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克建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校訓是一種格言、箴言和座右銘,是一所大學獨特的辦學理念、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學校歷史和傳統(tǒng)的高度濃縮,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是最能反映特色和整體價值取向的根本標志之一,最能體現(xiàn)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和理想追求。其表現(xiàn)在遣詞造句的語言特色上,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單詞,最完美的翻譯是能做到形式和內(nèi)容的高度統(tǒng)一。因此,要譯準、譯好“厚德博學,和而不同”,有些難度。本文試從國外大學校訓的語法特點出發(fā)探討其翻譯問題。
要譯好校訓,首先要了解校訓的內(nèi)容和形式特點,權衡異化和歸化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利弊,有所取舍,然后選擇一種最能充分表達源語內(nèi)容的方式,并為受眾者所接受,從而達到推廣宣傳的作用。
我國校訓多來自古代典籍,從語言的形式上看,以名詞或動詞為核心,多為四言八字、二言八字、四言十六字等,多采用對稱格式,非常工整,音韻感較強;從內(nèi)容含義上看,字少意深,含蓄隱晦,高度濃縮。而國外大學的校訓則多以格言、陳述的形式出現(xiàn);既有以名詞或動詞表述的,也有以短語甚至是句子出現(xiàn)的;有的還配有拉丁文,彰顯其悠久歷史和正統(tǒng),含義表達直截了當,清晰明確,其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對真理的追求以及服務社會上。
英文校訓的主要語法特點有:
名詞是人、動物、事物或一個抽象概念的名稱,簡明扼要,如哈佛大學Truth(真理);耶魯大學Light and Truth(光明與真理)。
由動詞+ing構成動名詞,具有動詞和名詞的性質,在句中起名詞作用,可以作主語,賓語,表語,定語,多表示抽象的、多次的行為,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Conquering Darkness by Science(用科學征服黑暗);哥本哈根大學Seeking Light in the Heavens(天上尋光)等。
用一個句子能充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賓夕法尼亞大學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法無德不立)。
介詞往往跟名詞結合構成介詞詞組,表示目的、對象、場所、方位、時間、方式、比較等,意思比較多樣化,表達的內(nèi)涵也比較豐富,如:普林斯頓大學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多倫多大學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不帶to的動詞原形往往帶有祈使句的含義,多含有規(guī)勸、命令、請求、禁止、希望、建議、要求等意義,如楊百翰大學Enter to learn,Go forth to Serve(潛心修學,報效未來)。
帶to動詞原形表示具體的動作,特別是表示將來的動作或行為。因此,采用這種形式多隱含對未來寄予厚望和期待的意義,如佐治亞大學To Teach and to Inquire into the Nature of Things(教授和探尋事物的本質)。
形容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或狀態(tài)的詞,如:華盛頓和李大學Not Unmindful of the Future(并非不留意未來);劍橋丘吉爾學院Forward(勇往直前)。
其校訓汲取了古代哲人的警句名言,隱含了其六十多年來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和人文追求。為此,在翻譯的時候,應用地道的英文傳達出這些內(nèi)涵和精神。
厚德是高尚的品德之意,漢語有“道德、美德、品德、德行、德育、品行、人品”等,相對應的英文單詞為“ethics,excellence,honor,morality,nobility,sublime,upright,virtue”等,其中,ethics,morality,virtue這三個單詞最能表達“厚德”之意,但是翻譯時只能選其一。
“博學”的意思是作為師生,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廣博的學問。漢語有“學習、智慧、聰明、學問、學識、智育、知識、才華”,英文單詞有l(wèi)earning,study,enlightened,erudite,lettered,scholarly,wisdom,knowledge,intelligence,talent,competence等。
“和”字在我國意味深長,影響深遠,深入人心。如何譯好,頗費腦筋,而且“和”還與“合”諧音,翻譯起來就更難。在accord,agreement,balance,calmness,compromise,concord,harmony,integrity,peace,truce,uniformity,unity等當中,采用harmony比較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
