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 王冠娟
(大連科技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會導致他們對于社會上的某些問題以及一些政治問題了解較少,加之思想不成熟,對于外界傳播的信息無法有效辨別,同時價值觀形成不夠完善,具有盲從性和隨波逐流的趨勢,這都給一些非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大學生樹立正確政治立場至關重要,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肩負重任。新媒體可以幫助并且引導大學生充分接受新思想,接受新教育,形成新理念,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因此,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多學習和了解國家和黨的相關政策、時事新聞,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
大學生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學習方式、教學途徑的改變會讓他們有懈怠、放松的心理狀態(tài),只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行動力。新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豐富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也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輔導員以及思政教師利用新媒體這一有效載體,通過時事政治和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引導,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引導主流價值觀,讓大學生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新媒體的出現(xiàn),一方面給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可過濾性,出現(xiàn)的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低俗、虛假、貶低國家和黨的一些內(nèi)容。大學生辨別能力不夠,容易受錯誤思想的誤導,而且隨著新媒體多元化的發(fā)展,部分大學生只做“鍵盤俠”,脫離了社會發(fā)展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這對于傳統(tǒng)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
傳統(tǒng)思政教學是通過書本以及報紙上的知識和新聞進行傳授和講解,一方面書本知識具有滯后性,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模式比較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吸收的內(nèi)容較少,這阻礙了大學思政教學的有效性。而新媒體的出現(xiàn)可以讓思政教師和輔導員老師有效利用這一媒介,利用熱點問題拋磚引玉,提高大學生學習熱情,加快了大學生對于思政內(nèi)容的吸收效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提升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新媒體的興起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權威性。傳統(tǒng)教育模式以教師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的吸收知識。由于新媒體的出現(xiàn),學生能夠主動的獲取時事政治和新聞要點,就會更傾向于主動吸取知識,更傾向于做教育教學的主體。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教育功能不斷被削弱,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新媒體,對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加以正確的引導,爭取讓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提高他們的辨別力、思辨力以及綜合素質,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網(wǎng)絡具有虛擬性,讓部分同學在現(xiàn)實與虛擬之間出現(xiàn)混亂,嚴重的形成交往障礙。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正確分清虛擬和現(xiàn)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政教育與實踐相融合,以思政教育引導實踐內(nèi)容,以實踐加強思政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開拓實踐新途徑,開設思政教育網(wǎng)站,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管能動性,參與到熱點問題的討論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網(wǎng)絡輿情,讓學生向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要想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信仰就需要打造一支思想過硬、能力突出、善于創(chuàng)新的思政教育工作隊伍。高校應該加強思政教育隊伍人才的選拔,加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力度,增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體平臺的技能。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將新興媒體有效融合到思政教育工作中。
首先,高校應該轉變課堂教學策略,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構建以新媒體為媒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其次,可以搭建高校思政課教學微平臺,充分運用QQ、微信、微博、教學網(wǎng)站,不斷傳遞和更新教學資源和教學內(nèi)容,切實發(fā)揮思政課的引領作用;最后高校應該建立自己的自媒體互動終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