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
調律法分析:
①調律程序
該分律法的程序基礎是傳統(tǒng)上四下五度生律與上五下四度生律交叉式進行,程序均由A3出發(fā)合攏于?A3(?B3),這里用音名字體的粗細明示生律走向:A3-D4-G3-C4-F3,A3-E4-B3,?B3,?F3-?C4-?G3-?D4-(?A3)。
②檢驗手法
程序中,每一律都隨時運用了多重檢驗,主導檢驗法是小三和弦原位(或六和弦)移動三音的對照檢驗,與之配合的主要是純四、五、八度檢驗以及三三對檢。其中,一級檢驗有純四、純五度14次;二級檢驗有三三對檢2次、六六對檢1次,小六和弦不移動音對檢1次,原位小三和弦不移動三音對檢4次;三級檢驗有音叉調始發(fā)音,同級大三度檢驗1次、小六和弦移動對檢6次、小三原位和弦移動三音對檢2次??傆嫞阂患墮z驗14次,二級檢驗8次,三級檢驗9次。
從生律過程看,程序1至6均為1個三級來檢驗1個一級;程序7是用2個二級來檢驗一級;程序8、9各是2個三級來檢驗一級;程序10是用1個二級及1個三級來檢驗一級;程序11是用2個二級來檢驗一級;程序12是用1個三級來檢驗一級;程序13用1個二級來檢驗一級;程序14為后續(xù)檢驗。
③技術特點
第一,由于運用了交叉式生律方法,較好地規(guī)避了連續(xù)生律帶來的諸多誤差;
第二,小三和弦原位(或六和弦)移動三音精細性檢驗手法的大量使用,較大程度減少了誤差積累;
第三,由于純四、五度的檢驗與小三和弦原位(或六和弦)移動三音精細性檢驗結合使用,檢驗手法相對比較豐滿。
④問題探討
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小三和弦的三種變化運用上,小三和弦六和弦移動三音的拍頻檢驗比較易聽、易辨、精細,小三和弦原位移動三音的檢驗可能因為音程窄(尤其小三度)或其他原因,聽起拍頻來不如前者清晰易辨,那么小三和弦原位不移動三音的檢驗由于拍頻不能隨意改變,因此普遍較快,比前兩者更為難辨(尤其小三度),或給一般調律師帶來一定難度。
?
?
調律法分析:
①調律程序
程序屬多音程交替式進行,生律中途著重強調了F3、?B3、?G3(即?F3)的精確性檢驗,以防止前半段與后半段生律互相影響。
②檢驗手法
調律法首先是多重檢驗的,遵循的是四度先行三六度補充的大原則,即純四度檢驗與小三和弦六和弦移動三音的拍頻檢驗相結合,協(xié)助檢驗的還有五度檢驗、四四、四五、三三、三六對檢。具體的講,一級檢驗有純四、純五度10次;二級檢驗有大三、大六檢驗共3次,三三對檢5次、下五上四式純四純五對檢1次;三級檢驗有標準音的大三度檢驗1次、小三原位和弦移動三音對檢5次、純和弦檢1次、微差檢驗3次??傆嫞阂患墮z驗10次,二級檢驗9次,三級檢驗10次。
?
從生律過程看,程序1、2均是1個三級檢驗一級;程序3是一個二級一個三級來檢驗一級;程序4、5均是1個三級來檢驗一級;程序6是2個二級來檢驗二級;程序7至12均是1個二級和1個三級來檢驗一級。
③技術特點
第一,小三和弦六和弦移動三音并結合其他方法的檢驗相對拍頻可控性強;
第二,每一律都有兩項以上的多重檢驗,且基本遵循了高級檢驗低級的原則,產生誤差較??;
第三,在程序三這一關鍵位置上嘗試運用了純凈大三和弦移動根音檢驗的方法,補充了F3-A3單一生律的不足,有助于解決F3的精確性。
④問題探討
第一點,研琢之初,李陸霈老師(山東知名鋼琴專家)曾指出F3只用F3-A3的7拍來確定缺乏精確性,后來有了在純凈大三和弦基礎上檢驗F3想法后,得到了程柏青老師(廣東知名鋼琴專家)在計算理論上的熱情指導,自此F3有了兩個驗證方法,雖然不甚理想,但把握性還是多了一些(借此感謝兩位老師?。?;
第二點,程序六是2個二級來檢驗1個二級,這種同級檢驗精確性不強(略好于一級同檢),還需要學習和研究;
第三點,此分律法從?F3的精確性確定后,實質上整個程序大致分成了兩節(jié),如果形成多節(jié)生律或許效果會更理想。
從上列對照表大概可以總結出各調律法的基本情況,調律法的分級結果是建立在檢驗法的級別及運用數量上,而精確檢驗法的運用是調律法級別區(qū)分的關鍵。
申明一點,這里所講的調律類別及檢驗級別多是理論上的劃分,不是每個調律師拿到高級調律法就能精確分律,就可以達到高級調律水平,還必須通過更多的聽覺練習和經驗積累才能達到高級調律水平。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知道有的老調律師僅用簡單的調律法就可以調出較準確的平均律,而經驗不多的調律師即使懂得了高級調律法也很難調出令人滿意的平均律,這個現(xiàn)象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好精確的調律法。
?
從幾種調律法例子看到,大多數分律程序仍然有四五度調律程序的“影子”,這是因為諸多檢驗中唯有純四、五度從純凈音程到平均律音程只有一步之遙(即每秒1拍左右),學習者比較容易掌握純點及1拍的概念,因此也成為了調律者學習的基礎,再看三六度,檢驗方面有精度高的優(yōu)勢,但在拍頻快的情況下直接生律有難度,所以,除個別大三、六度可以直接生律外,多數適合做后續(xù)檢驗,這種情況或許是四五度調律程序“影子”存在的一個理由,另一方面,這也或許是檢驗過程中高級檢驗低級的一個例證,反之是有違邏輯的。
調律法對照表說明了檢驗方法的重要性,它的優(yōu)劣程度決定了調律法的層次,也影響了生律精度。實踐證實,任何調律師都難以判斷出拍頻精確一致的數據,說明兩點:一是人耳聽拍都有主觀因素,二是聽拍準確度與聽拍經驗的多少成正比關系?,F(xiàn)實中,調律師是利用主觀判斷來聽拍,那么調律師就必須要“兩條腿走路”,一是重視拍頻檢驗的科學性,逐步練習和積累聽拍經驗,二是學習并掌握不同的檢驗方法。這樣方可減少主觀判斷的誤差,才能得到相對精確的聽辨結果。
個人對鋼琴調律的看法是,精調技術不能是少數高級調律師的專利,研創(chuàng)調律方法之意義也不單是讓高級調律師把琴調好,更應該是讓許許多多普通調律師(尤其中級程度的調律師)把琴調好,這是音樂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筆者是本著這一期望闡述個人觀點,鑒于本人才疏學淺,文章觀點難免有錯誤或偏頗,但文中所有的評述只是針對方法的本身,與調律法研創(chuàng)者和傳授者無關,請各位同行給予理解和指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