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志
(池州市貴池區(qū)池陽街道辦事處,安徽 池州 247000)
群眾文化將群眾作為主體,各個機構以及其各個操作部門作為執(zhí)行對象,在群眾中展開一系列提升思想的文化活動與提升自身涵養(yǎng)的活動。其活動的最主要目的是滿足群眾的閑余時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提升群眾文化素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群眾文化活動中,群眾作為受益主體,活動作為文化傳播方式,將群眾文化主要分為兩類:一種為民間文化,一種為大眾文化。其中,民間文化主要為民間流傳下來的傳說,具備歷史特點,民間文化往往有虛構性、神秘性,主要表現了人們對于自由文明生活的向往;而大眾文化,主要產生于近代文明,于工業(yè)文明時期,將批量生產與消費方式作為基礎條件。群眾文化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主要形式,群眾作為其主要參與者,具有基數大,覆蓋范圍廣,參與人員身份層次不一等特點,文化活動也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發(fā)展,豐富群眾精神世界。
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開闊視野、熏陶自身、提高自身文化素質。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傳承中華文化,引領社會風尚,通過不同地區(qū)的地域特色,更好地發(fā)揚當地風俗人情、精神文明等非物質文化,將社會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展現出不同地區(qū)不同的鄉(xiāng)土文化與具有特色的群眾文化。
當代,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生活的充足,現如今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群眾文化作為滿足其條件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全面推動國民經濟發(fā)展,帶動群眾消費,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保障。在各個省市城市化進程中,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不僅推動了城市化建設,更推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fā)展,同時,調節(jié)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并改變人生態(tài)度與人生目標,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與社會管理工作均以群眾作為主體展開工作,其在工作本質上具有相同之處。但在其開展過程中,由于人口基數大,涉及階層范圍廣,導致社會管理工作難度大,但在開展社會管理過程中,這需要學會借鑒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優(yōu)秀工作方法,通過有效途徑提高工作管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人們積極主動的參與管理與工作。激發(fā)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與積極性,實現個體在社會中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群眾文化活動的教育職能,群眾文化的內容必須經過嚴格篩選,群眾文化為廣大人民服務,其宣揚的文化不僅要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更需要發(fā)揚和諧社會核心,展現出時代發(fā)展的價值。通過開展具有娛樂效果與教育意義并存的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的業(yè)余活動與精神世界。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引入國際文化,緊跟時代潮流趨勢,使得中國廣大地區(qū)更加開放,向國際化方向發(fā)展,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質量,通過與時俱進的文化引入,開闊群眾視野。
當今時代,社會寬容度很高,人們能夠充分表現個人性格,通過不同途徑展現個人才華,但這也導致部分群眾的三觀扭曲。而對于公民的道德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促進道德實踐展開,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傳播道德的價值,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引導群眾的價值與道德取向,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振奮精神。
人才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時代發(fā)展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作為其中一部分,需大力推動人才建設。通過培養(yǎng)人才,推動社會管理與人員競爭意識,促進群眾與時代接軌,培養(yǎng)群眾管理能力,另外引導相關工作確立學習理念與人生目標,提高綜合素質,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順利展開,提升文化活動的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