演奏也是如此,它有很多代表性的音樂,需要展現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唯有通過聆聽以及不斷的感悟,表演者才能理解如何在音樂中展現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以著名的演奏家巴赫的一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例,這組曲具有極其復雜的音樂情感,這件作品的第一部分是相對柔軟和新鮮的,但隨著表演的進行,情緒逐漸從有點沉重開始到有點悲傷,然后突然以越來越強烈的情緒結束,情緒的變化更為明顯。演奏者在聆聽過程中自然會有一種清晰的感受,如果他們將全身心投入欣賞和理解音樂表達的情感,他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只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和感悟,才能對一種樂器進行演奏。即使只是一段短短的音樂,也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將情感蘊含在其中,尤其是大提琴這種更加需要深厚基礎的樂器。在一首曲目的練習中,學會在音樂中表達內心的感受,熟能生巧,不斷強化自身,就會自然而然的可以將情感用熟練的技巧表現出來。每件作品的內在情感也不是那么簡單,作家在作曲時要表達的情感是十分復雜的,所以有必要多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在每一次的練習中能都獲得新的情感感受,這是表演者情感表達的最高層次。在表演過程中也是這樣,如果每一場表演都能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感覺融入感情,在表現過程中表現出新的情感,就可以稱之為成功的演奏,這樣的成功與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對藝術的追求不可分割。
創(chuàng)作是表演者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自我創(chuàng)造和探索是加強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從本質上講,它并不需要表演者創(chuàng)作出極為成熟的作品,而是在日常培養(yǎng)通過演奏來表現情感的習慣,不論快樂還是悲傷,在情感最激烈的時候進行演奏,即使是大腦中產生的一個暫時的音樂碎片,也要及時表現、記錄,而且要記下那時的情感,這有益于以后再表演時的情感表現。演奏者不需要在平常的演奏中刻意創(chuàng)作,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這樣的即興創(chuàng)作才能將演者的情感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來,同時也能培養(yǎng)演奏者將情感融入表演的習慣。
演奏能夠表達演奏者的內心情感,大提琴演奏者也不外如是。大提琴是一種很有表現力的樂器,演奏者要明確它的情感表現價值,加強情感的表現力,培養(yǎng)良好的演奏習慣,深刻體會那些無法記錄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經過自己的二次創(chuàng)作,進行成功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