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慧
(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5)
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功底較差、學習方法落后、課內課外學習缺乏主動性等特點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改變高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花時多、效率低,所花時間和代價與教學效果不成正比”的局面;如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消除錯誤恐懼心理;如何幫助學生彌補英語寫作短板,提高寫作技巧,從而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本課題研究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以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英語教育專業(yè)一年級232名學生作為受試對象,組建了一個樣本含量較大的英語寫作錯誤語料庫。根據(jù)Carl James(2001)錯誤分類標準,對語料庫中寫作樣本進行定性與定量、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研究。統(tǒng)計分析利用Excel 2003和SPSS1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采用區(qū)組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ANOVA)和LSD-t檢驗,對本體、文本和語篇三個層次上的錯誤類型及亞型和子型的分布規(guī)律、錯誤成因及差異進行分析。針對語料庫中錯誤的系統(tǒng)性和趨向性,綜合采用問卷調查、師生共診、跟蹤訪談、寫作測試等形式嘗試性地探討糾錯策略。
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果:
1.在232個原始寫作樣本中,共識別出1673個錯誤。錯誤在本體、文本和語篇三個層次上均有出現(xiàn),但出現(xiàn)頻率存在明顯差異(P<0.05)。文本錯誤位居首位(1451,86.73%),其次為語篇錯誤(152,9.08%),最后為本體錯誤(70,4.19%)。
2.在文本錯誤中,詞匯錯誤(1062,63.48%)的出現(xiàn)頻率遠遠高于語法錯誤(611,36.52%)。
3.詞匯錯誤中,以語義錯誤為主(790,47.22%),其出現(xiàn)頻率與詞匯冗余(448,26.78%)和形式錯誤(435,26.00%)出現(xiàn)頻率差異顯著(P<0.05),但詞匯冗余和形式錯誤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語法錯誤以句法錯誤為主(1294,77.35%),與形態(tài)學錯誤(379,22.65%)出現(xiàn)頻率差異顯著(P<0.05)。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以漢語為母語的高職學生在大學英語寫作時所犯的錯誤體現(xiàn)在從本體到語篇、從微觀到宏觀英語語言的各個層次,包括標點混淆、拼寫錯誤、用詞不當、語法錯誤、語篇混亂等,這些錯誤嚴重影響了信息的準確傳遞。
2.詞匯和語法是影響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寫作質量的兩大重要因素,也是高職學生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因此加強詞匯語義關系和搭配的習得以及語法規(guī)律的掌握極為重要。
3.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及學習者學習與交際策略不當是導致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寫作錯誤的主要因素,該結論與其他學者在錯誤領域的研究結果一致(Taylor,王彤福)。熟練掌握英語語言規(guī)則并深入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差異是實現(xiàn)高職學生成功寫作的關鍵。
4.母語負遷移,包括語言遷移、文化遷移、思維模式遷移等,仍困擾高職學生。在大學英語寫作中,學習者應熟知漢英語言差異,盡量排除母語干擾,學習用英語思維。
就生源而言,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水平參差不齊,他們雖已掌握了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但由于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多以死記硬背為主,因而導致詞匯量少,詞匯運用能力較低,基本的語法概念模糊不清,語法項目掌握不牢,語法學習的認知結構殘缺不全。正是由于詞匯和語法基礎太差,一些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差,寫作困難,嚴重妨礙了英語的學習和運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要有針對性,必須重難點突出,以夯實學生詞匯和語法知識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其中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漢語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二者的表達差異很大。在寫作教學中應避免將母語的習慣表達方式生搬硬套于英語表達之中,充分利用對比教學法能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地學習,例如:漢語句子以“意盡為界”,句子的信息容量沒有語法形式上的限制,彈性很大,一句接著一句,恰似流水,可以無限制地擴展下去,呈“線性的流動、轉折,追求流動的韻律、節(jié)奏。不滯于形”(申小龍,1988:59)正是由于這種漢語構句思維的影響,很多的中國學習者常犯流水句(comma splice,run-on sentence)的錯誤。教師只有教授學生掌握了這些區(qū)別,才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地英文表達。
新的時代背景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導向和教學思維。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整體促進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鞏固、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促進文化意識、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寫作教材的提煉應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和學習狀況、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需要,適度補充趣味性強、啟發(fā)性強、富有時代氣息的話題,如天文地理、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科普、道德法制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內容具有學科融合性和拓展性。
為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受益終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成功的英語教學一方面需要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順利溝通,而另一方面則需要學生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為完美的實現(xiàn)自主性學習目標,開拓視野,展示個性,應該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化課堂實踐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寫作實踐,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可以采用提問、討論等方式,并適當增加課堂實踐教學學時(理論2/周,實踐2/周),建議采用的具體教學形式有:
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媒介,增加寫作教學途徑
每天多收聽英語廣播(BBC,CNN,VOA等),然后以duty report的形式寫出來;每周觀看1-2部經典英語原聲電影,并寫出英文觀后感;以行業(yè)話題為主線(如求職信、邀請函、請柬、感謝函、致歉函等),要求學生上網查閱并下載相關資料,共享英文資源。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背景,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2.拓展素材范圍,擴大寫作的閱讀視野
為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應該多閱讀時代性強、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手機app如21st century、China Today、China Daily等或報刊雜志,每周要求完成1-2篇讀書筆記,以達到多渠道、多途徑的積累知識。
3.全面動員,創(chuàng)造個性施展空間
學生作品互評:挑選有代表性的作品,實現(xiàn)師生共評和生生互評。
課堂即興寫作比賽:由老師臨時給出寫作題目,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寫作實踐,教師及時反饋,評選出最佳作文。
場景模擬寫作:模擬行業(yè)真實情景,指定專門話題引導學生寫作,如求職面試中的個人簡歷和求職信的撰寫。商務聚會中的邀請函、請柬、致謝函、祝賀函及回復。商品展銷會上的產品介紹及推廣說明書。時事新聞報導稿件。旅游名勝景點介紹說明(如:瀘州老窖國寶窖池、瀘州酒業(yè)集中發(fā)展區(qū)、福寶國家級旅游景區(qū)等)。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寫作教學進行多主體、多方法、多時段、多形式、多標準的多元評價: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寫作教學要始終將學生的評價擺在首位,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形成以教師評價、自我評價、行業(yè)專家評價、同伴評價“四位一體”的有機綜合評價體系。寫作教學應當堅持以市場、行業(yè)為導向,知識體系要緊密和產業(yè)相結合,了解學生對教學方式、知識體系的評價與看法可以采用與學生座談交心、問卷調查等方式,并不斷調整和改善。寫作課堂應當是開放式的課堂,授課老師應經常邀請同行甚至是其他專業(yè)的老師來課堂聽課,聽取他們的意見。
2.評價手段多樣化
把學期考核項目與課堂考核項目(如:寫作練習評價、寫作練習、寫作實踐報告等)相結合,把全國英語寫作大賽與英語等級水平測試(如:大學英語三、四、六級測試)相結合,把課內外實踐活動評價與課程內容評價有機結合,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使總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有機結合。
3.評價內容情景化
應注重評價學生在仿真模擬環(huán)境中真實使用英語表達實際問題的能力,適當降低學生掌握純語言知識的要求,努力提高與其業(yè)務相關的英語寫作能力。
4.評價時機全程化
為了達到評價的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對學生階段性學習能力進行考核評價。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適應性和靈活可變的寫作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和意識,不固守某一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感受寫作教學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