主要意義為“相同、一樣、共同”?!安煌本褪菍Α巴钡姆穸?,即不相同、不一樣、不和諧、差別、差異、多樣性、獨特性等,對應英文單詞為sameness,identical,(not)different,(not)harmonious,unvarying,uniform,diversity,unique,distinction等。
綜上所述及所譯,翻譯應該既要兼顧源語意義的充分表達,也要考慮目標語的合理性和接受程度,最佳的翻譯應該是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彼此照顧,盡量統(tǒng)一。
譯文1.Advocate Moral Integrity and Extensive Learning,Promote Harmony within Diversity,似乎較好地傳達了校訓的原意,但是譯文太長了些,也顯得很羅嗦。采用diversity來翻譯“不同”比較符合全球性話題和發(fā)展趨勢。
譯文2.Perfection in Moral Integrity,Excellence in Scholarly Attainments and Harmony with Diverse Schools of Thoughts,譯文在形式上較為工整,但是卻略顯啰嗦;前半段似乎較好地傳達了原意,但是后半段限制了“和而不同”的意義,局限于思想以及學術上的多樣性。
譯文3.Morality,Intellectuality,Harmony and Distinctions,采用名詞形式來翻譯,比較簡單明了,但是也有些意思沒有翻譯出來,如寬厚及廣博。
譯文4.Moral Integration,Intellectual Excellence,Harmony and Distinctions,譯文在名詞前增加了修飾語,integration是道德的崇高追求,excellence是追求學識卓越的最高境界,harmony是當今世界共同夢想,而distinction是各高校的辦學之道,寓意追求與眾不同,同中求異,辦出特色,但不工整。
譯文5.Social Commitment,Profound Learning,Harmony and Distinctions,譯文隱含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之意,但也不工整。
譯文6.Upright Thoughts,Intellectual Excellence,Harmony and Distinctions,譯文從思想的層面來考慮英文的翻譯,忽略了形式的問題。
譯文7.Ethics Pursuit,Intellectual Development,Compromise and Diverse Characteristics,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fā)來翻譯“厚德”;從行為的角度來翻譯“和”,也就是彼此妥協(xié);從環(huán)境與特色的角度處理“不同”的翻譯問題,即多樣性、多元性問題。然而在節(jié)奏上,不算和諧。
譯文8.Morality,Intellect,Harmony in Diversity,在形式上采用名詞來翻譯,基本傳達了源語意思,較充分地傳達了源語的厚德、博學、和諧及多元性等意義。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但缺乏工整對仗。
譯文9.We Truly Encourage Moral Integration and Intellectual Excellence Towards Harmony in Diversities,采用句子的方式來翻譯,用“我們”來作主語,具有包容性,顯得較隨和,較有親和力,但句子太長,違背了簡約原則。
譯文10.Qualification,Competence,Tolerance and Distinctions,從素質教育到能力,到容忍、包容,再到特色,譯文充分考慮到了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值得參考。
譯文11.For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and Intellect Towards Harmony in Diversities,譯文采用介詞詞組的方式,充分表達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徳智品質的人才,構建一個和諧多元的社會。
譯文12.Moral and Intellectual Integrity,Harmony in Diversity,譯文傳達了德育和智育的統(tǒng)一,兩者缺一不可,既要“紅”,也要“?!保煌瑢W術思想和流派在多元且和諧的環(huán)境中共存。彼此容忍、包容,共同發(fā)展,具有較強的解讀性。
譯文13.Intellect with Morality,Harmony in Diversity,在形式上采用名詞來翻譯,使用兩個介詞把名詞連接起來,較為工整,基本傳達了源語意思。首先是簡單明了,其次是便于記憶,其三是較充分地傳達了源語的厚德、博學、和諧及多元性等意義。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翻譯是一門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學問,翻譯在考慮譯文的可讀性和接受性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源語的思想和內(nèi)涵,向受眾傳達一種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學校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吸引潛在的受眾。翻譯無止境,到底哪一個譯文較好,或者讀者還有沒有更好的譯文,都值得期待,敬請讀者提出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